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小宅有礙身心健康

房價高漲於是1房2房的小宅成了建商興建之主流
當我看了很多這些小宅後發現最好不要買, 因為每個房間實在太小了,只夠擺一張床,連電視電腦書桌都很難擺得下去,實在不利家庭生活.
如果大人小孩長期生活在這種狹小環境下,心情會不順暢,對身體極為不利.
有人說就是因為錢不夠,不得已買小宅.如果這樣奉勸各位不如買面積大一點的舊房子.至少不會覺得被關在鳥籠無處伸展.
千萬不要被建商漂亮的樣品屋迷惑!!!!
切記!選擇居住地點與身心健康有直接關係
2014-09-17 11:3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小宅 身心健康
小宅只適合單身或未有小孩前居住, 而且通常無法開伙.

而且全部都採小宅套房類的大樓, 只要時間一久, 常常都偶有凶宅發生, 不知是因為戶數多比例高, 還是小宅住久了心情容易想不開
小宅住久了,對於心理健康有很大影響

尤其小孩子成長階段若處在這種環境,想必影響更大

但現在房價高漲,總價高的話大家買不起,建商為了賺一樣比例的錢,蓋小宅讓總價低
但買的人看似買的起了但卻是犧牲了基本該有的空間
請問

2房1廳1衛20坪這算是小宅嗎?

窗外景觀還不錯,蠻遼闊的

夫妻倆加上子女1名,一家三口要住的
日本全國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大約30平方米,東京都大約是15.8平方米。
台灣全國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大約33.2平方米,台北市是是27.9平方米。

不知道是日本人身心比較健康,還是台灣人身心比較健康呢?
台北市精華區走向小宅已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尤其是老舊公寓的都更案
在現行容積率逐漸收緊的情況下
需要挪出符合現行住宅法規的公設和支付建商興建成本的樓板面積
舊住戶必須接受一坪只能換個零點六,零點七,零點八坪的權利轉換
否則只能慢慢放到爛
可以預期的是,如果老舊公寓都更案還有翻身的機會
幾乎都會是小坪數的小宅了

cybex20040101 wrote:
台北市精華區走向小宅已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尤其是老舊公寓的都更案
在現行容積率逐漸收緊的情況下
需要挪出符合現行住宅法規的公設和支付建商興建成本的樓板面積
舊住戶必須接受一坪只能換個零點六,零點七,零點八坪的權利轉換
否則只能慢慢放到爛
可以預期的是,如果老舊公寓都更案還有翻身的機會
幾乎都會是小坪數的小宅了

除了都市更新改建之外,其實也有「整建」這個選擇。
比如說募集一些資本把公寓五層樓都買下來,
自行退縮出0.5坪左右室內面積去加裝電梯,
再把外觀拉皮,外推的陽台與一樓違建縮回去,
合法取得使用執照,
就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新的五樓華廈了。

不過,這要等到台北市房價大跌之後才有可能就是了....

上一波房市崩跌前,也是這種低總價的小宅當道,

房市的末段,向來都是這些小資,粉領和自住客,

這些資力和訊息相對弱勢者,擔綱接下最後一棒.


反觀近來高總價的豪宅市場成交幾近凍結,

就明白有錢人之所以有錢,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塲博奕就快到分曉的時刻,就拭目以待吧.

lulalla wrote:
不知道是日本人身心比較健康,還是台灣人身心比較健康呢?

這就很難說了,日本人很悶的...
Vancomycin1964 wrote:
房價高漲於是1房2房...(恕刪)

房屋的大小與身體健康與否,如果兩者有因果關係,只能說是一種迷信,沒有科學驗證。
反正都是迷信。
根據風水學上的說法:屋大人少凶,屋小人多吉,屋小家興旺
到底要屋大建康,但是兇?還是要屋小不建康,但是吉?

驗證:
【林巧雁╱台北報導】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報告,去年台灣人平均每人居住坪數僅13.5坪,和21年前(1991年)平均8.3坪相比僅多5.2坪。其中最特別的是,最高所得前20%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僅12.4坪,比最低所得組的平均每人居住的20坪還低。

依據家庭所得,主計總處將全國分成5等分,第1等分所得最低,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36萬2289元,但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包含出租與自住)竟最高,達20坪;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達225萬888元的最高所得組,平均每人僅12.4坪。

低所得住大房子,高所得住小房子,可能小房比較旺喔。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