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影響房價趨勢的因素,包含買賣心理面、政府態度、搭配房產專家預測,在此提供7點分析5種建議
1、買家方面,剛性需求仍在,但已失去追高的動力,願意接受的價錢只剩小跌或大跌的差別。
賣家方面,包括投資客、建商。嘴巴上再硬,也已經感受到趨勢的改變,掛高價的,乏人問津,已漸失信心。降價換成交的才有機會回收資金。
2、政策方面,林院長、彭總裁、縣市首長。已經聽不見鼓勵投資房地產的言論,說不打房,表示不希望房價急跌,但也沒有任何可以支撐目前房價的政策。可知政策立場是引導房價緩跌。不敢明說是因為說了會變成急跌。而房地產相關稅率,這幾年只會愈來愈多,不可能變少了。就像溫水煮青蛙,愈來愈燙,青蛙怕燙的先跳,不怕燙的慢跳,無感的煮青蛙湯。
3、人口結構不利房市,短期內無反轉機會,開放移民也吸引不了有錢的優秀人才。
4、薪資水準撐不住目前的房價,大幅加薪的機率,沒有。
5、利率低是撐房價的重要因素,但是這一年來台灣降息數次,房價沒漲就算了,反而還下跌。可見得維持低利率對房價的支撐力已經到頂了,反而稍微升息就是利空
6、而唯一的利多,雙北市已經下跌二成,可能吸引部分低接買盤。有機會反彈,但是只限於重跌區域。
7、房地產分析者有永遠看多跟永遠看空的,這些人的言論可以忽略。而由空轉多的沒有,由多轉空的倒是不少。多轉空當中,大家公認最有參考價值的,當屬顏總了,顏總說的緩跌8年,到目前為止,尚無改變的因素發生。
結論,房市趨勢走空已確立,建議如下
1、想買便宜只需要等,
2、不想等的可以勇敢殺價。
3、有資金壓力的屋主,不管投資還自住,要儘早降價賣,
4、已買房但貸款付得起的自住者,可認命乖乖繳,安慰自己,自住沒差。
5、本錢多的投資屋主可以繼續撐,把回收本金的機會先讓給別人,順便多繳一點稅金,貢獻國家財政。
yingdan wrote:
是說房價跌了還買不...(恕刪)
話說照上面的表格 平均薪資4萬 那800萬的房子本息攤還就要月付4萬了
剩下的錢怎麼足夠生活呢?
更別說買超過1000萬以上的房子 月薪沒10萬的 要怎麼月付5萬還能繼續維持生活品質?
而且中位數是4萬 代表至少有1半的人在4萬以下
租各房子算5000~1萬 開銷一萬 剩下的月存2萬 還比較可能會有生活品質
(等於一年多24萬能投資或儲蓄)
現在弱勢的家庭 還有租金補貼 還可以選較新的房子租賃
不用硬撐著買房 打腫臉充胖子...
否則吃著泡麵 看著朋友們都能出國去玩 享受生活
只差在30幾年後 你能多留個屋齡30幾年的老房子給小孩(還不一定會奉養你到天年)
真的不會後悔? 何況不婚 少子化 頂客族的情況也不少
留一棟超過30幾年的老房子 意義真的不大囉...
而且如果你一年存24萬 20年後加計利息可以留超過500萬現金給小孩使用 可能比房子更有實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