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紹目前大多數人買房的三條管道
一、建商(預售屋or新成屋)
二、仲介、屋主(中古屋or新古屋)
三、法拍(新成屋、中古屋or新古屋)
以上管道建議不懂的先上網搜尋這裡就不多加介紹了
再來,要知道買房需要什麼
一、要有自備款
二、挑選要買的物件
三、議價
四、銀行核貸對保交屋。
(其他裝潢什麼的我就不贅述了。)
買房第一件事情 自備款
有多少錢買多少錢的房子,中古屋自備款保守抓三成,新成屋兩成。
忌好高騖遠
自備款100萬就看400萬左右的中古屋(小套房or郊區)或500萬左右的新成屋
自備款200萬就看700萬左右的中古屋(套房or郊區兩房)或1000萬左右的新成屋
以此類推
再來換算自己的貸款還款能力
無子家庭,房貸還款建議為收入的二分之一
有小孩家庭,房貸還款建議為收入的三分之一
以上收入為支付房貸人口數的總和
手機很多app還有網路上很多網頁可以查每個月還款
房貸利率目前建議用1.75%去算,雖然各家銀行有推出更低的利率
但是通常不會給我們這些活老百姓,那些優惠利率都是有錢人才有資格享受的
所以1.75%差不多是一個新鮮人的價格
(題外話,買房能不能不用自備款或是超低自備款?
可以,不論是新屋還是中古屋都有這種可能,但是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你身上
投資客還有房仲以及代銷自己遇到這種案件會自己成交,輪不到我們。)
所以買房自備款要湊足,不夠千萬不要聽外面老師用信貸買房
信貸買房只適用投資上面,自住的話除非買到超便宜,否則只會把自己壓垮
而且信貸買房自己要核房貸也會有困難,還要轉到家人名下,徒增麻煩而已
千萬不要眼高手低,否則只會永遠買不了房子
買房第二件事情 挑選物件
很多人買房只看兩個地方
一、現居附近的房子
二、公司附近的房子
把格局放大,你會發現能選的選項有很多
舉個例子,一個總價一千萬的房子的例子
你可以買五十萬一坪共二十坪的房子
也可以買二十萬一坪共五十坪的房子
只是一個走路到公司十分鐘,一個開車到公司要三十分鐘
問問看自己
想要住空間大離公司遠
還是想要住空間小離公司近的房子
這沒有對錯,只有自己需求問題,有人回到家就只是睡覺一張床和辦公桌就夠
有人喜歡買東買西,自己住三房還不夠用
先來看看一個房子的價格通常和什麼有關係
一、交通(或是政府重大建設)
這是影響房價最主要的事情,一樣在同一區離交通樞紐五分鐘和十分鐘,就是會有價差
可以在這裡告訴看官們的是,在台灣,除非住到荒郊野外或山頂上,不然你要找到一個很不方便的地方也是有困難
尤其雙北,這麼多快速道路和高速公路,在不塞車的情況下要去哪裡都很方便
在塞車的情況下,只能說,我真的不知道雙北有哪裡是上下班不塞車的(石門?金山?萬里?如果硬要說的話,我也認了

二、環境
公園旁水岸邊blablabla,代銷最喜歡的手腕,學區好氣氛佳鄰居品質高blablabla
只能說,先確定自己想要什麼,問問自己,為什麼要每坪多花三五萬買景觀,為什麼要買學區?
業務會告訴你,景觀無價,我會告訴你,再爛的和再好的景觀,兩個月過後你也就不會再往窗外看了
(少數喜歡看山看海看星星的人,景觀就是你最大的需求,
建議這類人從景觀下手,我相信多數人回到家就是手機電腦和睡覺)
三、生活機能
樓下便利商店,走路三分鐘家樂福,五分鐘大潤發,七分鐘摳斯口(我就是要念摳斯口不要和我說什麼卡司口)
老實說,這真的很重要,可是重要的只要是騎機車能到就好了,如果開車三十分鐘才有一家便利商店
這種房子連想都不用想,千萬不要買(除非重劃區),在台灣,要找到一個這種條件的房子,也還真的有困難...
