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大家房產炒這麼火熱,分享一些個人看法
如果把政府想成老鼠會頭,一般自購民眾為最後一隻老鼠
當經濟疲軟不振時或無施政目標時,炒動房產可以帶來不錯的所得表面政績與人民收入/所得(平均值)/資產增加<-這是因
個人認為房產目前趨勢多數地區跌,少數地區緩漲或緩跌
原因如下:
1.台灣經濟趨勢絕對會一直走下坡(企業炒房炒地不投資人力,人才外流,研發資金不足,競爭力輸)
2.多數人民收入平均低(原因如上)
3.目前資金流向房產,人民極少創業,已很少看到新興企業(回到1)
4.房價超過一般人民購買能力
5.企業手頭資產為房地產,當房地產開始不流動,能有效運用資金變少(又回到1)
6.惡性循環
綜上,房產是種供需比,當需求超過供給,就是漲,反之
但供給超過需求所能負擔能力,自然無法有效需求
以目前房價看
多數已經遠遠能超過人民所能負擔(金字塔下端,占6-7成)故跌
少數有購買力人民會置產於有機能性地區(約3成)故緩漲或緩跌(買氣下降且太貴不願投入)
至於大陸或香港炒房,他們只會投入有動能的房產
一般民眾沒購買能力(所得與房價)的房產是不會去炒
因房價已不是多數一般人民能夠負擔的起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