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比喻吧,小型掀背車跟休旅車,遇到車禍,被前後兩車夾擊,結果會是怎樣?一般的概念來說,任意一百次這種狀況,小型掀背車死傷程度,應該會大於休旅車。從統計學的宏觀角度,這種建築物確實先天比較不好。但是,如果我們把某些條件單獨拉出來看,比方如果我們單獨比較歐系小型掀背車,跟日系國產休旅車比較,那結果就不一定是歐系小型掀背車死傷程度比較高了。---先天結構系統有缺陷,但有可能是因為基地特性,建築設計需要而這樣做,但如果後面的結構設計有提高標準(也需要提高標準,因為法規就是這樣規定的),其實應該政府有發給建照跟使用執照的前提下,理論上蓋出來的房子,都應該要有足夠的耐震能力。就跟理論上通過檢查、測試的車子,允許上市賣給消費者的車子,都應該要有一定的安全性。但相對的,你的駕駛習慣,就跟建築物的使用狀況,有沒有亂竄、亂變換車道、不遵守交通規則,就如同有沒有隨便打掉牆、亂增加隔間等等使用狀況,會影響你的駕駛的安全性。也同樣的,遇到震度5級地震、或者7級地震,就跟你出車禍的條件一樣,小擦撞當然沒事,但如果你遇到前面遊覽車、後面混凝土預拌車的夾擊,車子安全性還是有極限的。---所以簡單的說,理論上形狀不規則的,比較不好。而理論上,形狀規則的圓形、正方形會比較好。但實際上,單一個案耐震好不好,不是從造型來看,而是看結構技師設計有沒有設計好、營造廠施工有沒有施工正確。
當年921時,有專家學者說這種U字型的建案最穩,這段記憶我非常深刻,因為當年我正要買房,不但新聞上有說,也遇過好幾個仲介這樣推;然後十幾年過去了,現在又是專家學者說這種建築不穩.到底我們該聽誰的?所以我同意樓上所說,看結構設計不如看實際品質,聽專家說不如看建商風評.
不偷工減料的前提下,東西南北都對稱的形狀最好,因為力量分散,受力均勻,凵字型不是一個對稱的形狀,若把缺口補起來變成口字型那就比較好,一般不會特別為凵字型那個缺口做特別的加強結構設計,就算有,也不會比口字型直接多一排整棟連起來的還堅固,結構問題,跟體積大小無關,汽車也是看他車體鋼樑柱的結構設計,而不是看它的體積,像越野車走坑坑洞洞,搖搖晃晃,就需要底盤跟車身加一些樑柱,加強耐震耐搖晃防止車體變形的設計,當然越大越重是越耐撞,例如大貨車等等,但不能越野,而房子是不會互相碰撞的,是看耐震程度
對於U型建物, 很多人發言都是用自己想的,是沒根據的,所謂U型建物的問題是, 因為地震不會剛好從U型建物的正立面方向或是垂直向來,一定會有點角度來, 讓U型建物會產生扭轉的現象,這個作用會讓很多的樑柱受到"奇怪"的力量,造成房子的破壞,上段所謂"奇怪"的力量是:一般房子在結構設計時都只把地震力的方向設成建物正立面或垂直正立面,最多再加5%的偏心而已,並沒有考慮地震力從各種角度來的問題,所以實際地震發生時, 這些力量不一定是設計時有考慮到的,所以稱為"奇怪"的力量,這些奇怪的力量不一定會讓房子受損,只是有比較大的機會, 出現非設計考量的結果.所有不規則的房子都有這樣的問題,因為所有結構設計都只是設定建物門面方向, 和垂直門面方向兩種, 再加偏心,方正的房子沒問題,越不規則的, 出現奇怪力量機護越大,所以不只是U型建物, 只要不規則都是, 越不規則問題越大
我修改一下講法,可能會更清楚。如果用同樣多的黏土,去捏一個20層的模型,平面是長條形、L型、或者U型,耐震能力一定會比圓形或者正方形差。這裡講的是先天力學特性,這從風洞的實驗,已經很明確地證實了,不用爭論。所以建築耐震的法規,第一件事情就是算地震力,裡面公式就很明確的要求,形狀的因素,會影響係數,然後產生不同的地震力。小結就是,如果你要蓋圓形,大概不需要額外加值,如果是正方形,可能要加強10%抗震能力、如果是長方形,要增加50%能力,如果是L型或者I型、U型,可能要增加額外100%或者更多抗震能力。如果以RC來說,所謂增加抗震能力,就是增加鋼筋的量、結構的粗細等等。這是理論跟法規的規定。---所以很明確的結果是,正常按規矩蓋出來的房子,就已經把這些不良因素考慮進去,增加了抗震的能力。因此,在市場上,你買到的房子,理論上,每一棟房子的安全係數下限,全部是一樣的,按照法規的精神,也就是震度5的地震,任何一棟房子,都應該是安全無虞的,不會倒塌、不會裂開。所以一般人買房子,只要建商沒有偷工減料、違反規定,其實不管什麼形狀的房子,安全性能都應該是一樣的。法規已經針對形狀這件事,要求設計上有不同的應對。---現在問題就只在於,設計、施工,是否有按照標準設計?因為整個結構系統,是一件很複雜的力學關係,房子又不能蓋好後抓起來搖搖看,每個個案,有每個個案的不同條件,狀況非常之複雜。像我們買車子,一個車廠的某個車款,動輒幾千輛、甚至幾萬輛,都是在同等條件下製造出來,品質非常肯定,你只要抓幾台來撞撞看,就能知道每一台的性能狀況。但這世界上,沒有任何兩個建築案,會是一樣的,施工的程序太複雜,每個程序又不是絕對一致,不同人施工、不同材料來源、不同設計圖說等等,所以房子的品質,有時候難以預估。因此,理論上雖然所有房子的安全係數下限都是一樣,但天災的危害度卻是不一樣,理論上,所有房子遇到震度5,應該都平安無事,可是因為施工品質的關係,如果發生一點缺失,那原本性能上的缺點,就會被放大。維冠金龍的問題就是這樣。如果是震度4,那維冠金龍根本就跟別的房子一樣安全,啥形狀都沒差,這就是有人說921都沒事,但206卻倒了這個議題的盲點。因為法規大概就規定到震度5(舊標準地表加速度0.23g,跟震度5的上限0.25g),本來理論上維冠金龍不能倒,而且206地震才到0.16g,但施工品質不佳的前提下,形狀係數的危害又沒有特別去加強,變成整個災害的一個被認為是問題的所在。---但你如果要問維冠金龍倒塌的原因,我覺得不能說是形狀不對,根本原因還是細部設計不足、加上施工不對。畢竟蓋成U型、I型、L型的大樓一堆,別人都沒事,為何你有事?
房屋會不會倒,重點不是形狀,而是結構設計跟施工確實度。結構設計跟施工都好,什麼形狀的房子都不會倒。結構設計或施工不好,形狀再好的房子也會倒。如果真的照新聞說的,台灣每棟大樓都設計成靈骨塔形狀,最安全。另外,其實很難單就樓主這一張平面圖就能判斷結構好不好。因為結構設計從結構系統一直到細部的樑柱接頭、鋼筋配置、混凝土強度,都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