其他的地方,我相信當你房子看多之後,就會發現,在台灣不論在哪裡,幾乎都是鄰近便利商店、超市和大賣場
四、產品
這也是影響房價的一個因素了,大家都知道房價成本在於土地取得和造價其他的廣告和人事就不多算了
一間房子的好壞真的很看建商的心態
先說說新屋好了
今天去看一個預售屋或新成屋,你絕對不會知道建商蓋的好不好,全世界的業務都會說他手上的房子是世界蓋最好的
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看該建商的作品,實地去看去參考,年代越久的越好,
看看外牆有沒有掉磚或白華,問住戶或管理員頂樓漏水嚴不嚴重,壁癌會不會很誇張(三四十年漏水壁癌很正常)
如果三十幾年了,沒漏水沒壁癌,那代表這建商的營造施工品質非常好
再來就是新古屋,新古屋的判斷就稍微簡單一點
一樣先從建商還有營造商來下手,按照上面的方法先去實地觀察
再來就是多找仲介,多看幾間該社區的房子,並且多詢問仲介對於該社區的評價
最後是中古屋,中古屋就簡單得多了,如果是看十幾年的房子,基本上要出問題跡象都出現了
多上網看資訊,老房子會有什麼問題,如果是大家都有的問題就是裝潢解決
如果是少數人才有的問題,就先看看該社區是不是通病,別的案子是不是有一樣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格局符不符合自己的需求。
買房第三件事情 議價
千萬不要相信網路上的人說自住房價漲跌沒差這種屁話
我才不信有人自己買一坪四十五萬,同層鄰居買三十五萬自己心裡不會很幹
如果以上的步驟都完成了,最後不論是和代銷下了訂金或是和仲介下了斡旋
接下來才是重頭戲,怎樣才能買便宜
如果今天是和代銷買房子
在以前,自己有辦法找到建商的話可以買便宜,因為一個案子會越賣越貴
但是現在是買方市場如果自己去找建商不一定可以買到便宜,因為透過關係找到建商,你價格反而不敢大力殺
而主要是現在的房子都是低底在銷售,
大多數人往往怕買貴,預售屋的話上時價先查區域行情,然後上網探價格,成屋的話直接找該棟行情
再用低於該棟最低價的價格砍個一兩萬去下訂金,業務不收的話就拍拍屁股走人,過幾天再來,直到業務願意幫你談
記住,如果真的想買房子,丟個半芭樂價後,訂金大方地給他下去,反正議價失敗可以拿回來,什麼也不會損失
芭樂價買到的話就真是賺到
如果今天是和仲介買房子
中古屋就簡單的多了,只要價格不是差得太離譜,屋主不管很硬還是很好談都有機會
首先看一下這一兩年時價登陸該棟最低(這個麻煩一下仲介就會有仲介幫你搞定了)。
再來出一個和最低再低一點的價格(最低的大多屋況都很差,所以除非你要的屋況也很差,不然也不會成)
這時候仲介會要從買方這邊拉抬價格(因為你真的出很低= =)
再來就是釋放消息了,看到自己想要的物件,和仲介套出屋主要的價格之後
就是多方下斡旋,仲介很討厭這種人(如果仲介看到請原諒我...)。
可惜,現實是,誰有能力有辦法幫我談到最好的價格,就給誰服務費不是嗎?
除非今天你和仲介很要好,否則真的不需要讓一個仲介去幫你議價
因為房仲裡面有能力的大有人在。
(議價實在有很多手段,這邊只是說一些簡單的方法,詳細有興趣的話我擇日再打一篇。)
買房第四件事情 銀行貸款
終於到最後一件事了,打到這裡竟然花了快兩小時整理...本來今天是想打傳說度過的...
這一件事就簡單多了
貸款就兩個方向
一、請業務(建設公司或代書)幫忙找銀行
二、自己找銀行
代書通常會找自己常配合的銀行,這裡會建議看官們找自己薪轉的銀行去談貸款
尤其是一些小銀行,更有機會核貸更高的成數,利率1.6~2.0其實一個月也只差幾百元...並不用太計較
這個也是可以在買之前就請銀行評估自己的貸款以及能貸的金額
建議在選定物件之後,就可以先請銀行評估,銀行貸款能貸款越久越好。
最後
有人說看空有人說看多,我只能說,想買房就買房,想租房就租房
反正房價漲也好跌也好,現在買也相對低了,房價再低也不能多低了
如果今天確定會在一間公司待上了好幾年,自備款夠的話,不用質疑,買下去就對了
租一間房子大約兩萬左右,每個月兩萬可是可以和銀行貸款五百五十萬連本帶利還款還有剩了
幾年後在公司畢業,就算房價跌了,除非跌到剩下一半,轉手一賣就算買價八折賣,也比租房子划算
手上還能有一筆資產
有人說自己有投報5%~10%的配股配息或是投資,自備款拿去投資,租房子還比較划算
我只能說,這當然沒有對錯,沒有人說一定要買房,租一輩子的房子我也覺得沒有錯
只是選擇不一樣,有些人喜歡享受租房子一直住不同的地方,享受著不同的故事
有些人喜歡自己的房子自己的風格,享受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對買房或租房,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對錯,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投報率可以算出來的
只是
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給予建議並尊重他人的決定,不用一昧地想左右其他人
對自己好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對其他人最好的事情。
以上,排版傷眼,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