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有需求,就該考慮購屋!」


(給自住需求者的加油打氣,投資客請按上一頁)

在這裡發文,要有很大的勇氣;畢竟這裡多半都是「多空論戰」。站在任何一方,都不免遭受眾多砲火攻擊。尤其勸進大家有需求就該買房的人,都被歸類為「多多」或影射為「房仲」、「投資客」;要不然就是被酸「幾年打幾折」;若沒有拿出洋洋灑灑的數據,很難支持發文者的理論依據。

不過,我發文的訴求,是想跟各位分享:「有需求,就該考慮購屋!」花費生命在苦苦等待房價下跌,實在很不值得;人生有太多的美好,錯過就不再。在能力範圍內,我選擇的是:「提供一個好的環境,讓我的家人可以舒適的生活。」就當作我這個一家之主「男人的自大」。

「有需求,就該考慮購屋!」的意思是:「在妥善的財務與風險控管下,進行必要的準備作業,採取購買好宅的行動,以提供自己與家人適宜的居住環境。」


房市正向整理
經濟:區域型經濟;北中南大都會的區域經濟尚稱活絡。
人口:持續都市化;工作、教育、醫療等資源,仍集中於都會區,故城市人口集中化程度提高。雖面臨人口結構老年化,但可視為對高齡宅的需求增加,包括輔助設備與居家照顧系統。包括單身家庭、單親家庭等居住戶別,對於低總價小宅有其需求。人口徙入與出生人口也將集中於都會區。
政治:公部門公共建設資源仍集中於人口稠密區,郊區偏遠地方以觀光建設、補貼或福利性質為主。
金融:預估長期仍持續以寬鬆貨幣政策與低利率、低匯率等方式,避免經濟負成長。


房市負向整理
經濟:經濟活動漸趨日本化,消費動能降低,有通縮隱憂;薪資難漲,住屋分配預算降低。
人口:老年化、少子化;出現一個小孩繼承數間老宅的可能。因青壯人口徙出,使鄉下偏遠地區出生率偏低,老年人口比率攀高;尤其位於鄉下偏遠地區的老宅將乏人問津。
政治:各地闢建財源所推出的重劃區數量太多、面積太大,建設成熟期將拉長。
金融:相對於企業投資動力疲弱,銀行對於土地建物的擔保放款比率水位提高。

小結:
1.人口紅利模型固然對於整體台灣房市趨勢不利,但是都會化所導致的經濟活動情況,將導致各地區域有所差異。都會區房價應有相當支撐,可能會出現盤整、緩升或緩跌等不一的現象;郊區房價恐因買盤力道疲弱,持續下滑風險增大。
2.因應老宅翻修或都市更新,以及老年化社會來臨;對於裝潢與居住設備等需求可能增加。
3.剛性需求將持續存在,但分布於公共建設發達與各資源集中的區域。
4.金融面持續維持寬鬆狀況,對於持有現金者不利;房地產之資產價值仍有相當的穩定性。


問:現在房市正在高檔,為何有需求就要進場買?
答:有房子的需求就該考慮下場買進;不管是因為工作、婚姻、就學、醫療等生活需求,因為人生是不斷往前走的,很多事情錯過了就不再。養過小孩就知道,「小孩的保鮮期只有十年」;升國中之後,就不再黏在爸媽身邊了。甚至念大學以後,就要有「放鳥高飛」的心理準備。「成長只有一次」;在這段時期,穩定的居住環境,是支持小孩成長的重要力量。每個人的風險與財務狀況都不同,只要在負擔範圍內,為何不買?居住是一種(基本)生活需求;購屋預算確定了,接著就是考慮「買在哪裡」、「買多大」。在不同的人生時期,對於居住環境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幼年重教育、青年重工作、老年重醫療(養生)」。

問:為何不以租房取代買房?
答:不管是資金運用或區域遷徙上,雖然租房的彈性較大,但是不可否認的;就以滿足移動需求來說,自備交通工具還是一般人的第一選擇。如果個人財務面負擔的起;「有,總比沒有好。」若在台北搭捷運公車上下班就很方便,何必買車?如果租房就可以滿足家人的居住需求;「不買!當然可以。」反之,住在「沒車等於沒腳」的地方,買車就是生活的必要需求;「有需求,為何不考慮買房?」

問:一邊租房一邊繼續等房價下跌,不好嗎?
答:股市有一句話:「新手死山頂、老手死反彈、高手死摸底」;同樣的,誰也說不準房市未來的走向。有沒有短期崩盤的可能?即便可能性再低,但也不敢說絕對不可能;但是:「什麼是最佳的買點?當有需求的時候。」

問:我決定買房子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環境,但是很怕未來的跌價損失,怎麼辦?
答:舉股市投資之神巴菲特來說,他堅持「長期價值型投資」的投資方式。他選擇買進好公司,並長期持有;對於房市,我們也可以想像「甚麼樣的好房子,是一個好標的?」講到這裡,我就不能不提;每次房仲帶我看房,我對物件的滿意度都不高;不是我的個性很挑,而是「房市的本質即是如此!」找一個好公司作為投資標的並不容易,而且股價相對來說也是強勢。對於一間好宅的選擇,我們就不能不在乎它的保值性與成長性,換言之,價格也很難放軟。即便是有價值的好宅,我們也可能會承受房價長期漸次降低的潛在損失;但是我們無法忽視家人的需求與經歷的美好。

