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台北房產投資報酬率低是因為房價太高,還是房租太低?

看空台北房市的人常以投資報酬率過低做為未來房價勢必走跌或者是應該走跌的理由之一。撇開自住客以及短期炒作房地產的投機客不論,以房產做為長期投資置產的族群確實是以房租做為出價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現在若干置產客的算盤其實很簡單,基本上只要租金大概可以穩定達到2%的房子就可以考慮入手。這不是因為置產客不貪心,而是因為市場只允許這麼低的報酬。

台北租金為何如此低的原因姑且不論,置產客為何仍願意買單?讓我們來考慮置產客的選擇。同樣一筆錢放在銀行賺定存當然不划算,換成買債券、股票或者是基金,這是一定要的,但是也無法全數投入,畢竟有價證券投資有相當的風險,即使是買中華電,長期而言是否一定保值,也沒人敢保證。海外的債券及證券投資當然要投,至於海外房地產投資,則是既陌生又有匯率風險。所以從置產客的角度,以台灣房貸利率如此低的情況,即可以利用貸款來達成槓桿效果,又可以分散風險,在整體投資規劃中當然會有一塊是台灣房產。不過台灣有錢人多,大家有志一同,但是租金又上漲有限,所以造成如此低的投資報酬率。至於2%的投報率則單純是從房貸中長期的利率走勢來看。從置產客的角度而言,如果租金可以抵房貸利息,算盤就勉強打的過去,每個月支付的本金就當是存款。差別在於長期而言新台幣貶值以及通貨膨脹的機率較高,錢放在銀行不見得划算,但是房產應較可保值。

置產客會不會擔心少子化以及台灣長期經濟走勢等等問題?當然會。不過大家在討論少子化的問題通常忘了考慮另一點,也就是質跟量的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很多五、六年級的父母輩常有五、六個甚至更多的兄弟姊妹。但是現在同年齡的小孩如果跟當年的小孩相比,消費能力恐怕是十幾倍以上,也就是說未來人口確實應該會逐漸減少,但是每個人的消費能力卻可能抵銷人口數量下滑的影響。而這些平均消費能力比以前更高的人,對居住地點以及條件的要求也會比以前更高,長期而言,少子化絕對會帶來許多空屋,但這些恐怕主要會發生在都會區以外,或者是都會區內條件相對不好的地區。而至於台灣長期經濟走勢,則是沒有人可以準確預言。如果台灣會因為經濟大幅下滑而導致大家付不起房貸的話,那恐怕其他股票、基金的投資影響更大,而這更加強置產客分散風險的必要性。

台北房價長期會否走跌?這不是是與否的問題,因為未來既會有跌的,也會有漲的。跌的是房價與租金不成比例的房子。舉例而言,一間國宅地點優良,開價三千多萬,但租金每個月行情如果是實拿兩萬五。這樣的房子以資產客的角度最多應該只願意出到1500萬,畢竟這是以租金支付2%房貸利息的基本水準。如果自住客為了爽度而願意花3000萬入住當然很好,不過多支付的premium恐怕太高。

話說回來,如果以租金做為個別房價合理與否的標準,則看衰台北長期房價的人必須要回答下列這個問題,台北市精華區的租金,未來是看漲還是看跌?如果現在兩萬五月租的房子十年後跌到兩千五,則房價砍到一折不只是合理,而且是必然的。但是如果十年後房租漲到三萬房價則又如何?哪種走勢的可能性更高呢?

-------------------------------------------------------

台北房市的參與者主要有三種:自住客(及儲備自住客)、置產客、及投機客。置產客及投機客都是非自住型買賣,但是差別在於投機客有短期獲利的壓力,而其獲利來源為房屋買賣價差。

儲備自住客及置產客的共同敵人是投機客,因為投機客將房產的價格炒到不合理的程度,對儲備自住客而言增加其購屋的難度,對置產客則是增加其置產成本。但是其實投機客只是短期問題,因為任何產品炒作都有其極限,不論是股票、藝術品或者是房產。一旦標的與其合理價值悖離太遠,則投機客無利可圖,自然會選擇或被迫退場。

由此可見,儲備自住客真正的天敵並非投機客,而是置產客。講的更白一點,這也算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鬥爭。

