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幫投資客說句公道話

2227995 wrote:
所以台灣高房價根本不能怪投資客
投資客是無辜滴

我是贊同這種說法。我手上沒房,所以不是立場問題。
從內政部89年~100年資料,年成交總量大約是40萬戶(目前才20萬戶)。
也就是說40萬的買家,或自住或投資,都沒刻意拉抬市場價位。
所以,投資客並不等於炒房客。就算買個兩三間出租,沒存心炒高房價,都不算炒房客。該還給這些人清白。

炒房客明顯與投資客不一樣的地方是會「鎖住物件」、「刻意追價」。
大約100~102年時,大家有聽過"大安區40萬之內都打包"這句話吧。以後可以炒到70萬,現在就算不值40萬,買貴一些,也能鎖住物件。

八~八五折左右成交,以往是房地產的默契(我大多數都買在75折)。
但是那陣子,朋友就曾遇過,開價1000萬,怎麼殺都殺不下來,950也不賣。
狠下心來,隔天打電話給房仲,就980萬買了。哪知道房仲的回答是已經賣出去了。

其實不是真的賣出去了。這是還在炒的階段,價位還沒到不會輕易將已經鎖住的標的物外流。
所謂炒作,是刻意的。先組織成一個集團,尋找目標。目標通常是有代表性的,有區域性的,易炒作的。

首先,這個集團在同一區域低價把掛賣的標的物掃光。有私房也有公房。
先將幾間公房加30%公開且高調掛賣。價錢踩得很硬,因為根本不想賣,卻希望越多人知道越好。
殺價的一律拒賣,萬一有喜歡到要死的,不殺價也想買的(其實這種傻子很少),就說已經賣掉了。
一個月之後,就放話說高價賣掉了。再一陣子之後,再由另一個人出面加30%來賣。
一年之後就可以炒到兩倍價錢。這時候目標達成,公屋就賣了。其他人接著繼續賣私屋。
整個循環下來,大家獲利就算沒一倍也有7.8成。

更換區域,不斷的複製,不斷的有新人加入。帥帥也自行開課,吸收了不少想投機的年輕人。
................直到最後一隻老鼠出現。

既然叫做「最後一隻老鼠」,就是沒跑掉的。
如果當初只是受不了高房價,想有一個安身立命之處,雖不賣不賠,自住沒差來安慰自己。但跟股票被套住滋味一般。
可是買股票,少人知道你被套住。買房則親友皆知,還曾上門道賀。現在敬佩眼光不再,還被誤會成萬惡的投資客,實感同情。

如果是當初參加帥帥那類的炒房集團,本身就應該知道風險。只能怪自己學藝不精。
2017-07-05 12:56 發佈

happywork01 wrote:
我是贊同這種說法。...(恕刪)


你實際上有沒有房沒人細查也不想知道, 反正都是因果循環沒前面種的因又哪來後面的果哩...lol 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羊毛羊身上!
我不是維護炒房客。只是說投資客不等於炒房客。

也提出數據說明,89年~100年每年有更多人買房,但房價並沒有被炒高。
當時買房的確實後來是贏家。但是眼光正確不算有失道德吧。
後面刻意炒作的才有失道德(如果證據確著,那還是違法的),我也譴責。

只因為我贊同說法的人是多多?就把我也視為多多嗎?不要被立場,蓋了心跟眼。


happywork01 wrote:
大約100~102年時,大家有聽過"大安區40萬之內都打包"這句話吧。


這句話是黃勇義(台北市最大投資客)說的,
他的投資方式是 買入 => 裝潢 => 賣出,短進短出賺價差,
所以他的買房標準之一就是"比市價便宜",買入價格越低,利潤越大,
他說這句話時我就是大安區房仲,
大安區40萬以下,在當時就已經是比市價低(不包含六張犁地區),
大安區40萬以下,大家都想收,不是只有他,
因為能買到40萬以下,買完立刻再拿到市場上賣,
就算用市價賣出,也能夠賺到價差。

當時同事們聽到這句話也只是笑笑而已...

