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房市政策的想法

爭論了這麼多年的問題..只是提出一個方向參考參考
實價登陸已經完備的情形下:
1.賣屋賺的錢,課極重稅
2.賣屋賠錢可抵稅
3.多屋者另課一定的稅
制度的精神是,讓以房來投資或想保值/囤房的人,跟定存比較沒差多少,甚至低一些,即使出租投報率也跟定存差不多..
制度的目標是讓房地產價格變化收斂緊盯利率(一年百分之一二左右)..打消大家靠房致富的想法..
但是也讓真有房屋需求的人買了也不至於貶值..
達到一個動態平衡(恐怖平衡:p)..
制度建立完備後,政府才能專注於提高薪資,或者開放外國投資也無所謂,因為不用怕資金來炒高房價..

有人也許會說用人頭方式取巧,但是國稅局應該不是那麼好騙..讓你抵稅,你來亂搞報上去不是自投羅網?賺錢不報稅更是不可能了吧..

畢竟房價所得比低的問題也是所得問題,提高所得卻又會拉高房價...永遠在打轉..



2015-03-23 9:0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房市政策 想法

晴耕雨讀123 wrote:
爭論了這麼多年的問...(恕刪)


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開始,用各種行政命令或是法條依照隨著銀行利率漲幅讓房價維持是個好方法之一。

但是精華地段還是難免會有長期持有,賺取超高租金的房東,這些人不事生產,卻用當前的財富優勢.
不斷的跟一般民眾搶屋,屯房

怎麼想來想去的唯一手段就是,不動產實價持有稅年年依照市價課稅 這樣才有實質的平衡作用。


同時,房地產還有租貸保障長短租屋客,不讓長期租屋或是老年租屋者有面臨晚年無屋可租的保障才行
已及管理房屋修繕,隔間的制度規範

大型正當且完善合法的租屋公司尚未完整的建立出,同時保障租屋者及屋主權益的制度。



當房屋買賣價格有效控制或制衡之下(因賣屋賺的錢被課極重稅),租金收入若想炒,自然會有低價物件租金的比較效果..再加上多屋課稅..利潤被拉低..與定存差不了太多的話..頂多特定精華區有點抬高增加國庫收入..或許不會對大多數其它區域有影響..對一個有大量現金的人,算盤自己撥一下就不想屯房了...除非有特殊興趣想"收藏"..那政府的稅就像管理費了..還要他們多出錢..而且別想賣掉賺大錢..資金被卡住..反而不利..
房市這樣表現 猜 銀行放款獲利減少 存款利率再降 多空都閉嘴 看看制定政策的會不會先陣亡!大部分的多 全部的空 撐一年應沒太大問題 重點 是不改變現狀 必定變天 那會是什麼狀況 ??現在降不降 在於財務狀況 買不買房 在於能力與心魔 至於房仲本就是這行業的依附寄生 日前還說降定了 策略性的引誘基本買方 聽聽就好 殊不知該房仲名聲之臭 不提也罷! 想買就買 那個時點不是承買契機 關鍵在於清楚自己適合嗎?準備好了嗎?多少想買呢?賣不賣你呢?買的到嗎?屋主缺嗎還是要倒了呢? 等大盤下來再考慮買屆時有多少貨物適合自己呢? 這些都是變數 不試無從得知 發表降定了 法拍多了 都是策略 堅持空的再繼續堅持 看看還能得到甚麼紅利 售屋成本增加在降價賣嗎? 9%的民意 挾3成民意 操作市場 最後不敢得罪 既得利益的多數 2016變天吧 這才是居住正義的真正的關鍵! 真正的正義是甚麼????無法創造幸福的政府 黑心壓榨的企業 不成長的百姓 應該淘汰!
市場上喊多喊空是正常的..有人想從中得利,有人看不慣..都一定會有的聲音..
就像之前油價,政府調升調降都有人叫...最後浮動油價跟隨市價走..久了就沒人叫了..
所以,我才認為政府把方向跟制度訂好,多空就沒甚麼好喊的了(反正房價就是要收斂到跟定存差不多)...
沒錢的盯政府創造就業經濟,有錢的想辦法投資高價值的產業,不要浪費時間動房地產的腦筋..這樣才健康吧..
 仔細思考整個社會文化產業鏈就會清楚明白, 把全民資產都放在房屋土地資產上, 不是一個理想國家增加財富的做法, 不僅不會增加多少國家稅收,還會增加對各個產業的成本,實在不認為是一個文明國度所該有的情況!

  這些不流動的資產只會加速銀行因為貸款過度,因應國際金融上風險所產生極大的負擔,
同時又會因為過於龐大的金額卡住變成好似不能倒經濟體, 進而可能因為失控導致政府可能需要動用其他資金甚至借錢幫"牠們"紓困,這到最後可是全民來買單!

  試想土地資產為何大家會重視,價錢會高,就是知道因為土地私有化後的不可取代性。但是當法律和稅金太過鬆動,無法仰制降低土地、房產價或是增加國家稅收資源,舉國上下、各行各業都把他們各自產後盈利都投資到這種內耗墊高售價行為,金錢流向都集中到不可再生的資源上,漲價是必然的,但金錢還是只會流動到極少數的企業或是富豪手中,這些還是要在本土生活下去的每個人,一定都會去共同承擔這些苦果! 

 這種漲價是一種雙面刃!當房價或土地本身認定價值提高後,會影響周圍區域,更進一步引響每個商業行為的成本,無疑的又再對不論對外的貿易還是對內的銷售商家,甚至本土的生產業又開了一槍,不僅使得許多的創新產業更加得生存困難,原本面臨內外夾攻的本土企業又面臨到更強大的衝擊,進而必須更要縮短開銷以求獲利,甚至離開國土轉到成本較低的國家去運作,至此又更加對政府稅收,或是產業鏈的完整度有著致命的打擊。

 近年來人口少子化加速同時面臨老年化人口持續增高,青中壯年已經在這種嚴峻考驗下苟延度日,一般人普遍只想有的安全避風的住所,卻看著高不可攀的房價,試問人們面臨著希望渺茫的未來,要怎麼敢娶妻生子,要怎麼能安居樂業?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