儲備自住客的所得有限,實務一點的選擇要不就是降低居住標準,往台北精華區以外的地方尋覓負擔的起的標的,要不就是為了居住在精華區而向置產客繳房租。許多看空看多的言論都與此相關。

-------------------------------------------------------

置產客與投機客最大的不同是在於置產客看的不是短期的投報率或是買賣價差,而是十幾、二十年後房產的價值。中南部確實有些投報率較高的標的,但其原因不見得是因為租金高,反而是因為房價較低。而房價之所以較低,則是因為其保值性遠不如台北市精華區。

設想二十年後貸款還完,是中南部還是台北市精華區的房子值錢?三、四十年後,是哪裡的房產比較有機會都更或改建?再說在少子化下,人口應該會進一步向都會區集中,所以當然是以台北市精華地段為首選。

2%的獲利率確實不高,但是也不見得是太糟的投資。網友曾問說誰會願意做只有2%獲利的生意。其實房貸銀行就是做這門生意,而且利潤還不到2%。銀行現在加碼的部分連1%都不到,而且還沒算其他營運成本。台灣現在所剩無幾的幾檔REITs投報率也不怎麼樣,大概也在3%左右。REITs雖然交易便利,持有者只能每年等著配息。但是如果是直接持有房產,則可完全自己做主,再加上還有房貸的槓桿效應。

置產客長期當然是認為所置的房產長期會升值。如何做到這一點?就是看租金的投報率。地點當然必須在市區精華地段及捷運附近,房子要容易出租,而且投報率至少要達2%以上。如此一來可透過價格篩選房客,降低房屋出租的風險。在通貨緩步膨脹的情況下,精華區的租金勢必緩步上揚,如此則會增加房產的價值。十幾、二十年還完房貸後,置產客可選擇繼續出租做包租公、獲利了結、或者是改建後自住或出售。這樣的投資比起定存要好的多,也適度分散了其他證券基金債券的投資風險。

-------------------------------------------------------

買房要保值,無非靠精挑細選以及耐心等待。

地點非蛋黃區不考慮,土壤液化高風險區除非是新古屋否則也排除。租金投報率不但要達到2%以上,而且也不能是那種有行無市的出租行情。真正好租的標的是持續在出租中。至於那種房子空在那邊既租又賣的小弟根本不考慮,因為那通常代表房子既不好租又不好賣。分隔成套房或是頂加的也不考慮,因為這些標的的房客最麻煩,最難搞。房租開太高的當然也不考慮,因為這是最難長期出租的。好的標的是不但自己想住,而且也願意支付目前開的租金的房子。

這樣的標的可以說是百中選一,不過市場總是偶爾會冒出一兩件。如果看到的話,馬上下好離手。小弟也是看了好幾年才總算遇到適合的房子。不過也是拜房市太糟糕所賜,才會有屋主願意把這樣優良的標的拿出來賣。

2016-04-05 21:52 發佈

knah wrote:
台北房產投資報酬率低是因為房價太高,還是房租太低?(恕刪)

都是主因,房價漲的速度高過受薪階級所得成長速度,因此房租假如跟著漲,只會逼走房客。


knah wrote:
現在同年齡的小孩如果跟當年的小孩相比,消費能力恐怕是十幾倍以上...(恕刪)

但買房能力不等於消費能力,甚至互相排擠。


knah wrote:
台北市精華區的租金,未來是看漲還是看跌?(恕刪)

目前有很多經營多年的店家放棄不租了,租金能不能再漲?要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
或者是說店家的獲利能不能撐起房租!

我不認為會有一折價,但景氣循環房價修正是沒得躲的。
當循環向下時要想辦法撐過不景氣,下次才會有往上爬的機會。
當然您也可以視目前景氣在谷底爬升期,房價已經修正完畢。
後果都是我們自己要承擔。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
台灣現在應該所有地上權BOT案(京站、三創、101等)應該都在考慮如何漲租問題!
而是否會有連帶效應,讓其他地方因為對便宜搶市也跟進漲租,我也正在觀察...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政府萬萬稅,人民的可支配金額會越來越小,不知道民眾還消費得起嗎?
政府漲稅其實對大家都不是好處!!

