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板上很流行的 <每年跌一成,十年剩一折> 的理論,
有一些小疑問.
(一)如果每年跌一成,那應該9年後(2024)就一折了,而不是10年.
如果真要說10年,也要改成>>第十年剩一折.
16(原價) 17(9折) 19(8折) 20(7折) 21(6折) 22(5折) 23(4折) 22(3折) 23(2折) 24(1折)
(二)一般看長期的漲跌幅,都是以等比級數的概念來看.
也就是該年的跌幅是要對比它的前一年,而不是這個論述的"原點年".
以一般文字敘述的邏輯而言,
前段的每年跌一成要成立,應該是 0.9的n次方=0.1 這個n年後才會跌到一折吧
(這樣大概要幾年阿??)
反之,十年剩一折要成立的話,就不能用跌幅的觀念來敘述,
要說成>>每年減少以今年為基準的一成,
那麼,在2023到2024從2折變1折的階段,照一般口語說法,它該年度是根本腰斬(跌5成)了.
也就是說,這個論述的前後兩段,在文字敘述上似乎互相矛盾.
(三)如果這種"減少"的趨勢成立,那10年後就會變成0
也就是說,你也不用等買一折的了,再多等一年就可以無償獲得.
這種事是有可能發生的,例如:
1.土地價值消失:例如核災區域.
2.公權力運作:台灣早期的375減租+耕者有其田
維基百科>>三七五減租之後,大部分地主因為害怕受處分,於是主動與佃農簽約,
只要佃農耕作若干時期,該田地便屬於佃農,不必再繳租。
3.鼓勵移民:阿湯哥跟他前妻合演的電影"遠離家園"有演到,
美國西部拓荒時期,政府將空地分配給移民者(電影演的先佔先贏就不知是真的還假的了)
台灣早期榮民開墾花東也有點類似,
(不過這兩例都有強佔原住民土地之嫌)
不管怎樣,臺灣目前好像都沒有這種時空背景吧.
預測未來的事本來就沒個準,我無意去質疑別人的預測,
只是房地產這種以百萬千萬在計價的事,在數學計算上應該都要很嚴謹才對吧.
這個論述這麼紅,都沒人討論這種邏輯上的謬誤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