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房價想法討論


目前得到的訊息大多都是“買房”再賣掉賺錢,導致一手比一手高價,所以房價就回不去了,但是有錢人還是很多,再高的價錢有人還是覺得賣得出去,所以就導致一直有人買,也一直轉手賣,一直惡性循環。

而政府打房也是從“購屋利率”或“實價登錄”,讓買家可以大約知道價錢,但是我查來查去,還是很貴。

以下是自己突然想到的方法,但是還有很多我不懂的事情跟角度,想提出來跟大家討論看看。

1.買一間房子,五年內賣掉,扣成交價的10%。

2.八年內賣掉,扣成交價的6%。

3.十年內賣掉,扣成交價的2%。

如果有整理,必須提供整理的單據,才可以賣超過”扣成交價 x %“以上的價錢。

例:買1000萬,裝潢200萬,五年內賣的價錢是900萬+200萬。

以上的“幾年內賣掉”還有“扣成交價的%",只是我自己的一個假設,不知道大家對這樣的打房方法,有沒有一個可能性?

會這樣想是因為很多東西都有折舊率,為什麼房子卻不適用?
2014-09-14 23:4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房價想法討論
shaming wrote:
目前得到的訊息大多都...(恕刪)</blockquot

10年的裝潢怎麼算?
shaming wrote:
會這樣想是因為很多東西都有折舊率,為什麼房子卻不適用?...(恕刪)


因為你想買啊!

而且出了台北市,漲價的都是廿年內,只漲回921前水準,十年內的才算有漲到,新成屋和預售屋還有未來性,如果你買也會幻想它漲價。

廿年以上的房子就開始有感覺得到的耗損了,價格也很鬆,去買吧!

至於你的方法,反正辦不到,就不討論了。
這麼幸苦打房做什麼呢,就用租就好,台灣是全世界租金比最低的,又不是像香港或大陸房價和租金都超貴。


shaming wrote:
目前得到的訊息大多都...(恕刪)
你想的只是鈔票上的價值
我跟你談實際上的價值

不動產為啥保值因為他不是貨幣
先來個假設情境
以前珍奶一杯20元, 假設漲到40元
那你以前一間房子買進400萬, 到珍奶漲了2倍之後還是原價400萬賣出去?
換算成珍奶價, 你原本用2萬杯珍奶價值買進, 你要用1萬杯珍奶價值賣出去?
都是400萬怎差這麼多?


除了政府已"明示"的稅改方向跟做法
其它都完全沒有"嚴肅"討論的餘地跟價值
當然話唬爛娛樂大家的功能還是有的
只是不用太認真

shaming wrote:
目前得到的訊息大多都...很多東西都有折舊率,為什麼房子卻不適用?(恕刪)

就算你規定10年內賣出扣成交價50%,賣方也會想加100%開價賣。不如您去建議政府規定買房者一律不得賣出,否則視為炒房,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房產視為犯罪所得,一律沒收。
另外,黃金、白銀、鑽石、珠寶、地皮是沒有折舊率的。

shaming wrote:
目前得到的訊息大多都...(恕刪)


裝潢單據是可以灌水的

所以沒用!


shaming wrote:
會這樣想是因為很多東西都有折舊率,為什麼房子卻不適用


土地漲的幅度 大於 房屋本身的折舊
吉家網不動產今天公布今年第2季六大都會房地產中古屋成交行情與各大行政區漲跌排行,根據資料顯示第2季與去年同期比較,台北市大安區房價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首次下挫。今年第2季單價每坪90萬元,去年同期92.1萬元,跌幅2.28%。

業者指出,台北市大安區是全省六大都會最精華的蛋黃區,過去是房地產景氣上揚的領頭羊,從常理判斷是應該先漲後跌的抗跌區塊,如今,蛋黃區失守是否代表房地產反轉的開始,實在值得觀察。

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李同榮表示,房地產景氣反轉向下,依常理不會從蛋黃區先下跌,而應該是欠缺基本面的量大區塊,以及後漲補漲的先跌才對,造成大安區市場的領先下跌純粹與政策打豪宅息息相關,以至於高總價的豪宅成交量在第2季急速萎縮,把所有大安區平均成交單價拉低,此項訊息並不足以當成景氣反轉的指標,只能解讀為有錢人開始對政策的打壓,產生對不動產投資的短期觀望現象。

另外一個值得觀察的是新北市淡水區一年來房價跌幅達5.56%,是全省年度同期比較跌幅排行第一,這是淡水歷年來房價走勢的特性,不但衝得快,也跌得快,因為此區產品的品質高低落差大,面對新成屋交屋潮,房市熱絡時漲幅相對高,房市急凍時跌幅也深,因此,房地產在政策打壓局勢不明時,全省各地量大區塊及一般性的產品,比較經不起交易量急凍的衝擊而會率先回檔。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