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因素:
房子和黃金不同,房子會變舊的,如果房屋市場行情不變,房價會下跌。
還要給政府每年課房屋稅及地價稅,而且政府還一再的調高。
買賣時還要付最高6%的仲介費。
賣出房子賠錢,還是要付仲介費,也要付高額的土增稅。
貸款買房還要繳利息。
人口一直減少,如果每隔一代人口剩一半的趨勢不變,需求將大減。
以前可以當成贈與節稅的工具,但現在因公告現值的調高及房地合一稅的實施,現在幾乎失去了這樣的功能。
舉個例子:
依信義房價指數,台北市
http://www.sinyi.com.tw/knowledge/HPI_month.php/6565/2
2011年約100,今年2016年約120
看起來漲了20%,有賺錢,但如果投資人在2011年買,2016年賣
1.房子變舊了,過了5年,假設房價折價5%
2.買賣要付仲介費,假設5%
3.近年來土地公告現值大幅調高,土增稅亦假設為房價5%
4.利息支出,假設利率2%,貸7成,五年利息約為房價7%
5.還要付財產交易所得稅
6.房屋稅、地價稅、及其它稅費。
7.裝潢及維護費用。
8.錢本來可以存起來而有利息收入,但因買房而少了的利息收入。
8.出租收益,假設1.2%一年,五年為6%
指數漲了20%,但實質利潤應該是負的。
如果房價沒有快速上漲,而且漲很多,是沒有利潤的。
如果下跌,那就會賠更多。
指數看起來賺20%,實質還賠錢,我一定不會買房來投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