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月買賣移轉11年新低,全年面臨33萬棟保衛戰

量縮的狀況,越來越明顯了



剛剛看到隔壁樓的「高雄9月房市交易大增38%」

心裡就有個疑問:內政部才公佈8月,怎麼9月就知道了?

原來隔壁樓的是信義房屋內部統計....

《傳產》前8月買賣移轉11年新低,全年面臨33萬棟保衛戰

2014年10月01日 08:46【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

內政部最新8月買賣移轉出爐,8月單月買賣移轉棟數月減12%,僅剩2萬4312棟,是今年以來的次低紀錄,累計前8月買賣移轉棟數為21萬6553棟,創下近11年以來的同期新低,直逼2003年當時21萬4517棟的低量。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政府今年以來頻頻關切房市的言論與相關的稅改政策,已打壓出近年房市交易的新低量,以目前膠著的房市氣氛來看,今年全年房市交易恐怕面臨33萬棟的低量保衛戰。

8月全國的買賣移轉棟數為2萬4312棟,是今年以來的次低紀錄,僅高於2月的1.9萬棟,前8月仍以新北市的買賣移轉量較大,累計共有4.1萬棟的移轉量,其次則是台中的3.2萬棟,桃園的2.9萬棟,房價水準最高的台北市僅剩下2.1萬棟的水準,在六都之中台北的移轉棟數僅高過於台南市,表現相當「悶」。
出處
2014-10-01 9:31 發佈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33萬戶未來是會被法拍???還是庫存不釋出???
不是說投資客早離場了????不斷有投資客已離場的市場,籌碼算安定還是不穩???

nomorelife wrote:
量縮的狀況,越來越明顯了
剛剛看到隔壁樓的「高雄9月房市交易大增38%」
心裡就有個疑問:內政部才公佈8月,怎麼9月就知道了?
原來隔壁樓的是信義房屋內部統計....
《傳產》前8月買賣移轉11年新低,全年面臨33萬棟保衛戰
2014年10月01日 08:46【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
內政部最新8月買賣移轉出爐,8月單月買賣移轉棟數月減12%,僅剩2萬4312棟,是今年以來的次低紀錄,累計前8月買賣移轉棟數為21萬6553棟,創下近11年以來的同期新低,直逼2003年當時21萬4517棟的低量。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政府今年以來頻頻關切房市的言論與相關的稅改政策,已打壓出近年房市交易的新低量,以目前膠著的房市氣氛來看,今年全年房市交易恐怕面臨33萬棟的低量保衛戰。
8月全國的買賣移轉棟數為2萬4312棟,是今年以來的次低紀錄,僅高於2月的1.9萬棟,前8月仍以新北市的買賣移轉量較大,累計共有4.1萬棟的移轉量,其次則是台中的3.2萬棟,桃園的2.9萬棟,房價水準最高的台北市僅剩下2.1萬棟的水準,在六都之中台北的移轉棟數僅高過於台南市,表現相當「悶」。
出處



與其單純看量縮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如果未來房地產轉移量縮到剩20萬,
要如何評鑑房子的投資價值?

自用住宅-
沒收租價值=空屋=沒用?

店面-
除了小7其他是否會被網拍打死?

度假宅-
有錢退休族會買?

商用不動產-
人口不斷遞減下,商用不動產會好?


maxkingella wrote:
8月買賣移轉11年新低,全年面臨33萬棟保


昨天房仲朋友

專賣大安區來聊天

說現在台北市房市悶到不行

原本他是不兼做房屋出租的

現在也只能兼著做

也脫口而出說,現在租房的人的確變多,買房的人只能說觀望觀望再觀望了



nomorelife wrote:
量縮的狀況,越來越明...(恕刪)