所以你說的"大安區40萬之內都打包",跟你所謂的炒房無關。
THE666 wrote:
他的買房標準之一就是"比市價便宜"...(恕刪)

聽說他買房騎著機車去,第一時間點就決定,絕不囉嗦。
這樣的買法會比市價低?一天可以買上好幾戶?
他買那麼多,都是低於市價。那房價應該下跌,怎會反而噴出?

被其他斤斤計較喊價的人加價買貴了?


那個時間點,我大安區也有房子,也有在看房,怎麼都買不到市價,更遑論低於市價。
happywork01 wrote:
那個時間點,我大安區也有房子,也有在看房,怎麼都買不到市價,更遑論低於市價。


你跟仲介熟嗎?

當仲介碰到低於市價的房子時,
如果自己沒本事吃下,就會叫投資客來買,
如果你不是投資客,或是你出手不夠快狠準,
有低於市價房子出現時,仲介就不會找你看屋找你買,你自然看不到..
(出手太慢,就會被別的投資客買走,該仲介就沒仲介費賺)

黃勇義在業界當時是有名的隨傳隨到,立刻出價,買屋時的仲介費給得非常乾脆。
(賣屋時的仲介費給的非常機車)

THE666 wrote:
你跟仲介熟嗎? 當...(恕刪)

其實對您之所以離開仲介,現在又能隨時在M01上回應,本來有好奇,但問了會不禮貌。
現在既然您問了我熟不熟,還真希望您能先解我疑惑。不勉強,只是好奇。
happywork01 wrote:
其實對您之所以離開仲介,現在又能隨時在M01上回應,本來有好奇,但問了會不禮貌。
現在既然您問了我熟不熟,還真希望您能先解我疑惑。不勉強,只是好奇。


哪個疑惑還需要我回答?
我不是全回答了嗎?
happywork01 wrote:
我是贊同這種說法。...(恕刪)

你去澳洲、加拿大..
去幫中國房屋買家說明..
當地房價..與中國買家無關..
所以..當地政府打房政策是失策..那些政府都是白癡..
如果說得通..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你的..
ganman wrote:
你去澳洲、加拿大..
去幫中國房屋買家說明..
當地房價..與中國買家無關..
所以..當地政府打房政策是失策..那些政府都是白癡..
如果說得通..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你的..

真是太抬舉我了。

有一個人買不是也有一個人賣嗎。
有40萬個人買不是也有40萬個人賣嗎。
為何98年之前,40萬個買的力量沒大過40萬個賣的,而前幾年20幾萬個買的力量卻大過20幾萬個賣的呢,房市才大漲?

有意炒漲就會漲,有意壓跌就會跌。『刻意』這兩個字才是關鍵。當然中國買家誰沒領教過『搶』這個字的威力。

股市也是這樣,不見得出量就是漲。美股尤其明顯。
台灣房市從98年的40萬交易量萎縮到現在的20萬,量不是縮了,但房價還是漲。
內政部公布的2016年是29.4萬戶,比2015的27萬戶還多。可是房價卻下滑。


股票有買價和賣價,如果每個想買的人都掛買價不追賣價,那根本一分都漲不動,和多少人買無關。
房市的原理也是一樣,如果投資客只掛買價不追賣價,房市也不會上漲。
會追賣價而拉抬房價的才是我說的炒客。尤其是那些鎖住籌碼的。

(真的打字解釋到手酸,就算我看空,也不想波及台灣用餘錢正常投資的人。
說實在的,台灣的環境又提供了多少投資的機會,手上辛苦存了些錢的人怎麼辦?
股市真能賺到錢的也就那些最聰明的10%罷了。所以除了買便宜一點的房產來出租,還能怎樣。掛低檔買,根本不會拉抬房價。)

(寫到這,真的有些感概,一些罵國旻黨的,我如果沒聽進去,他們就罵我是旻進黨的,反過來也是。
如果我不夠定性,說不定還真的今天加入旻進黨,然後明天又參加國旻黨。)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