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買房不那麼差
曾經有那一段 炒房 的歲月
買空賣空 炒紅單
買了付款 馬上刊登賣出給下一手 的 金錢遊戲
如同大風吹一樣
剛好買房的人 也守住的 可能可以說是幸運
但純粹炒房心態的人 是沒那麼道德
至於未來10年 該不該 怎麼做
才是重點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16128&type=Blog&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bw&utm_campaign=content
我說過,資本主義玩的不是金錢遊戲,而是心理遊戲。
如果你是月薪不到5萬的低薪族(在我認知裡月薪不到9萬都算低薪族),進入時光電梯時,你按了買房的按鈕,電梯上升到十年後,你會發現自己踏出電梯門的那一刻,就會莫名變成揹一身債的街頭遊民或是路口的舉牌族,而且那時你己經快40歲了。
相對的,十年前你進入電梯時,按的不是買房,而是租屋鈕,十年後你不但沒有負債,還有充沛的現金,可以輕鬆自在地,住在租來的華廈頂樓景觀豪宅或高檔別墅裡,每年還可以出國旅遊,初一十五也可以到處任性地血拼,而且不用看價格標。
不幸的是,太多笨蛋被資本市場(尤其是建商和代銷商)洗腦,說什麼再苦也要有自己的小窩,明明沒有富爸爸幫忙付頭期款,每月薪水也沒多少,卻傻到要拿80%的薪水去付房貸利息,甚至本金都還沒付到,每天都要吃泡麵,穿得破破爛爛的,更不要談什麼國外旅遊,只能周末日到社區公園放風,簡直活得像被關在狗籠的奴隸,人生不僅是黑白的,還加上一堆雜訊。
除非你自己當老闆賺了幾百萬或月薪20萬以上(至少也要有9萬),或爸爸爺爺是郭台銘連戰張榮發之類的,否則,單憑那一點薪水,硬要買房的下場,就是成為資本主義最底層的,吃泡麵吃到進棺材的澱粉窮人。
老實說,我十年前也買了房子,但現在也開始要換個腦袋,準備把房子賣掉,改當租屋族。
只是,當初我不是用死薪水買房,現在房子市值5千萬以上,如今也想脫手,而且打死我再也不買房。我會這麼做,以及勸低薪族不要買房,有以下原因。
一,即使央行調降低率,甚至降到負利率,以現在的房價所得比,月薪不到5萬,能買到的像樣房子頂多是1千萬(離島工業區偏避山區不算),如果以貸款7百萬元來算,每月償還本息也要3萬6千元左右,等於生活費只有1萬多,如再扣掉保險費和管理費水電交通手機費等,剩下的錢真的只能上網去買超低價快到期泡麵一大箱。
相信我,以台灣被全世界關貿組織邊緣化的情勢,加上政府很有可能加稅來籌措各項福利政策財源,低薪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別指望老闆在訂單減少和營業費用增加的美好時光下,會幫你加薪。
二,大有為的政府已經開始實施房地合一稅之外,也要開始調高持有房屋的各種稅基,這表示你從此養一間房子的成本,比大老闆包養小三或小四的費用還高,這也等於說,你不僅是付得起頭期款和每月貸款,就可以安穩當個有屋族,接下來的管理修整費地價稅房屋稅和保險等等,也會逼你吃更多年的泡麵,而且不見得可以保住房子。
三,台灣的少子化和老年化,在5~10年後,會形成海嘯般的衝擊,空屋率會愈來愈高,加上政府狙殺投資客,除了在蛋黃區的某些標的不會跌,其他的物件價格,都會逐年下殺,蛋白區和外圍的鬼城也會愈來愈多。除非有大批有錢人進來買房,才能支撐房價(你覺得有可能嗎?)。
相反的,如果你要付1千萬元去買房,不如每個月付2~3萬租個漂亮房子,一年也頂多是30萬,租金還可以扣稅,用膝蓋算算1千萬整整可以讓你住上33年,而且不用付地價稅房屋稅和保險費,還有銀行利息和房屋折舊,十年後也不怕變成鬼屋賣不出去。
