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01中常聽到的論點是,因為民眾購屋,錢都在房地產裡,所以沒有錢可以消費,會造成經濟越來越差。乍聽似乎很有道理,所以這幾年政府積極打房,限制貸款、提高持有成本。而房市交易量果然也隨著打房力道增加,一年比一年低,所以,那這兩年沒購屋的資金,應該可以增加內需消費,讓GDP成長才對,但是事實上這兩年的經濟反而開始變差,今年第三季已經負成長1%了,為什麼明明買房的人變少了,但是卻沒有因此增加消費呢?如果房價越高,經濟越差,台灣雙北以外的地區,台中、高雄、台南、桃園的消費能力應該遠超過雙北,因為雙北房價那麼高,居民應該沒錢消費,而其他房價遠低雙北的地方,居民應該有很多錢可以消費,但實際上是如此嗎?大家有覺得其他縣市的居民比雙北的居民消費多很多嗎?所以房價真是造成經濟衰退的原因嗎?
calvinshiu wrote:
案例1、存在銀行,...(恕刪)
我們不會去消費不代表別人不會
我拿的還是過季的sony手機...
所以價差還是有他的好處
總是有很喜歡花錢的人 那少下來的價差 就是他貢獻經濟的最大用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