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得到的訊息大多都是“買房”再賣掉賺錢,導致一手比一手高價,所以房價就回不去了,但是有錢人還是很多,再高的價錢有人還是覺得賣得出去,所以就導致一直有人買,也一直轉手賣,一直惡性循環。
而政府打房也是從“購屋利率”或“實價登錄”,讓買家可以大約知道價錢,但是我查來查去,還是很貴。
以下是自己突然想到的方法,但是還有很多我不懂的事情跟角度,想提出來跟大家討論看看。
1.買一間房子,五年內賣掉,扣成交價的10%。
2.八年內賣掉,扣成交價的6%。
3.十年內賣掉,扣成交價的2%。
如果有整理,必須提供整理的單據,才可以賣超過”扣成交價 x %“以上的價錢。
例:買1000萬,裝潢200萬,五年內賣的價錢是900萬+200萬。
以上的“幾年內賣掉”還有“扣成交價的%",只是我自己的一個假設,不知道大家對這樣的打房方法,有沒有一個可能性?
會這樣想是因為很多東西都有折舊率,為什麼房子卻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