房地產是否有支撐,少子化是個硬道理,但這效應可能要以五年為單位才會漸漸顯現,尤其在低資金成本與第一代屋主持有成本也低的前提下,要有明顯的價差效應除非發生國際金融系統性事件,否則個人認為在三、四年級生20年內漸漸退場繼承給六、七年級的前提下,供給大於需求、網路資訊透明與實價登錄等條件下,台灣房地產的走向,個人推估將以每年5~8%的幅度漸漸下跌。
房子、車子、財產不只是「使用」而已,
還兼具鑑別「優勝劣敗」的功能。
所以有房子贏沒房子,
好地段贏爛地段,
新大樓贏舊公寓,
豪宅贏普通大樓。
當優勝劣敗區分出來後,
贏者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好康,
美嬌娘、社會地位、世人尊重。
所以你沒房子是魯蛇,
繼承舊房子也可能是魯蛇,
只要你不想成為魯蛇就要買房子,
就算你繼承了舊房子也不算,
因為你想要美嬌娘、社會地位、世人尊重。
就算台灣只剩1,000萬人,
可能還是會有100萬人想要去追逐成功,
而這100萬人就會撐住房價,
同時幹掉其他的魯蛇,
連帶讓周邊房價也水漲船高,
因為美嬌娘、社會地位、世人尊重是每個人的夢想。
這是人性,跟土地、水泥無關,
這不是單純「住」的問題,
除非世人再找出新的鑒別方法,
否則房子、車子、財產永遠是世人追逐的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