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貿易保護衝擊全球 彭老:台灣腹背受敵
2016年12月23日 04:10 黃琮淵/台北報導
川普貿易保護衝擊全球 彭老:台灣腹背受敵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22日在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宣布,利率維持不變,貨幣政策基調還是寬鬆。(洪錫龍攝)
川普即將就任美國總統,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22)日首度對「川普經濟學」示警,因台灣出口到美國相對台灣GDP比率達7.8%,且台灣輸出中間財至大陸比重居高,一旦大陸輸美產品受到貿易制裁,亦會被波及,可謂腹背受敵。
對美順差大 直接傷害
這是川普當選後,央行首次對川普保護主義提出看法,並引述各方意見,認為貿易保護政策不只無法解決所得分配不均問題,還將帶來貿易戰,拖累全球經濟。
彭淮南表示,各國受到川普貿易保護政策衝擊程度,取決於各國出口至美國規模及其相對各國GDP比率,就比率來看,前3名分別為墨西哥、加拿大及大陸,會受較大影響。
對陸出超多 間接受害
台灣方面,據海關統計,扣除經第三地轉運台灣出口,以及美方對台服務順差(智慧財產權收入),我去年對美貿易順差約53.5億美元,但這相對於台灣GDP比率達7.8%,反而超前大陸、德國及日本,影響更可觀。
另一個隱性因素,是台灣輸出中間財到大陸比重居高,如果大陸輸美商品受到美國貿易制裁,最終的受害者還是台灣,兩者相加,「川普經濟學」對台將是一大重擊。
彭淮南表示,倘若大陸遭課懲罰性關稅,日本、南韓及台灣都會受到負面衝擊,以美國對中國大陸商品課徵15%關稅估算,大陸經濟成長率將下降1個百分點,連帶造成台灣經濟成長率最多下修0.7個百分點。
走保護老路 都是輸家
彭淮南認為,「川普經濟學」對各國影響不一,大陸若被課重稅,短期內轉單效應可能提振亞洲其他國家出口,尤其與大陸相似度極高經濟體;但這個情況如拉長,隨大陸布建產業供應鏈(紅色供應鏈)漸趨完整,其他國家競爭力將因為價格比不上而趨疲。
操控台幣 彭老斥無稽
彭淮南分析,全球化有輸家也有贏家,發展及分配不均都是問題,必須想辦法改善,但若實施保護主義,大家都是輸家;台灣最不想看到貿易自由化走回頭路,這不是很好,但是川普當選了,就必須面對現實。
彭淮南認為,川普若落實貿易保護政策,全球乃至於美國經濟,都會受到明顯衝擊,但川普實際政策還沒出爐,接下來就看川普政策能夠落實到哪裡,值得密切觀察。
*****************
看來不只少子化內需崩盤~連外銷都慘了
合理的一線區房價應該在平均薪資1/3可以付得起的房貸範圍。
舉例:30~35歲家庭月收入8萬(也許是雙薪)的1/3大約2.4萬,用2.4萬繳交20年房貸,在雙北捷運五分鐘路程中可獲得25~30坪(實坪)房產。(剩下的6萬還要拿來養父母養小孩以及促進消費和養老金)
國人若辛苦努力卻看不到希望,國家就會沒有希望,轉而苛刻其他人(劣主管慣老闆),或從其他人身上得利(想著靠人養)。
當大多數小市民的錢都拿去壓在房市,利息交給銀行,經濟如一灘死水,誰還有力消費促進內需?
既得利益者,不思考移交或接班人,只想著怎麼撈更多,用更爽,只是透支拿未來子孫的來用,把國家搞垮。
不過話說回來,努力充實自己,把握機會,還是可以買得起小房。
michael.gallery wrote:
台灣的房價真的是世界奇蹟。
合理的一線區房價應該在平均薪資1/3可以付得起的房貸範圍。
舉例:30~35歲家庭月收入8萬(也許是雙薪)的1/3大約2.4萬,用2.4萬繳交20年房貸,在雙北捷運五分鐘路程中可獲得25~30坪(實坪)房產。(剩下的6萬還要拿來養父母養小孩以及促進消費和養老金)
國人若辛苦努力卻看不到希望,國家就會沒有希望,轉而苛刻其他人(劣主管慣老闆),或從其他人身上得利(想著靠人養)。
當大多數小市民的錢都拿去壓在房市,利息交給銀行,經濟如一灘死水,誰還有力消費促進內需?
既得利益者,不思考移交或接班人,只想著怎麼撈更多,用更爽,只是透支拿未來子孫的來用,把國家搞垮。
不過話說回來,努力充實自己,把握機會,還是可以買得起小房。
台灣的房價沒有甚麼世界奇蹟的問題
買不起的人當然認為是世界奇蹟.
對岸的北京, 一個走道可以賣150萬人民幣你要怎麼講? 因為走道有房產證小孩可以在市區入學.
而且你的邏輯很奇怪
30-35歲月入8萬, 也就是一個人月入4萬的家庭, 要買得起捷運5分鐘以內的房產.
我認識的人裡面混的最差的一對夫妻老公開計程車, 老婆麵店上班+做直銷, 都超過8萬.
我不是說開計程車跟賣麵好賺, 而是人家很努力賺錢.
所以請問一下5分鐘以內的房子以後都要抽籤買嗎? 還是誰價格出得高誰買? 那如果價高者得不是跟現在一樣由市場機制決定? 如果用抽籤不如蓋人民公社大家都一起住捷運5分鐘以內的房子會不會比較公平?
那你說的捷運5分鐘內是夫妻收入各4萬, 那如果夫妻收入各2萬呢? 住捷運10分鐘以內的嗎?
那離捷運10分鐘以外的房子給誰住? 給比較笨的住?
買不起就住遠一點就好了不是嗎?
很多人住桃園住基隆還不是每天通勤?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