我正等著長照稅來臨..大家等著看囉。



地租漲台北101吃不消



工商時報【朱漢崙╱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大舉調高公告地價,意外打到BOT案,其中政府持股超過50%的台北101更首當其衝,相關人士指出,信義計畫區公告地價漲幅超過40%,若北市府不願採取緩衝措施,台北101在不堪地租成本負荷下,今年獲利恐大幅縮水;101去年獲利21億元,今年租金成本至少就提高數億元。
台北101董事長周德宇已對此在3月底董事會提出報告,董事都高度關注台北101經營團隊和北市府的協商進度,因為這將嚴重衝擊台北101今年獲利;據了解,台北101已向北市府爭取,看能否在約當公告地價漲幅15%的範圍內加碼台北101要交給台北市政府的BOT土地租金,相關協商已進行數月。
據悉,周德宇也向北市府表達,現在最困難之處在於101和所有承租辦公室或百貨櫃位的店家,租約大部分是一簽3∼5年,不可能馬上調高,但北市府今年的土地租金則是馬上就要跟進公告地價大漲40%以上的幅度提高,這令101實在難以承擔。
業界人士指出,這不僅是台北101的問題,整個信義計畫區商圈有許多與台北市政府進行地上權合作的大型觀光飯店、購物商場經營者,都將同受衝擊,例如君悅大飯店等其他信義商圈的知名百貨觀光業。除了信義商圈,台北車站的京站等BOT案經營者,也將面臨地租成本大增的問題。
各地方政府的「漲價」看似合情合理,但由於過去10多年來,台北市政府以公有土地陸續推出土地租期長達50∼70年的地上權開發案,地租的計算正以公告地價為基礎,大約以公告地價的5%為租金,因此這些地上權BOT案的經營者,都將面臨地租成本上升的問題。
知情人士直言:「更何況是公告地價是一口氣大漲超過4成。」用「飆高」來形容要繳納給北市府的地租,一點都不為過。
業者指出,若與政府進行BOT合作的企業因公告地價使得租金成本大增,政府恐怕必須好好拿捏如何因應相關的衝擊,同步採取配套措施,因為BOT案畢竟要作長遠、穩健的規劃,倘若業者要交給政府的地上權租金,將跟著地價調漲而暴增,這種不確定性將不利政府BOT案後續推動。
業者強調,政府應另訂定其他方式,合理的反映公告地價的上漲趨勢,又讓業者能負荷租金,而不是一口氣就無預警大舉調高土地租金,畢竟現在景氣不好,物業管理者被政府調高租金,接下來一定是調高下游店家的租金。


gmoney wrote:
都是主因,房價漲的速度高過受薪階級所得成長速度,因此房租假如跟著漲,只會逼走房客。


房客被房租逼走,還是得找地方住,結果還是得買房或租房。



gmoney wrote:

但買房能力不等於消費能力,甚至互相排擠。



再舉個例子吧。假設民國50年台北市有十個人,住十棟房子,雲林有五個人住五棟房子。如果因為少子化,到了民國150年的時候,台北雲林加起來只剩13個人,但是兩地房子加起來還是有十五棟。我認為那個時候這13個人對房子的需求不見得依比例降低,反而有可能是11個人競爭10棟台北市的房子,而雲林則會出現三棟空屋。






gmoney wrote:

目前有很多經營多年的店家放棄不租了,租金能不能再漲?要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
或者是說店家的獲利能不能撐起房租!

我不認為會有一折價,但景氣循環房價修正是沒得躲的。
當循環向下時要想辦法撐過不景氣,下次才會有往上爬的機會。
當然您也可以視目前景氣在谷底爬升期,房價已經修正完畢。
後果都是我們自己要承擔。


小弟的理論還是很簡單:租金投資報酬率太低的房價應該跌,租金投資報酬率至少達2%則房價可望持穩,而且因為租金長期可能上漲而有緩升的空間。

knah wrote:
房客被房租逼走,還是得找地方住,結果還是得買房或租房。(恕刪)

但是必須是負擔得起的,所以會搬一個房價或租金更高的地方嗎?

knah wrote:
再舉個例子吧。假設民國50年台北市有十個人,住十棟房子,雲林有五個人住五棟房子...(恕刪)

