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好,來分享一點自己對房市的看法。
房屋交易的市場,講白一點跟股市很像,有買方、賣方、從中收佣金的仲介。
既然是一個市場,最重要的當然是交易量跟價格了,市場上的交易人我認為大多是30歲~60歲之間的族群,大家都說台灣的人口是個大問題,沒錯,人口的確在老化中,老人越來越多,買房的人會多嗎?
當這些長輩從自有宅漸漸的移居養老院,最後步入人生的最後一關,死亡,這些出脫的房地產由子女繼承,當買方越來越不願意將錢投入房地產,市場會面臨什麼變化?
林全說:房價最好不漲不跌。
有什麼好處? 就算價格不動,交易量也不會因此增加,市場仍是一灘死水,開放大陸人來台灣買房會改善嗎?不見得,大陸人在台灣買房是有限制的!取得同棟或同一社區的戶數不得超過總戶數的10%,有人說房市增加10%的交易也很多啊!但別忘了台灣人口問題。
隨著人口越來越少,大陸人能來台灣買房子的人也會變少,但房子還是一樣多。
對金融跟建商產生的影響,台灣有很多富豪都持有非常大筆的房地產,市值如果向下跳水,財富不知道會縮水幾個億,間接影響經濟面,股市不樂觀,企業又要開始放無薪假,消費力降低,年輕人更不願意出來看房。
當下現況,市場價格緩跌,大多投資人當然不想賠錢賣自己資產,但買方也很有耐心跟賣方耗,這時候房租悄悄的上漲了,店面租金跟著漲,店家價格隨後漲,而且在一例一休後一起漲,趁勢將成本增加之罪直接冠在政府頭上,受惠的永遠不會是底層的人。
這一波租金上漲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會在老家裡住,在不考慮買房的情況下,只能租屋,房東心裡的話:房價跌又怎麼樣?我不賣就不會賠,房租漲價照樣租光!
01上好像有多方也有空方,小弟覺得在目前市場的狀況下各有其趨勢!
多方趨勢,剛剛提到的租金上漲,租金漲了,年化報酬率也高了一點,如果資金套在房地產呢?別擔心,銀行很願意跟資產高的人做交易,你可以跟銀行談到較優惠的貸款利率,用理財型房貸貸出一筆金額來做其他理財運用,例如股票、期貨。
空方趨勢,希望崩盤的人有兩種,一種永遠不進市場、一種想要低價撿便宜,我建議不進市場的人將錢好好存著做其它投資規劃,也許可以從長輩那繼承房子,也不用再多花錢在房租上面;想要撿便宜的人,也許在市場崩跌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多撿幾間,也許財富重分配指日可待。
崩盤容易嗎?我相信很多投資人,寧願抱著忍受虧損也不願意便宜賣,要他忍痛賣出有兩個點,第一持有成本太高、稅金太重、沒有多餘的力氣管理資產;第二出現更好的投資機會,我相信投資人會說:我已經在房地產損失了,絕對不能再錯過這個機會,遂而將房產出清以賺取更好的報酬。
要崩盤⋯⋯就等老人的房地產出脫數>買方,在市場上本來就是需求創造價格,大家都想買房子,自然就貴了,當房地產取得不那麼困難時,價格再也拉不上去,當房子沒有人要買的時候⋯⋯自然失去了它的價值。
試想,有兩道門,一道叫做買方入口,一道叫做賣方出口,先前進去的人漸漸逝去了,有限的空間變得寬敞了,進入門檻自然降低,我不覺得這叫崩盤,而是資產重新分配,變得更平衡、價格更合理。
我擔心的事情不是房價高或低,而是房租驚驚漲、消費物資直接反應在價格上,人口減少,生產力下降,消費力下降,台灣房地產資產縮水重創經濟,影響之大不可輕忽。
報紙媒體一定要新聞阿......
1996年總統直選後的下半年,卻有業者分析,大台北房價已經跌至谷底,有反彈跡象。
跌至谷底這幾個字出現報紙就是好機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