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2014矇眼追高的,今年底前將自食惡果~

這篇是寫給當年羊群效應下,跟風追高的受薪族投機者~
本著我佛慈悲,佛渡有緣人的心態,告誡當年矇眼投資套到的人,最好趁早下車離場,以免越套越深。
如果你是房產大戶/長期投資者(15-20年以上),自然可以當下面內容是放屁~

上面發的一篇預測文,2016賣不掉,降價賣
除了今年初有些小回春沒猜到外,基本大方向都是跟著這脈落走~
顯見這波資產泡沫,的確完全是來自寬鬆貨幣現象。
建商/代銷/仲介都有一套鼓動人心追高的行銷技巧,
當年最高峰時,有看過真的是有投機者連房子都不看就交屋了~
買菜都要三挑四撿了,幾千萬的房可以看都不用看?
一切靠的是讓你在鼓動的氛圍下忘了我是誰~
嘿…別忘了,你只是看人臉色,一個月領10萬以下的老百姓,
不是上市櫃公司大老闆,並不具備真正創造信用/現金的能力~

回歸正題吧~台灣房地產交易總額如下:
2013(4.7兆)==>2014(3.85兆)==>2015(2.9兆)==>2016(2兆)==>2017(估計也落在2兆上下)

上面這排數字非常重要,在房地產總量不變下,房地產市場資金總量逐年萎縮;
說明了房子若要維持一樣的價格,從2013年至今成交機率會大減~

這裡要大膽預測一下泡沫大破滅的時間~

房屋交易總量最高點在2013年,價格最高點在2014年,2014年也是建商推案最高峰。
2013-2014其實已經是這波資產泡沫追高的最後一波,最後一隻老鼠。
然而人都有不甘心的心態,2014年的投機者其實還有一大票尚未洗下車,
若能搞些寬限期(平均約3年)當然一定會搞,預售屋更是爭取時間的利器;
但是資產價值的一切水龍頭是資金,資金從2013年至今已經萎縮一半以上了,
完工的房子卻越來越多,不斷量增的新成屋/中古屋不斷去搶有限的水源…
掐指一算~一切資產泡沫壓力堆積擠壓交會的時間點,約略就是2017 Q3-Q4;
所以2017年底~房地產市場的盛況絕對精采可期。

過去超漲的通通會打回原型(淡海青埔已經跌非常多了,就像人的神經一樣~都從末梢開始先萎縮)~
甚至我敢和你打包票,新北市除了新店板橋永和三區,
其它地方一般大樓華廈,長期是根本沒有2000萬以上的房價支撐力的(除去極少數豪宅),
台中/桃園大部分區域房市也沒有~以上簡單明瞭的說明,相信這幾年內你一定看的到。
接下來這個泡沫一大破,房子下跌的速度會很快,就像當年房價起漲階段一樣的心態~
早期買的即使怎麼樣都不會賠,但也會因為資產下跌心情受到影響,想要越快變現越好。
2017~祝你賣個好價~

全民共業,所以投胎趁早,阿彌陀佛~
2017-06-01 14:1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惡果 2014

maxkingella wrote:
本著我佛慈悲,佛渡有緣人的心態,告誡當年矇眼投資套到的人,最好趁早下車離場,以免越套越深。(恕刪)


阿彌陀佛

不知擁有廣大土地的慈濟能不能也快快下車以免越套越深

阿彌陀佛

慈濟原來有這麼多土地...阿彌陀佛



Alan yang0716 wrote:
阿彌陀佛
不知擁有廣大土地的慈濟能不能也快快下車以免越套越深
阿彌陀佛
慈濟原來有這麼多土地...阿彌陀佛


宗教和醫院,是錢最後的去處
現金流穩定,而且還不用繳稅...
阿門陀佛真是一門好生意呀...

阿彌陀佛
最後一隻老鼠總是得死的

jzic wrote:
最後一隻老鼠總是得...(恕刪)


2014買的,自住,住得好好的,何必咒人死?
房地產漲又如何,只會多繳稅,又不能賣掉去睡路邊。
崩盤又如何,難道跌了會讓我的牆壁變薄,變成會淹水?

只擔心崩盤會影響國內經濟而已。
我覺得炒房害慘台灣經濟 整體消費率生育率下降,都有實質關係,

大部份自住客都深惡痛絕....就看市場冷卻下來後,能否回歸到常態了。


maxkingella wrote:
這篇是寫給當年羊群...(恕刪)


今年底如果沒有崩盤

你要切

什麼 ???
邏輯對了,方向就不會錯到哪裡去 ~

phS00313 wrote:
今年底如果沒有崩盤
你要切
什麼 ???


華泰名品城去過好幾次,青埔那地方環境實在不錯,
房子和雙北鳥籠宅相比,建材好~路大條~
只是少了點人氣~~大多數人只是搭高鐵轉車路過路過~不帶走一片雲彩
房價從高點掉下來也差不多足足少了1/3以上,我是認為這種有潛力的重劃區買點快到了。
淡海就不用說了~短短幾年從雲端掉到地獄全民有目共睹~
但淡海地理交通就業因素~是永遠發展不起來~
如此不算崩盤...那...你又要切
什麼...

yu0556 wrote:
2014買的,自住,住得好好的,何必咒人死?
房地產漲又如何,只會多繳稅,又不能賣掉去睡路邊。
崩盤又如何,難道跌了會讓我的牆壁變薄,變成會淹水?
只擔心崩盤會影響國內經濟而已。


2013(4.7兆)==>2014(3.85兆)==>2015(2.9兆)==>2016(2兆)==>2017(估計也落在2兆上下)

房價炒到無人接手的最後,經濟早就被影響到了。
房地產創造的經濟效益看的是總量,不是價格
上漲過程,會讓人覺得自己變有錢,進而刺激消費
跌了對自住和長期投資者也會有相同效應,減少消費
房價會不會崩盤,不是人能決定的
是過去幾年做的事情決定的。
雖然過去幾年房價已有緩慢下修,
但根據過去炒房高峰的時間點,真正的風暴還沒來,
人群的恐慌效應也還沒發生。
通常怎麼上來就會怎麼下去,信心沒了,政府也無力力枉狂瀾
只能說全民共業!
yu0556 wrote:
2014買的,自住,...(恕刪)


買來轉賣賺價差的,不就類似老鼠會,買來自住的跟我寫的內容有何關係,少亂貼標籤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