這個假設真的太簡單了,15人變13人是少13%,那不是少13%或26%的鄉下房屋需求而已。要少13%的學校就有13%的教職員工可能沒工作;13%鄰近這些學區的商家也沒生意;書商少13%利潤,是否要裁員13%;相關行業一堆都要少約13%的客戶(含潛在)。可能有人會說蛋黃區不受影響,那請問最近蛋黃區發生什麼事?政府救房是在喊好玩的嗎?

knah wrote:
租金投資報酬率太低的房價應該跌,租金投資報酬率至少達2%。(恕刪)

去研究看看做生意的人,假如投報率2%,他們應該寧願不做這筆生意!

gmoney wrote:

但是必須是負擔得起的,所以會搬一個房價或租金更高的地方嗎?


如果大家都搶租金低的,最後只剩租金高的,最後就是有能力的想辦法付高一點的租金,沒能力的找條件更差的地方住。

台北市的房租在全世界主要城市中敬陪末座,我們在習慣上也認為租金占所得比不能太高。但是如果我們看其他主要都市的租金及租金所得比,就知道這不是負不負擔的起的問題,而是願不願意每個月多付幾千塊的問題。




gmoney wrote:

這個假設真的太簡單了,15人變13人是少13%,那不是少13%或26%的鄉下房屋需求而已。要少13%的學校就有13%的教職員工可能沒工作;13%鄰近這些學區的商家也沒生意;書商少13%利潤,是否要裁員13%;相關行業一堆都要少約13%的客戶(含潛在)。可能有人會說蛋黃區不受影響,那請問最近蛋黃區發生什麼事?政府救房是在喊好玩的嗎?




台灣各地都可以看到這種現象,鄉下的小學因為少子化而關門大吉,但是例如新竹等地的小學卻是名額塞爆而需要新建。這就是因為工作機會的集中,最後導致人口往特定都會區集中。

蛋黃區正發生我說的事,租金投報率低的房價下跌中。



gmoney wrote:

去研究看看做生意的人,假如投報率2%,他們應該寧願不做這筆生意!



對置產客而言,這2%的投報率不是在做生意,而是把一部分的錢放在比定存更好的地方。


knah wrote:
小弟的理論還是很簡單...(恕刪)

大哥您的理論除了簡單易懂,還字字鏗鏘,句句有情有理 !
但依目前的房價,小弟只能在旁邊玩玩沙、畫圈圈、比比13支...

再觀察幾個月到一季,就知道大哥您的立論有沒有人同意了。
我猜除了蛋黃區成交量仍然上不來,其他區也會跟進甚至跌價。
我錯就只好讓大家笑魯,更魯的是只能存不到2%的定存,但我堅信錢放口袋不會咬人!
預祝大哥掃貨成功!


knah wrote:
對置產客而言,這2%的投報率不是在做生意,而是把一部分的錢放在比定存更好的地方。(恕刪)


2%的投報率,我相信光板上看多的大大就都不會買單了!(我猜有六成以上)
置產的風險和定存比...
假如您是反串...請忽視我所有言論!
gmoney wrote:
2%的投報率,我相信光板上看多的大大就都不會買單了!(我猜有六成以上)
置產的風險和定存比...
假如您是反串...請忽視我所有言論!

厚,
這是台灣房地產的小確幸,
有錢人應該要好好把握啦!

至於要貸款借錢的就免了.
未來看多房市的情況下才會買房子出租賺2%的投報率,依經驗來說在房價不漲的情況下2%的投報率實際上並沒有比定存好,現在短線中線都看空房價,所以更不可能去賺2%
也請樓主解惑一下,台北市或許租金報酬率是2%,但新北市租金報酬率就可以比較高,而中南部租金報酬率更高4%以上都不是問題,依你的理論,中南部將有補漲空間,因為全國各銀行定存沒有利率差別,所以置產族會賣掉台北市、新北市房,把資金轉到大於2%報酬率的中南部標地才對。如此台北市房價反而要下跌,讓租金投報率上揚。
換句話說,如果目前房價是合理,那又是什麼原因使買台北的人,願意接受只剩2%房租報酬的理由。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