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人說『買房子自住沒差時』,其實這些人可能也沒體會房價下跌時,手上缺現金的狀況!
最近開始有人說:『房價不會跌的,根本不會有人想買高賣低。』
說到這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小弟買房時期的狀況,小弟歷經了房市四次崩盤,每次都是怵目驚心。
--
第一次買房
記得那時候是 2000年左右,阿扁執政時期,新北市房價已經從高點跌了大概 30%~40%左右。
當時附近兩公里內只剩一兩家房仲公司,因為租房一直被房東趕,所以就趁著假日有空走進仲介
公司,看看有沒有附近的房子要賣。記得當時因為房價跌太兇,政府為了刺激房價祭出了各種
優惠措施,其中一個就是優惠房貸 5.5%。
看了幾間新成屋發現其實價格一間比一間低,選定了一個兩房的房子最後以開價的7折去斡旋,
最後也順利成交。交屋時屋主還非常感謝我幫他解決一個大問題,原來是因為他從預售屋買房
到賣出虧了50%,最後只求賣出還銀行貸款,停止每月要倒貼的狀況。
距離看屋三個月後,正式交屋時,代書跟我說,因為景氣太差,優惠房貸因為以存款利息為
基準,所以現在每個月降息利率已經降到3.3%,交屋一年後因為景氣繼續差,房價繼續跌,
房貸利率剩下 1.8%
第二次買房
2003年 SARS 時期,因為房價從之前持續跌,手上有點現金買了套房來投資(槓桿報酬率
算起來可到20%),但周遭沒人想買房,因為持有房子的人大都損失慘重,
手上現金都拿去付頭期款,銀行的存款也都是拿來貼每月的貸款願意認賠的人紛紛求售,為的
就是減少損失,換點現金回來。 而當時也有投資客,為了現金月月開價創下同社區最低價
但還是乏人問津。總之那時候房子基本上不是投資標的物,而是吃錢怪獸。
第三次買房
2003年之後因為房價已經跌了好幾年,開始緩緩逐步上升,房價也一路走高到 2008年金融
風暴前。開始有聽到附近社區的人因為房價回檔,逐步回到當時預售買的價格,那已經是
十年後了。這中間其實已經虧掉了快十年的利息與通貨膨脹。
突然開始出現美國兩房問題,每天都有傳出銀行、金融機構倒閉破產新聞,好不容易回到十年
前價格的房價又開始下殺,這時候因為自住需求又在同社區買了的房子。價格基本上就只比
SARS時價格多一點而已。
不過從2008年後,雖然歷經了歐債時期小幅下跌,但其實房地產也持續上漲,一直到2015年,
該社區房價已經是當時預售屋的兩倍,2000年後的四倍了...
結論:看過浪起浪落、溺水求生後,才能體會人在浪頭時的恐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