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房仲業者的調查結果顯示,有30.84%的無殼民眾要在房價下跌2到3成時才打算買房,更有28.19%期待房價能砍一半;但對於已有房產的民眾而言,房價下跌10%以內的接受比例最高,甚至有15.15%的有屋民眾不希望看到房價下跌,意味著擁有房產的民眾並不怎麼歡迎「價跌」二字。 買房前、買房後,其實對房價漲跌的期待也會跟著改變。股票投資部落客李柏鋒於商業周刊專欄中分析,因為「自身利益」的考量,台灣民眾對於房價漲跌的看法其實很矛盾。還沒買房之前,希望政府能抑制房價,才有機會買得起;但買了房子之後,卻希望房價能上漲,資產才能增值。
---
我身邊買不起房的朋友都對我買房不自住只是想拿來投資的行為感到不屑
說如果房價下跌是自住就沒差
但自住也不想房價跌,因為誰都不希望買貴了吧!
而且雖然是自住,當房價已經漲到1倍的時候,如果把房賣掉能讓你賺好幾百萬,誰會不想賣?
現在一堆屋主把房拿出來賣,並不是都有換屋需求,但都是3年前買的,現在拿出來賣都能賺1倍,以前才300萬現在都7~8百萬(高雄為例),賣個房,換去住遠一點或小一點的能少打拼好幾年,誰會不想賣? 除非本身就很有錢不缺錢吧
很多人買黃金和珠寶也是鎖在保險櫃裡,並沒有都拿出來穿戴呀,等到增值了又拿去賣掉賺差價,不就跟買房一樣意思?
買房本來就是種投資行為吧!不管要不要住進去
然後他們會說自住就不會想賣,但人的一生很難講,如果換工作地點或是多生幾個小孩不夠住了,都會產生換屋需求,當有換屋需求要把房拿出來賣的時候,如果行情已經比當時買還高了,誰會想賠錢賣? 如果賣掉還是會賺錢,這不就是種投資?
這就是為甚麼房價很難跌的原因,除非遇到金融海嘯和SARS,不過到時候房價一直跌的時候,大家還是不敢買,因為怕買了又馬上跌價了,所以就變成,漲的時候不敢買,想等跌,但跌的時候也不敢買,然後再跑去帝寶前抗議居住不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