多多 : 先蹲後跳,明年買賣轉移棟數井噴
法拍屋移轉量鐵定會慢慢上升。

9月法拍屋量才開始暴增,新北市從上半年的約500戶增到1600戶,風暴才剛開始
富有族 wrote:
昨天房仲朋友
專賣大安區來聊天
說現在台北市房市悶到不行
原本他是不兼做房屋出租的
現在也只能兼著做
也脫口而出說,現在租房的人的確變多,買房的人只能說觀望觀望再觀望了



我想看台北市區可能不太準,畢竟外來人口太多了,
大城市租金房價比本來就是偏離正軌的,我說的是台灣整體交易量遞減到最後的狀況。

台灣這幾年狂炒房地產下,過去幾年炒在高都有機會找到人接手賺價差,
這讓很多人根本不看收租效益比,盲目的貸款下去買來放~
但所有長期投資者的經驗都告訴我們,房地產投資本來就要看出租報酬率,
因為長期投資下來,租金才是能換取穩定現金流的關鍵,
收租金也可以讓很多老年人有穩定收入。

但我這裡想知道的是
隨著未來10~20年壯年人口快速遞減,退休人口大增,
不意外的話未來年轉移棟數會朝向25萬,甚至20萬看齊...
好奇的是如果那天真的到來,
台灣房地產的各種投資標地該如何選擇?

-投資一般住宅嗎?
這應該是最無腦的選擇~
因為少子化問題其實現在已經正式來臨
民國8X年後出生的(現在大學),平均只有生1.5個,
上一代父母至少都人手一間房了,有些繼承到遺產的甚至還有2~3間,
隨便算一算,8X年後的一般中產階級家庭,可能已經毫無購屋需求。
租屋也就不用講了,台北以外的地方其實現在就已經不太好租了

-應該投資店面嗎?
真正人潮量大的精華區域的店面,一般房東不太會釋出,
而不是精華區域的店面,勢必未來會受更嚴重的網拍業衝擊,
所以似乎店面也不是個好選擇

-該買商用不動產嗎?
買間商用不動產,租給一般公司行號好像比較穩...
但年交易量如果真減到20萬,各縣市消費人口勢必銳減(台北外),
這種情況下整體經濟的活絡度會好嗎...
而商用不動產又能多好?


所以看了一下,似乎未來房地產標地,只剩下區域性店面指標了?


maxkingella wrote:
但我這裡想知道的是
隨著未來10~20年壯年人口快速遞減,退休人口大增,
不意外的話未來年轉移棟數會朝向25萬,甚至20萬看齊...
好奇的是如果那天真的到來,
台灣房地產的各種投資標地該如何選擇?

-投資一般住宅嗎?
這應該是最無腦的選擇~
因為少子化問題其實現在已經正式來臨
民國8X年後出生的(現在大學),平均只有生1.5個,
上一代父母至少都人手一間房了,有些繼承到遺產的甚至還有2~3間,
隨便算一算,8X年後的一般中產階級家庭,可能已經毫無購屋需求。
租屋也就不用講了,台北以外的地方其實現在就已經不太好租了

-應該投資店面嗎?
真正人潮量大的精華區域的店面,一般房東不太會釋出,
而不是精華區域的店面,勢必未來會受更嚴重的網拍業衝擊,
所以似乎店面也不是個好選擇

-該買商用不動產嗎?
買間商用不動產,租給一般公司行號好像比較穩...
但年交易量如果真減到20萬,各縣市消費人口勢必銳減(台北外),
這種情況下整體經濟的活絡度會好嗎...
而商用不動產又能多好?...(恕刪)

老實講,如果今天我像大大您一樣有閒錢、準備進場投資的話,目前的我還不會想到那麼遠。

原因是:
1.假使房價真的拉回,這個空方趨勢也絕對不會是短短一兩年就走完的。

2.以過往10年多空循環來看,至少會有5~10年的時間,房價可能維持在相對低檔。

3.5~10年的時間,可以改變太多事情了;說不定到時候,大大早就跑去投資外國的標的了。

結論:

如果它會跌,觀察它怎麼跌,並思考其中涵義;最後等跌到出現落底跡象,再出手。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