最後,以上的「需求」論點,也就是我的購房軌跡;回想自己15年前退伍的時候,與老婆(當時是女朋友)一起在桃園買房的原因是「工作、結婚」;前兩年再入手第二間房的原因是「小孩、空間」。這一路上,歷經很多經濟事件與不同社會氛圍,但終究應該把問題回歸本質,「滿足居住需求」這件事。我不會因為房價上漲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房價高不可攀而怨懟不已。

最後,僅以一句話想跟大家分享:「論述或預言房市的多空,並不能帶來你我的幸福;只有努力經營家人的生活,才能享受生命的美好。」



2016-01-15 13:0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需求 考慮購屋
寫的太好,有需求負擔的起就買了,
本人也是這樣,雖然是38歲一家三口準備住一間兩房小宅,
是論壇上很多版友不看好的案子~~
但是種種考量之下,跟老婆討論還是買了~~
也是因為就是有需求,在地點.周遭生活機能可以,經濟許可的狀況下~~
103年買的,看著挖地基到現在蓋到10樓了~~
樣子越來越清晰,就有莫名的感動,回文的原因只是因為認同~~
沒有別的意圖,祝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房子!!!!

ericars wrote:
(給自住需求者的加油...(恕刪)


給樓主鼓勵一下~~
寫得很好~~
其實~~年輕人是該給自己一個壓力~~
不管買貴買便宜~~
但~~就是滿足基本的居住需求~~
食衣住行阿~~~其中一個"住"~~
上一輩人~~買一間普通的房子~~3~5百就可以了~~
90幾年那時候~~7~9百~~
現在少說隨隨便便都要破千~~
尤其彰化~~苗栗高鐵帶動後~~
也許下一代年輕人買房~~少說要1千五百了~~
房價~~肯定跟物價一樣~~不可能往下了~~
所以~~
老一輩人才會說~~~年輕人懂什麼房地產~~
想買房就買了~~~給自己定期付房貸的壓力~~
不要想著比較~~在現實上~~
根本沒有什麼居住正義這件事~~
上當就上當~~被騙就被騙~~
這都是過程~~~
好久好久沒看到這麼理性的文章,希望大家可以不要受到多多、空空的言論影響,現在的房市就是回到最基本面,就是所謂的剛性需求,有需求的才買,若是想投資賺錢的建議考慮其他商品。
理性的文章
對於自住且有足夠預算的人來說
價格只是便宜跟貴而已
有需要就買
只有投資客在會在意價格的高低
ericars wrote:
答:股市有一句話:「新手死山頂、老手死反彈、高手死摸底」;


真的是高人高語,前二項我都印證過。
還在付學費中。

但對房市還是發個空空言論,
趨勢形成中,往上往下都不會變化太大,
為何要急,何不多花點時間做做功課,找好的標的。
畢竟一住可能就要住個十年。

就跟今天股市一樣,星期一是利空出盡,還是反向?
今天要不要回補入袋?兩難啊。
反正星期一大漲的機會不大,就賭看看人品呵。

ericars wrote:
(給自住需求者的加油...(恕刪)

問:現在房市正在高檔,為何有需求就要進場買?
答:有房子的需求就該考慮下場買進;不管是因為工作、婚姻、就學、醫療等生活需求,因為人生是不斷往前走的,很多事情錯過了就不再。養過小孩就知道,「小孩的保鮮期只有十年」;升國中之後,就不再黏在爸媽身邊了。甚至念大學以後,就要有「放鳥高飛」的心理準備。「成長只有一次」;在這段時期,穩定的居住環境,是支持小孩成長的重要力量。每個人的風險與財務狀況都不同,只要在負擔範圍內,為何不買?居住是一種(基本)生活需求;購屋預算確定了,接著就是考慮「買在哪裡」、「買多大」。在不同的人生時期,對於居住環境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幼年重教育、青年重工作、老年重醫療(養生)」。
--------------------------------------------
簡答:自住客快買吧

心得:

會買的早就買了,不會因為幾篇文章就買


haeiou wrote:
理性的文章對於自住...(恕刪)


只有投資客在會在意價格的高低

這是我今天看到的第一個笑話
其實有住的需求就買,這才是符合空空的理念,
因為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炒的,人民有居住的需求,
如果考慮到房子多久之後會跌多少,那房子就是一種投資的概念,這時後就不能買,
所以能買還是不能買,是取決於買的人的心態,而不是房價。

gtr_ro wrote:
只有投資客在會在意...(恕刪)


因為他們認為自住沒差
他們自住花的錢不是我的錢
當然沒差

如果不怕跌
反正錢再賺就好
就買吧

如果覺得還會漲
那就更應該買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