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篇"為何當年不買房?"
大家的討論著重在擁有,及房價高低,不在於住的品質。
房價漲了,讓人覺得為何不在房價低點時進場。
但是買房重要呢?還是住得好重要呢?
舉個例子,
我有一個朋友,薪水高,在約8年前,30出頭時就靠自已在台北市精華區買房,
一間約2000萬的新房子,室內約15坪左右,買房後,很快的家由1人成長到4人。
他的房子價格漲了,可是我一點都不羨慕他這八年可以說在住上面不用花到錢,還有房價上漲的利益。
因為15坪住四個人,對我而言,住的品質是不佳的,他也是時常抱怨房子太小了。
現在因房價高,很多人為了買房,都住在不是自已想住的地方,
不是住在自已想住的空間,但是人生只有活一次,每一段時間都很寶貴,
如何運用自已有限的資源,讓自已有好的居住品質,才是最重要的,
而不是執著於是買房子,還是租房子。
一個年輕人買房子,最大的問題除了錢,就是不了解自已的需求,
因為沒有足夠的人生經驗,根本就不知道自已喜歡住那裏,也不知道想住怎樣的房子。
或許換屋可以解決買到不適合的房子這個問題,但是大部份的人不會常常換屋,平均而言,約20年才買賣移轉一次。
所以我認為年輕人最好先租,租屋較容易依自已不同的需求而改變,
待確認自已的需求及自已的經濟能力,再買不遲。
我是6年級前段班,收入不錯,住台北市,我還沒有買房子,還在租房子,最主要原因是房價實在太高了,我已經很確定自已居住的需求,我現在住在自已理想的房子中,但是因為房價過高,如果我現在買房子,必須有很多犧牲,就不能住在自已理想中的房子了。
我認為住的品質才是決定要不要買房的主要因素,而不是看到房價漲了,就後悔為何之前不買房。
不應該買房子來住,但買房子來投資賺錢。
因為買得起的房子大多有所遷就,反而租得起的房子可以選擇理想的大小、屋況、環境及地點。
先靠買賣房子賺錢讓自己變成買得起理想房子的人,如果是純靠工作賺錢的話,在台灣應該是不大可能實現。
個人認為,最聰明的就是純投資客型,絕不住進自己買的房子裡面,對房子也不要太有愛,當賣則賣。
我有一個同學前幾年買房,他的第一間房子賣掉之後賺了一倍約五百萬,但他搬家的次數這幾年中比租房的我還多,就因為住進自己投資的房子裡面。
不過不管如何,幾年前買房的人全部都是勝利組啦,只是不知房子賺來的錢買的賓士及BMW,出國玩的帳單,會是哪一個人幫忙買單?
如果房子只漲不跌的話,基本上就全部是下一代人買單。如果銀行爆的話,就是你我買單。
結論: 買房子一定是對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