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觀光飯店上半年住房率跌至70% 創SARS以來新低

台北市興建了許多新飯店 應該今明兩年會陸續完工 這些跟房地產應該都會有連鎖效應


國際獨立地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發表 2016 年「大中華區旅館報告」,上半年台北國際觀光旅館住房率下跌至 70%,跌幅比其他城市減少幅度還大,且創 2003 年 SARS 以來新低,住房價微跌 1.1%。

萊坊發表的 2016 年「大中華區旅館報告」研究範圍遍及台北、香港、澳門、北京、上海、廣州等兩岸四地 6 個城市的旅館業市況,香港仍是住房價最高的城市,達 8753 元,其次為澳門 6699 元,台北約 4835 元。台灣的國外旅客人數上半年雖增加 8.9%,但房間數也較去年新增 10%。而截至 2016 年上半年,台北共有 28 家國際觀光旅館,設有 9258 間客房,1 年內新增供給量超過 10%。

在新增供給陸續進入市場後,台北國際觀光旅館市場出現住房率、房價同步下滑的窘境。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副總監黃舒衛表示,台北住房率過去 10 年均超過 70%,開放陸客觀光後維持 75-78% 高住房率,但今年上半年台北的國際觀光旅館客房住房率在連跌 2 年後,降至 70%,較去年同期減少 4 個百分點,跌幅大過其他 5 個城市,且旺季的 7、8 月更掉到 64.14%、68.38%,預估今年全年表現將在 68% 左右徘徊,比金融海嘯期間還低,也是 SARS 以來新低。

而今年上半年房價連帶微跌至每晚 4835 元,較去年同期約減 1.1%。雖有 3 家高檔新酒店加入戰局,但平均房價未見提升,可見房價已從去年高點向下修正。

黃舒衛認為,港、澳、日、韓、東協的旅客持續增加,再加上台灣本地的國旅市場有支撐,雖然對岸限縮陸客來台,但對台北國際觀光旅館市場的影響有限,超額供給的短期衝擊不大。

台北國際觀光旅館在 2020 年底後,包括碩河開發在信義計畫區 A7、中信金舊總部的 Taipei Sky Tower 案,以及凱撒、漢來飯店在南港經貿園區新旅館的上千間客房,若再加凱撒飯店在新板、萬華以及其他飯店集團在西區的開發計畫,五年內市場會爆量冒出至少 3000 間國際觀光旅館等級的新客房,勢必成為市場最大的挑戰。5 年後新增的 30% 以上新供給若無穩定成長的客源可去化,會不會發生澳門酒店供過於求、降價競爭的現象,值得觀察。

黃舒衛說,來台目的為「業務」的人數、比例大幅下滑,未分享去年來台旅客總人數破千萬的喜悅,恐怕才是最大的隱憂。

根據移民署對來台旅客目的的調查,「業務」類別從 2011 年的每年 98 萬人次,降至去年不到 76 萬人次,而今年前 8 個月更比去年同期衰退 3%,而佔來台外國旅客的比例也從 2000 年的 40.4% 歷史高點滑落到今年的 6.8%,這代表高端消費及投資環境的大幅衰退,也是影響旅館業前景的關鍵。

另外,從國外旅客增加 8.9%,但國際觀光旅館住房率、房價卻下滑的現象可知,精品旅館、旅館訂房平台與 Airbnb 等新競爭對手對年輕族群頻招手,也會壓縮未來國際觀光旅館的房價、住房率,既有業者及新進投資人都應該重新思考產品定位,並調整業務策略。
2016-10-14 11:22 發佈
台灣北部星級飯店的軟硬體品質
對照其房價
其實頗不值得住

好奇凱撒興建中二間七百間房的
到時要怎麼玩
最近去重慶南路一帶附近逛 發現很多書店經營不下去 都改成飯店了

這麼多奇奇怪怪的飯店 真的有那麼多觀光客入住嗎?

現在陸客不來 已經開始拉警報了 會不會過兩年 又變成飯店倒閉潮?

看到突然這麼多飯店 讓我想到蛋塔 快速流行 也快速倒閉的往事

mark1212 wrote:
最近去重慶南路一帶...(恕刪)


已經有店面改成飯店

又變成店面的了

一窩蜂註定死得快
deapblue wrote:
已經有店面改成飯店
又變成店面的了
一窩蜂註定死得快


全台灣一堆如花上了大濃妝,
以為就可以變成痣羚姐,
這次二流飯店業真的會死很慘.....

套入小魔星填空造句:
飯店業住房率持續下降,引爆房地產崩盤
觀光飯店的房間數比觀光人數增加的速度要快
所以住房率下跌是正常的
陳俞書 wrote:
台北市興建了許多新...(恕刪)


台灣的住房費(各式旅館),基本上都太高了!
(僅有少數是合理的)

以物價水平去對照國外類似水準的旅館住宿費

台灣的旅館住宿費根本驚人的高!
嘘は真実の影!
現在很多人都不住飯店了....
不能只看住房率
要對比觀光人數才有意義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