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地點在忠孝SOGO附近,家裡在北市榮星花園附近,學區是五常國小,五常國中。
發現鄰居們大多能借戶口就借,看她們的孩子好像都不是念這兩家學校的。我不是台北本地人,也不知道為什麼大家要轉走,弄得我也很緊張了。兒子今年可以念小班,最近一直思考這如題的方案,據說2015年開始房價就會跌了,小孩入小學戶籍必須在2017年就入籍完成。依照北市的情形看來,2015-2016估計房價仍在高點,但2017如果沒有入籍完成就來不及了。而好的國中學區,也要6年前就入籍完成,等於小一就要卡位。最近一直思考,到底應該為了學籍,在這個節骨眼買房? 好像追高了,買在天花板上。還是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希望版上有過來人經驗的家長可以提供指點。
我是計畫,孩子不會在台灣讀大學部,高三畢業應該就送出國念書。
目前有三派建議:
1派.就給他買下去,負債的開始~~~ 在好學區旁邊,最好走路到(我不會開車),不用再煩惱學區及接送,把時間留來衝刺事業。
2派. 買個小套房設籍,但是,目前住得遠,我得花時間接送,估計至少一趟車要半小時(我不會開車,到時候可能要搭計程車接送)。
3派. 今天剛"領教"了12年國教經驗的朋友,直言,管他甚麼學區,送私立的就對了。高枕無憂,一路念上去就對了,12年後,就送出國。不知道,這下追高換房的錢,拿去念私立12年下來到底哪個划算?
4派,公司房東說我們可以入籍她的公司地址,學區是仁愛國小,仁愛國中。但有同事說,仁愛沒有敦化好,叫我去找敦化那邊。也有人說,民生,介壽比較好。也有人說,師大附中學區才好。
其實,我是鄉下孩子,從小就玩瘋了,沒補過習,念的是傳統的私立大學,家住小學國中後面,走路五分鐘,每天睡飽飽,快樂長大型。爸媽從不管我們,只知道吃飯時間有看到人就好。小學時,每天都跟朋友在田野山林裡玩耍。因為學校人少,每年級只有兩班,約70個學生。所以,各式活動競賽都有參與的份,一路拿獎狀拿到高中。到了台北念書,跟台北的同學聊起,才發現,原來在台北,念書的壓力這麼大。有這麼多的補習。可能因為成長背景的關係,身邊的人覺得我比同儕有自信且溫暖,熱情助人。覺得在鄉下成長塑造這樣的特質也挺好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也可以這般快樂長大。但因工作無法離開台北市,依照上述情形,有經驗的爸媽,妳們會怎麼給建議? 希望聽聽過來人的意見。
如果希望走路可以接送的好學區,台北市建議哪個國小 國中 ?
InquiryQ wrote:
工作的地點在忠孝SO...(恕刪)
我兒子 國三 功課 中下 已經是個宅男 但想改變為時已晚 只求別太差
第一 你要送私立 不如送大陸 不要否認 將來他們的一切都在大陸
第二 送所謂的公立明星學校 你還是要另外花錢在外補習 你有辦法接送每天補習到晚上9點多嗎??
國小一年級 就帶 遠視眼鏡嗎??七點多還要等你來接 卻只能吃糖果和面包 填肚子當晚餐
第三 學校當然重要 但窄門之下 一定都是會讀書的學生嗎?? 不一定!!
第四 我工作地區在敦化國中附近 下班時間 南京東路上一票家長在接學生
父母較晚的 學生就是在附近 咖啡店 有網咖 有網路的地方在上網 滑手機等父母來
比的就是手機 相對的就是父母的財力!! 也是M型化的縮影
這就是所謂的明星學校 臉書網路的魅力 我想你在花多少錢 學習成效都大大折扣!!
如果國中能送私立 一個禮拜回來兩天 其他都軍事教育 也未必不好!!
其實私立一學期8萬多 算一算 吃喝睡都在學校 還額外晚上有自習或補習 在外讀書 也是超過8萬
那個效果 是很不一樣的!!
InquiryQ wrote:
工作的地點在忠孝SO...(恕刪)
為何要選學區?
好學區與壞學區的差異點在哪裡?
家庭收入?學生素質?家長素質?老師素質?交通地點?經費補助?學生自尊心?
上一題的差異對自己的小孩有甚麼影響?
我算過來人,小孩35歲了,小一時就照學區讀,每天躲警報(有隔壁國中的都在路上堵人敲詐)。現在來說就是霸凌。
有的小孩可能受不了,就轉學了。而我那個小孩比較皮,他把躲警報當玩樂,躲過之後還回來炫耀。不知道是天性還是磨練,長大後的抗壓性讓他能挺過所有難關。
當然當時小孩讀的真的是三流學校,不過隨著一路成長,由壞環境慢慢轉成好環境。他自己的說法是,小時候根本不喜歡讀書,真正喜歡學習和讀書是上了研究所之後的事了。
因為太晚喜歡讀書,所以也是二流大學畢業。不過出社會後卻不一樣了,做事的態度和精神讓他一 路往上爬,雖然沒喝過洋墨水,不過那些菁英幹不下去的工作他卻能輕鬆駕馭。(現在每天晚上還要一個多小時和公司在全世界各地的據點多方會議,英語好像也應付得過去。)
這是三流小學>>二流大學>>一流工作。
可是如果反過來呢?真的,我也見過不少是反過來的。反過來的還有一個現象是很叛逆,根本可以說沒這個小孩還比較好。
是順向還是逆向,父母親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以下純為個人想法:
如果為了學區,每天要多花1個小時接送小孩。倒寧願把時間花在親身教育小孩。
不一定是花在功課,思考的模式,生活的態度,一同做家事....等等對未來的幫助更大。
小孩要如何才能順向成長,不要逆向成長,才是父母最要注重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