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從二房產品成主流可看見一件事情

很多人在質疑少子化 質疑低新化

不斷的拿出一些新聞來證明這兩件事並未發生

我們不要看那麼多的報告 統計 跟數字

因為那些都可能有些偏頗 凡是數字都有假

直接就看建商的推案

現在1000-2500萬以下總價 , 2房 小三房 小宅成主流

為什麼?

因為建商很明顯的感受到了台灣的購買力下降了

這就好比大立光一張這麼貴 為了要吸引交易量 就改要你去做 小大立光

然後現在又改廣告 要你去做權證

同樣的道理

買賣移轉量 這個數字 背後還有一件事情很多人都沒講出來

就是總成交市值是降低的

假設同樣的10萬買賣數字 但是這10萬在過去的10年跟未來的10年

總價值將是下降的





台灣這總薪資

很多人會因為低利率 跟 銀行的長期放貸吸引

跑去扛了2000 3000 萬的房貸的 自認為自己買得起

試想若是你自備款3成 可能每個月要償還的房貸純利息的部份接近五萬元

住一年利息就要60萬

在一個台灣房價確定不會在具備有衝刺的條件下

每住一年你的房子成本就不斷的墊高 等到你要換現金的時候

要賣到多高你才真的沒虧本的?

台灣的房屋自有率如此高 大多數的人都還是有一個自住的地方

工作週期結束後 可以選擇的地點更是廣闊

真的沒必要就不要貿然扛貸

房子就跟股票沒兩樣 謹慎選好商品跟資控與時機~
2016-11-26 19:47 發佈
呃⋯

房子類比股票?

投資財?

自住又要擔心脫手賣多高才不會虧本?

樓主⋯您⋯

字字句句其實隱含漲跌想法

要居住正義

要建立在定位趨向消費財

一昧想入手低卻又偏向投資財

這跟居住正義⋯差很多

另外

建商是追求利潤

會迎合低價市場(殺單坪價)

與高價市場

都有

一分錢 一分貨

不買最大

不是嗎⋯⋯

而且

你的言論最少提及的應該是

房貸本利合應該控制在1/3

就算五萬變六萬

我的收入是十五萬

有何影響

啥?沒十五萬

那就是越級打怪

社會沒欠你公平正義



cghcep2001 wrote:
呃⋯房子類比股票?...(恕刪)



1.開文是提出用建商推出產品的角度 分析 告入大家 交易量的數字 背後 可以注意的另一個問題

2.順便在提醒一些朋友謹慎小心

3.我的收入不偏不倚就是你的10倍 你很優秀 我也不差 你若不信 就去翻我先前的文章
你沒差 我也沒差
但是我相信很多人沒你優秀 所以提醒大家理財要小心
不管有沒有做好333 買房買錯時間點 沒評估好經濟趨勢 下場會很慘
當然要用這種金融角度做好判斷

難不成你還想跟人家說 : 自住沒差?
樓主1個月賺幾百萬?豪宅買了沒?怎改看二房產品?那種你應該看不上眼才對吧,不配你的身份跟收入。
炒房就如同炒股一樣,也會有買高買低的差別
但房子一買就是百萬千萬起跳
不像股票幾千塊大家都能買
就算只有打工的工讀生都買得起


股票需要散戶,主力才有辦法出貨
房市同樣也需要盤子才賣得掉
但現在房市已經到達一般人無法負荷的高點
沒了盤子的房市,也只剩那些有錢人自己互相炒
所以現在房市整體成交量是萎縮的
然後就形成樓主所說的情況

方水辰 wrote:
1.開文是提出用建商...(恕刪)


隨便就比收入

本人較內斂

從不在版上誇言收入

既然您説有十倍

想必您月收入有六百萬以上

版上網友這樣多

我專打愛説謊及説大話者

要繼續比下去?
大家可以拉椅子來坐

今天

我單釘樓主

不爽?

可以檢舉我

我先拍照先存起來

是您先起頭的哦~


cghcep2001 wrote:
大家可以拉椅子來坐...(恕刪)
我先搬椅子,買好雞排,珍奶,看熱鬧。

leo78788 wrote:
樓主1個月賺幾百萬...(恕刪)


看來你又生氣了
cghcep2001 wrote:
隨便就比收入本人較...(恕刪)




你說你單月收入15萬



怎麼現在變成單月收入150萬了?



多多 別生氣

你不用單定辜支我 你也不用要我貼

我已經貼過了 自己去翻吧 就在mobile01上 那還僅僅是可看見的

至於你的 你不用貼 我真的沒要求你 免得樓歪讓多多得逞 ^_^

但是若你想要貼你月入15萬給大家聞香也可以

只是就算你月入1500萬 很抱歉你也扭轉不了房市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