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高漲於是1房2房的小宅成了建商興建之主流
當我看了很多這些小宅後發現最好不要買, 因為每個房間實在太小了,只夠擺一張床,連電視電腦書桌都很難擺得下去,實在不利家庭生活.
如果大人小孩長期生活在這種狹小環境下,心情會不順暢,對身體極為不利.
有人說就是因為錢不夠,不得已買小宅.如果這樣奉勸各位不如買面積大一點的舊房子.至少不會覺得被關在鳥籠無處伸展.
千萬不要被建商漂亮的樣品屋迷惑!!!!
切記!選擇居住地點與身心健康有直接關係
cybex20040101 wrote:
台北市精華區走向小宅已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尤其是老舊公寓的都更案
在現行容積率逐漸收緊的情況下
需要挪出符合現行住宅法規的公設和支付建商興建成本的樓板面積
舊住戶必須接受一坪只能換個零點六,零點七,零點八坪的權利轉換
否則只能慢慢放到爛
可以預期的是,如果老舊公寓都更案還有翻身的機會
幾乎都會是小坪數的小宅了
除了都市更新改建之外,其實也有「整建」這個選擇。
比如說募集一些資本把公寓五層樓都買下來,
自行退縮出0.5坪左右室內面積去加裝電梯,
再把外觀拉皮,外推的陽台與一樓違建縮回去,
合法取得使用執照,
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新的五樓華廈了。
不過,這要等到台北市房價大跌之後才有可能就是了....
Vancomycin1964 wrote:
房價高漲於是1房2房...(恕刪)
房屋的大小與身體健康與否,如果兩者有因果關係,只能說是一種迷信,沒有科學驗證。
反正都是迷信。
根據風水學上的說法:屋大人少凶,屋小人多吉,屋小家興旺
到底要屋大建康,但是兇?還是要屋小不建康,但是吉?
驗證:
【林巧雁╱台北報導】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報告,去年台灣人平均每人居住坪數僅13.5坪,和21年前(1991年)平均8.3坪相比僅多5.2坪。其中最特別的是,最高所得前20%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僅12.4坪,比最低所得組的平均每人居住的20坪還低。
依據家庭所得,主計總處將全國分成5等分,第1等分所得最低,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36萬2289元,但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包含出租與自住)竟最高,達20坪;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達225萬888元的最高所得組,平均每人僅12.4坪。
低所得住大房子,高所得住小房子,可能小房比較旺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