再者,租房也有個好處,你可以每十年就換個環境,可以從市區搬到山上,也可以退休後搬到海邊度假區,當然,一次簽個5~10年,租金可以更優惠。
可惜的是,我深深感覺到,身邊的千千萬萬的低薪族仍然逃不出,被長期制約的心理陷阱,仍然要把自己當狗一樣地存頭期款買房,而且不容質疑,每當我說一次要改租不買,他們都要抄起折疊椅打我一次。
當然了,如果你懂總體經濟學,而且看懂為何許多央行都在印鈔票,或是你都不懂但願意相信我,都應該清醒一點,去多蒐集資料和多看彭博財經,把焦點拉回客觀經濟架構和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裡,看清在全球景氣下行,低薪不可逆和人口減少的趨勢下,現金流才是最有效的護身或防彈衣。
畢竟,不動產只是資本市場中的一個商品,當你的現金流貧乏得像沙漠裡的乾涸水溝,你就更不應該把現金都綁死在不動產上,還傻傻得以為自己擁有資產,吃了幾千包泡麵還不知道,其實,自己只是擁有負債和負向現金流。
上面這句話,現在成立,未來,看狀況。
持有上面想法的人,如果越來越多,
表示,賣房的供給越來越大,
租屋需求也越來越大,
但租屋供給,會跟著上升嗎,不見得。
我先生家的多屋族(他哥),因為害怕收不到房租,
所以,房子從來不出租,放著爽,
買一瓶沙茶醬,跑3家超市比價,過著怡著自得的日子。
過去30年,房價的長期趨勢是上漲的,
所以大伯當然很開心,
看著自己的資產一天一天增值。
如果有一天,大伯體認到,房市真的反轉了,
他會少賺一點 ,賣出房子,實現獲利,
而並不會把房子拿來出租。
所以,現在就賣掉房子,改當租客的人,
目前你的租金是便宜的,
但未來,當越來越多的人跟你一樣,
租金應該會上漲。
當然,先賣已經先贏,
屆時,當別人都一窩蜂想賣房租屋的時候,
您當然可以站在相對方,再把房子便宜買回。
所以,如果想要靜靜的享受低房租,
就別張揚了,
讓那些背房貸的,
好好的,乖乖的,背房貸,
這樣,你才能享有低房租 forever.
當然,如果你想要贏者全拿,
未來用低價買回房子,
當然就要盡力鼓吹大家跟你一樣。
娜塔 wrote:
其實問題不是在買房...(恕刪)
我的年紀越來越大,感受和上面相似,
我陪孩子看蠟筆小新,就會感受家庭的溫暖,
和孩子在一起,有自己的空間,
雖然生命很短,
但是至少曾經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經濟好的,住好一點,吃好一點,
經濟普通的,就普通一點。
在自己的家裡,
陪伴孩子長大。
這也是很幸福。
有地方可以回家。
以上參考
方水辰 wrote:
10年前買房不那麼...(恕刪)
有人買了房子之後得到好處
有人買了房子之後得到債務
這種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文章,我覺得沒有很多參考價值,和臉書心情抒發沒什麼差別
就拿他下面寫的這段來說吧:
"如果你是月薪不到5萬的低薪族(在我認知裡月薪不到9萬都算低薪族),進入時光電梯時,你按了買房的按鈕,電梯上升到十年後,你會發現自己踏出電梯門的那一刻,就會莫名變成揹一身債的街頭遊民或是路口的舉牌族,而且那時你己經快40歲了。"
拜託,我們的上一代大多數都買房,你的父母有變成街頭遊民嗎?
我也買房,我四十歲的時候會是街頭遊民嗎?我也沒有買房的朋友變成街頭遊民
發文者先去問問街頭遊民有沒有買過房再來說吧
天道酬勤
房市背哥 wrote:
我覺得樓上說的pyang3大說的在邏輯上沒錯,
但那是在台灣經濟成長時的邏輯,未來台灣會適合這個邏輯嗎?
我想未來遊民最大宗來源,應該是失業房子被法拍的人們吧!
