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出手…公地租金 擬3年緩漲

看了政府提出的眾多補救措施,真的有一句話不得不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打房打到民怨高漲,或許有人覺得事不關己,甚至不痛不癢,但是不可諱言的,因為大幅提高不動產相關稅賦,廠商的投資信心已經崩潰了,看看近期以來的地上權標案就知道,這個市場已經完蛋了,政府再也無法從這裡拿到任何一毛錢。

後續的效應還沒結束,明年,或許才是物價齊漲的開始。

------------------------分隔線---------------------------

2016-11-21 03:36聯合報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公告地價大漲效應擴大,與公告地價連動的租金也受波及,行政院決定出手,研訂三年緩漲機制,包括國有地、事業單位土地、科學園區及加工出口區等租金,將納入適用範圍,承租的廠商與民眾負擔可望減輕。

公告地價上漲導致地價稅大漲惹民怨,行政院日前緊急採取延長自用住宅申請期限及地方可自行採取分期繳納兩項補救措施,但除了地價稅爭議外,近來各界也不斷向政院反映,與公告地價連動的租金也受波及,有必要一併解決。

行政院高層昨天表示,行政院上周五已找來經濟部、財政部、內政部等相關部會,研商訂定一套緩漲機制,以減輕承租的廠商與民眾負擔,由於公告地價三年一調,緩漲機制適用期間初步規畫三年,從今年到後年。

政院高層透露,租金一次漲足,廠商及民眾難以因應,有必要研商解決方式,由於各種租金計算規定差異很大,原則上,行政院會訂定準則,讓各機關有依據後,再各自訂定合理的緩漲方式,例如打幾折、如何分期漲等,政院希望月底前能敲定準則上路。

以國有地為例,財政部主管的國有非公用土地,租金是公告地價的百分之五,其中承租者是自用及非營利法人打六折,這次有意擴大折扣改為五折,初估適用對象約三、四萬戶。

由於各機關或事業單位主管的公用國有地,租金規定也是比照財政部,官員表示,一旦財政部規定修改,包括縣市政府及台糖、港務局等國有公用土地,也會跟進,受惠對象將更多。官員說,民間租金都沒有像政府租金這次漲這麼凶,確實有必要設法解決。

至於全省廿多個科學園區及加工出口區,租金今年已凍漲,明年是否凍漲或如何緩漲,政院也請科技部與經濟部研商一致性作法,兩者不要相差太大。

此外,財政部繼日前放寬地上權案租金收取方式,部分與公告地價脫鉤後,最近也檢討促參案的租金規定,讓投資者與主辦機關間有彈性調整租金空間,減緩公告地價上漲對投資者造成的衝擊。

2016-11-21 8:04 發佈
1.圖利既有承租戶。
2.承租國有地是靠招標,價高者得,與緩漲無甚幫助。
3.就像地價稅,三年後調多少?
早上才說過的話,沒想到下午就應驗了。

人民不是傻子,用殺雞取卵的方式來增加政府稅收只會把大家都嚇走,無人投標的結果是預料中的事。

------------------分隔線-------------------

滯銷! 國產署地上權全數流標

2016年11月21日15:58 蘋果日報

地上權玩不下去!國產署繼8月招標設定地上權流標後,大動作修改地租新制,祭出優惠地租,不過今天全台14筆市區精華地地上權還是全數流標。國產署表示,在地租已相對優惠,不過市場還是處在觀望氛圍,今年預定還有1批地上權招標案,最快12月底會再公告。

此次招標14筆精華土地、分布7縣市,包括北市2標於中山區及北投區精華地,台中市6標、高雄2標,其餘桃園、嘉義、台南及花蓮皆釋出1標,總權利金達39.58億元,結果無人投標。

國產署北區分署副分署長蔡秋桂表示, 地租新制上路後,採「部分固定、部分浮動」,減輕逐年隨公告地價調整風險,且計算下來也相比舊制優惠。

至於結果仍無人投標,他推估,房地產市場仍未回溫,加上建商手中餘屋仍多,對於再行購地需求明顯保守許多;另方面,國人對於地上權住宅接受度偏低,大部分還是維持土斯有財的觀念,也可能是建商投標意願降低的原因。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副總監黃舒衛表示,地上權招標雖然更改遊戲規則,但開發商對市況、制度風險評估仍大,觀望心態濃厚,且地上權是一場要談70年的戀愛長跑,不能見好就收。另外,現在政府重推都更,投資成本相對少很多,也會產生排擠作用。
國產署表示,仍將持續參考各界意見,預計12月將再行公告新一波設定地上權標案。(陳世峰/台北報導)
fly48 wrote:
看了政府提出的眾多...(恕刪)


"後續的效應還沒結束,明年,或許才是物價齊漲的開始"


ET賽大說他有辨法不當被地價稅轉嫁的豬,物價齊漲都與他無關.

地價稅還是漲太少,最好一次漲到滿是他最希望的.
另我想到奢侈稅。原本要買房,想說政府實施後再買,結果上漲。吐血。
唉呀呀!說不怕地價稅漲的人都不敢回這一篇了,看到物價要大漲的後果牠們下巴就掉下來了。


冰冰佑佑 wrote:
唉呀呀!說不怕地價...(恕刪)

唉呀呀!笑死人
房價漲到天價早就不曉得帶動多少物價飆漲
你都不會擔心了
現在才來擔心那幾%的稅?
老話一句 稅實在太低了
應該要實價課稅才對
有本事想炒房屯房就給我多繳稅
反正最後沒人敢炒
市價下來稅也會下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