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來分享一下自己這一階段的過程
四年前買第一間房屋時的PO文
上一篇因為回文數較多,大約提要一下是我在2012年在台北市買了一間約莫20坪的公寓三樓
當時買價是900萬 室內裝潢(60)跟防漏水(40)方面約開銷100萬
目前已於2015年5月售出 出售價為1190萬 付出仲介費20萬
但是因為近年土地公告現值大漲 土增稅約莫31萬 代書費加雜支約5萬
資產增加約莫1190-900-100-20-31-5=134萬
利息費用約一個月11500.但是因為有分租 均分空窗期一個月約收租金8000
加上免除自己的房租在內.利息支出我認為算跟自己房租打平
我知道以板上許多投資前輩來說.近三年的獲利相對較低
但是對我來說.這第一次的房地產投資我很滿意
因為我可以無後顧之憂專注我的本業而無需每日操心於操盤的漲跌上
在2016年1月我購買了人生第二間房子
最近市場狀況相對之前成交量是有滿大幅度的減少
可是實際上成交價的落差並不是差距太大
偶有一些個案相對於市場之前平均成交價相對較低
但是這些案件其實出售的速度都很快
所以我個人評估過後覺得相對於通貨膨脹速度.化為資產還是會相對保值
當然這只是個人淺見及個人實際的過程分享.還是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