失業,繳不出貸款,會變成遊民
失業,繳不出房租,難道就不會變成遊民?
不管你買不買房,只要你沒有底氣,失業就是會變成遊民啊!
那,變不變成遊民,跟買不買房有什麼關係?
理解嗎?會變遊民的就是會變遊民,跟買不買房沒有關係!
故意把所有悲慘的事件都歸納為買房的果,騙騙小朋友還可以,能騙你這種明眼人嗎?
買房者變成遊民,最大的原因是背負了自己能力以上的貸款
可是,重點來了:
到底多少錢的貸款叫做OK?五百萬?以現在的物價,背個五百萬貸款很正常吧?
那七百萬的房子市場上沒有嗎?明明就很多啊!甚至還有透天的呢!
但是為什麼不去買?因為不在台北市啊!不在蛋黃啊!
我能說這是肥宅想睡林志玲嗎?
人沒有夢想就是鹹魚,但眼睛還是要睜開看清事實啊!
現在一個便當多少錢?現在新台幣有多薄你不知道?
我大學同學2004年在瑞安街買了一間,在2004年他付了兩千多萬
現在那間房子就算賣2000萬,年輕人就買得起?一樣是買不起,不是嗎?
那請問到底是要跌到幾萬?
我阿姨住忠孝東路四段,1992年時,那裏就一坪30幾萬了
你想要忠孝東路跌回30萬,有可能嗎?除非一個便當變回30塊,計程車起跳變回27塊!
但是就三個字啊:不可能!
對於幻想著用30年前的價格住進台北市的人,我只能說醒醒吧!
現在錢太薄了,去一趟好事多,沒發現刷個八千一萬很正常嗎?
天道酬勤
pyang3 wrote:
失業,繳不出貸款,...(恕刪)
失業,繳不出貸款,會變成遊民
失業,繳不出房租,難道就不會變成遊民?
不管你買不買房,只要你沒有底氣,失業就是會變成遊民啊!
那,變不變成遊民,跟買不買房有什麼關係?
理解嗎?會變遊民的就是會變遊民,跟買不買房沒有關係!
故意把所有悲慘的事件都歸納為買房的果,騙騙小朋友還可以,能騙你這種明眼人嗎?
--->你沒有底氣,失業就是會變成遊民,我非常認同。遊民往往是心殘,非身殘。
當然不是所有人失業房貸繳不出來,就一定會變遊民,只是增加機率罷了!
買房者變成遊民,最大的原因是背負了自己能力以上的貸款
可是,重點來了:
到底多少錢的貸款叫做OK?五百萬?以現在的物價,背個五百萬貸款很正常吧?
那七百萬的房子市場上沒有嗎?明明就很多啊!甚至還有透天的呢!
但是為什麼不去買?因為不在台北市啊!不在蛋黃啊!
我能說這是肥宅想睡林志玲嗎?
--->買房者變成遊民,最大的原因是背負了自己能力以上的貸款,我非常認同。
所以我主張應該房價修正到負擔的起後再買房,
而政府應該做的是把經濟重心南移,讓大家買房壓力及擁擠壓力減少。
我想,台灣是海島,沒有天然資源,
應該讓所有人智商能力極大化,各得其所才是長治久安之計。
而不是只以父母、政商關係、本膽比決定人的財富。
人沒有夢想就是鹹魚,但眼睛還是要睜開看清事實啊!
現在一個便當多少錢?現在新台幣有多薄你不知道?
我大學同學2004年在瑞安街買了一間,在2004年他付了兩千多萬
現在那間房子就算賣2000萬,年輕人就買得起?一樣是買不起,不是嗎?
那請問到底是要跌到幾萬?
我阿姨住忠孝東路四段,1992年時,那裏就一坪30幾萬了
你想要忠孝東路跌回30萬,有可能嗎?除非一個便當變回30塊,計程車起跳變回27塊!
但是就三個字啊:不可能!
--->我認為,當台灣步入通縮才是正常經濟循環,應該平常心看待,做好現金流比較重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