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信義房屋8月營收為6.75億元,年減29.74%

業績很慘

比去年鬼月還慘

房屋轉移量年減 10%

房仲減 30%

2014-09-10 14:09 發佈
  8月份4都移轉棟數出爐,在政府積極查稅、房地合一稅制改革議題發酵下,房屋交易量再度下滑,與上(7)月相比平均下滑約1成,持續呈現低靡局面。其中,台北市創下官方統計以來同期最低紀錄,新北市年降幅更近3成,桃園因部分賣方不願讓價,交易陷入僵局,與去(102)年同期相較量縮1成8,台南則有善化區新建案交屋,加上自住撐盤,年減3.8%小幅下滑。

  台北市8月移轉棟數為2,306棟,較上月下降14.7%,年降幅15.7%,是92年官方統計數據以來同期最低紀錄,僅有內湖、文山、萬華等房價較親民的市郊區域,因吸引首購與換屋族而有明顯增加。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指出,買方看跌的心態加溫,進而延遲購屋,但低利環境與市場資金充沛,則讓屋主不願降價,惜售心態濃厚,致使北市房屋交易低檔徘迴。

  新北市房屋移轉數也僅有4,935棟,小幅月減3.5%,但和去年同期相比則量縮近3成(29.1%)。淡水、林口、汐止與永和因有新屋過戶,帶動交易數字成長,但受到房市限貸區域擴大影響,與台北市同樣創下同期最低交易紀錄。黃舒衛認為,新北房市以興建環狀線的地區最被看好,雖然交易量仍處於谷底,但成熟商圈周邊的低價房屋,還是受到自住客歡迎。

  桃園縣移轉棟數為3,126戶,月減12.1%,年衰退18.6%,已是連續3個月下滑,加上6月底央行新增管制區域,讓交易量下修更加明顯。全國不動產中壢民族加盟店店長陳宇燊分析,由於青埔高鐵特區因交通因素而房價高漲,但題材尚未成形,買方觀望而賣方不願讓價,交易產生僵局。

  台南市移轉棟數則有1,573戶,較上月雖減13.7%,年降幅微上升3.8%,交易熱區仍以永康區奪冠,其次為善化、安平。全國不動產台南新市南科加盟店店長林永盛表示,善化區鄰近台科園區,有新建案交屋,又有科技新貴自住需求撐盤,讓交易數量漸趨平穩,不過仍舊受到大環境波及,是101年實價登錄以來的新低。
賣不掉 加價賣 再賣不掉 銀行幫你賣
業績不好 可是股價卻沒下跌多少???
可能要期待年底購屋潮了??
這量縮實在可怕(比sars還少)。

還不曉得嚴重性的投客,賣鴨蛋只是時間問題。

這超少的交易量九成九是自住買家交易出來的。

只有極少數投客才會挑這種接刀時刻進場。

投資客不買房,就意味著多數的投資客轉買為賣。

但自住的買方,只會一年比一年少。

因為買房年齡的人口在接下來幾年會急速減少。

過去五年房價在漲時,買方是少數自住客+多數的投資客。

未來幾年房價修正,買方只剩少數的自住客,而且逐年減少。

1999到2005,買房人口史上最高,新成屋卻只有5萬-8萬棟。

講真的,幾年後買房人口所能支持的新成屋,大概就3、4萬棟。

2016之後,死亡人數>>出生人數,有一堆人能接手祖父輩的舊屋。

量縮沒什麼,價跌卻還是量縮時,才是真正的末日。

不只房價會跌,連租金都會很慘。


房仲業真的變差很多~鄰居的小孩房仲不幹了現在自己做小生意
臺灣房價
永漲不跌
永賺不賠
現在不買,子孫十八代更惨
快上車吧多頭們,交易量爛成這樣怎不見說會續漲的去買?

gogoegg123 wrote:
這量縮實在可怕(比s...(恕刪)


文中大部分內容認同,但我認為2016出生人數大於死亡是不是太過激進了....
人口推計以低推估要到2019自然增加率才會轉負。
若未來2年沒有什麼大的天災人禍應該不容易2016就面臨出生數<死亡數才是。
看營收只覺得業績不好,但我剛看了一下半年報,裡面鬼很多,借款的變化,日幣匯率的影響,資產的變化,在在顯示信義要處理的事情,頗多!
六羽 wrote:
業績很慘比去年鬼月還...(恕刪)

aquaair wrote:
文中大部分內容認同,...(恕刪)


在第一關卡前 (2016) 還要把先總統大選 這因素考慮進去!

所以今年2014 政府反應年底大選 厭惡高房價的民意 ...

那2016前呢 ???? 會不會又自己做球給自己~~ 所以2014~2016 房市還有喘息的空間嗎 ?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aquaair wrote:
文中大部分內容認同,...(恕刪)


民國40年到民國70年,基本上每年的出生人口在40萬左右。

民國71年到民國74年,每年的出生人口則在35萬左右。

75年降到30萬左右。85年則是25萬左右。92年開始則是20萬左右。

以平均年齡80歲來算,民國120年到民國150年,每年的死亡人口會在40萬左右。

去年死亡人口15萬5千,今年跳到16萬7千左右,其實都很少。

現在離民國120年17年,但死亡人數還少了23萬!!!

真的以平均來算,每年要增加1萬3千人的死亡人數才對。

今年會增加1萬2千人的死亡人數,2015、2016也低估成1萬2千人就好。

那麼2016的死亡人口會是19萬初。

生小孩的女性多數在20歲-35歲之間。這個年段也是逐年減少。

今年出生人口會在19萬8,2016低估的話,也是19萬初。

2016很有可能,死亡人口會多於出生人口一點點。

2017的死亡人口九成九會大於出生人口,很難跑得掉。

只是總人口數還要算入籍台灣以及移民他國的人數。

所以總人口減少,得多等一年。(移入減移出這幾年都是一萬人左右)

平均年齡會繼續上升嗎??

以台灣這個化工餿水島來說,我想升的速度會很慢。

有個壞消息是,超級細菌出現了。

快一點五、六年後,慢一點八、九年後,全球的平均年齡會速降。

因為無藥可醫的超級細菌,殺起人來比HIV、伊波拉還要厲害一萬倍。






















六羽 wrote:
業績很慘比去年鬼月還...(恕刪)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