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商業周這篇文章說法非常不以為然, 台灣的一般房貸基本上的是長擔, 也就是長期契約, 不會有因價值不足比須提前還款或增加擔保品的問題。
一般房貸只要如往正常繳款, 銀行不會做出這樣的無理要求。
此篇作者不是危言聳聽, 就是不了解台灣銀行房貸管理的運作。
房價下跌對貸款有可能影響的是:
1. 房貸有「透支/理財型」功能, 為每年一審, 有可能因房價下跌不再給透支額度 (一般人少用)
2. 一般中小企業主有可能拿房子當擔保品, 因為為短擔, 會有銀行收傘的情況
商業周刊原文
部分內文:
房價如果腰斬, 有錢人倒楣了?錯!受傷最重的是小資族
很多現在買不起房子的小資族,都在期待房價下跌,房價如果大跌三成或甚至腰斬,不但自己更有機會買得起房子,更可以幸災樂禍那些把房價炒高的有錢人會損失慘重。
事實沒有小資族想得這麼簡單。
房價腰斬就能買得起嗎?未必。兩千萬的房子,腰斬之後也還要一千萬,如果只有一百萬的儲蓄,小資族還是一樣買不起。有錢人會損失慘重嗎?那可不見得。或許在房地產上的資產價值縮水了,但是有錢人不會只把錢放在房地產,如果一個有錢人有兩億的現金,原本只能買得起十間兩千萬的房子,房價腰斬之後,反倒變成可以買下二十間房子。
換句話說,房價大跌,只是讓手頭上現金多或是有能力跟銀行借錢的有錢人可以買更多的房子,而小資族卻還是一樣買不起。
不只可以買更多的房子,房價下跌甚至還可以讓有錢人賺到更多的錢。同剛剛的例子,房價腰斬之後,有錢人變成可以買下二十間房子,每個月就能有二十萬元的租金收入,是原來的兩倍!
有人說房價腰斬,租金也會下跌。過去這幾年,房價漲翻天了,你有看到租金跟著漲嗎?房價與租金的相關性並不高,影響因素也不相同。
房價腰斬,其實並不是公平正義,因為有錢人不會受到多大的傷害。很多有錢人早就買房,持有房子的成本本來就不高,就算下跌他們也不見得真的賠錢,加上過去幾年房地產熱絡,數度交易,早就讓他們賺了很多錢。
真正會因此而受傷的,反而是已經買了房,還在付房貸的小資族。房貸佔他們支出的一大部分,房價腰斬之後,他們甚至可能因為擔保品的價值不足,而必須提前還款或增加擔保品。但,有能力嗎?說不定又剛好碰上升息,利息大增又加上擔保品價值崩跌,兩大重擔形成了家庭財務的完美風暴。或許這是所有目前正在繳房貸的小資族,最應該優先思考和防備的...
其餘看連結全文
一般小資族買房,1000萬算很多了吧!銀行貸款80%,也就是借了800萬,今天房價腰斬,剩下500萬(爽),這個小資族又是屬於不怕死前三年只繳息,現在房價腰斬才要開始繳本金那種,房價現在只有500萬,可貸款金額400萬,但欠銀行800萬,照周刊說的最多必須拿400萬現金出來還,如果還不了,銀行就會把房子拍掉。
站在小資族的立場,400萬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但以不放棄房子的想法來思考,一定會想辦法生出錢來。
站在銀行的立場,要是法拍,會損失300萬(800-500),要是照合約走,20年還是可以回收。
以上,再怎麼樣都沒有周刊說的對小資族不利,而且銀行合約就是簽20年,要換約要提前收回本金,還得先解約,有可能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