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生長在熟悉環境 , 得勇敢走出舒適圈 , 不然桃園人口也不會持續成長...



無房化 , 子女大都選擇租屋或與長輩同住 , 屋齡3,50年後重建得花一筆錢 , 運氣好都更 ..
歷史上,房地產市場最活躍的時代,非兩宋莫屬。當時的房地產換手率極高:「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為滿足頻繁的房地產交易,宋朝城市滿大街都是房地產中介,叫做「莊宅牙人」。為什麼宋朝的房地產市場這麼活躍?不必奇怪,宋代商品經濟發達,城市化方興未艾,人口流動頻繁,跟今天的趨勢一樣,宋人發跡後也喜歡往大城市擠,而一個人從農村搬到城市,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有個落腳、棲身之所,或購房,或租房,於是便催生了一個火爆的房地產市場。
由於首都房價太高,宋政府又沒有為所有京官提供官邸,所以許多宋朝官員都買不起京師的房子,只好當了「租房一族」,有北宋名臣韓琦的話為證:「自來政府臣僚,在京僦官私舍宇居者,比比皆是。」
歐陽修官至「知諫院兼判登聞鼓院」,相當於上議院議長兼國家直訴法院院長,還是只能在開封租房子住,而且房子非常簡陋,他曾寫詩發牢騷:「鄰註湧溝竇,街流溢庭除。出門愁浩渺,閉戶恐為瀦。」這套破舊的古屋,每逢下大雨就浸水。
當過禦史中丞(相當於下議院議長)的蘇轍,也買不起房子,一直住在出租屋。他的朋友李廌喬遷新宅,蘇轍寫詩相賀,同時也表達了他的「羨慕嫉妒恨」:「我年七十無住宅,斤斧登登亂朝夕。兒孫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人壽八十知已難,從今未死且磐桓。不如君家得眾力,咄嗟便了三十間。」直到晚年,蘇轍才在二線城市許州蓋了三間新房,喜難自禁,又寫了一首詩:「平生未有三間屋,今歲初成百步廊。欲趁閒年就新宅,不辭暑月臥斜陽。」
吳鉤:宋朝的房地產市場有多火? 摘自《原來你是這樣的宋朝》,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9月
===================================================================
古人都已如此不妄自菲薄...學蘇轍至二線城..不辭暑月臥斜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