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台北市長候選人果然又開出一坪換一坪的〝都更芭樂票〞。
如果還執迷於室內坪換室內坪就能讓都更大鳴大放,那就真的是太天真。
都更遇到的最大瓶頸是室內坪和使用坪的問題,
傳統的公寓一樓是土地有多大,使用就有多大,前院車庫和後院加蓋。
傳統的公寓頂樓是房子有多大,加蓋就有多大,頂樓出租還能賺租金。
很多都更案幾乎都是因為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而胎死腹中。
都更遇到的次大瓶頸是一樓可建築面積縮水的問題,
依照目前的建築法規,住宅區的建築面積最高就是基地面積的50%,
而車道、大廳、電樓梯間面積可能又占了15%~20%,
僧多米少的現實下,很多一樓住戶被迫選擇樓上住家,
問題是一樓住家的價值往往是樓上住家價值的1.5倍,
如果是一樓店面,價值甚至於是樓上住家的2~5倍,
也就是除非能一間換1.5~5間,否則一樓住戶根本就不會參加都更。
問題是餅就這麼大,肥了一樓就瘦了樓上,最後都更案又不了了之。
所以一坪換一坪的都更政策就像是砒霜,可以救人也可以害人。
一坪換一坪是有條件限制,但政客卻故意誤導住戶是人人有獎。
很多都更案就算再努力也沒有辦法達成一坪換一坪的目標,
但是住戶都誤以為都更案=室內一坪換一坪=舊房子換新房子。
最後只是讓都更越來越難推動,知名建商也都紛紛放棄這個市場。
修法,增加建蔽率、容積率,修改限高就好了啊。
(暫不考慮增加建蔽率、容積率帶來的壞處。)
都更法就是在解決這問題,
走都更,給你"獎勵容積",解決無法一坪換一坪的問題,
但這只能解決部分公寓,
還是很多公寓光靠這些獎勵還是無法解決一坪換一坪的問題,
所以他才會提出這政見,了解了嗎?
當然,這無法解決"所有"公寓的問題,
但不能因為這方案解決不了少部分的公寓,而不實施吧。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