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負債、美國升息 中港台明年恐加快房價崩壞

蔡佑駿╱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台灣、中國、香港現在都有同樣頭痛的問題:史上最高的房價與急凍的交易量,以及明年美國即將啟動升息循環帶來的資金外流風險。中港台三地在高房價的長期影響下,出生率越來越低、台灣尤其低得誇張,使得中港台三地都掉入人口負債的危機、勞動力開始下滑,這也使得房地產的支撐力道相當脆弱,在明年初美國即將啟動升息循環的「摧枯拉朽」下,中港台三地現下急凍的房市交易量,以及開始出現的緩慢下修力道,屆時恐將因為資金大舉流出而加快房價下跌的速度,醞釀一場房價大崩跌與銀行業因房貸呆帳發生連環金融危機。
華人的經濟圈與習性都很相像,中港台的環境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少子化、人口紅利銳減、轉為人口負債,人口將邁向負成長。在人口與經濟成長將逐步遲緩的同時,隨著美國的復甦與升息將屆,中港台的資金恐將大幅流向美國與人口紅利優勢的國家,以賺取更高的獲利。今年開始,中港台的房市、恐將逐漸成為漸凍人,到達明年美國升息開始的拐點後,未來十年的長線恐將一路崩壞,其中台灣因狀況最嚴重、房價更可能崩跌高達七成、打到谷底。

一個群體的數量夠多,就會形成一種紅利,讓資源往他們集中,從許多國家歷史的發展來看,人口紅利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相當重要,甚至可說是最首要的影響力。幾乎所有國家的經濟高速成長時期,都會搭配人口紅利的成長;衰退則有人口負債的時空背景。觀察一個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前景,「人口結構」議題不得不重視。
台灣與香港、中國 人口紅利耗盡、即將步入人口負債期

東亞的國家之中,除了日本早已進入人口老化趨勢,中國、台灣、香港、南韓則是正要從人口紅利時期,進入人口負債結構時期,房地產泡沫一直是全球關注重點,東亞最大經濟體,中國從2014年開始,房地產業瀰漫一股過去所未見的空頭氣氛,中國的高房價情況似乎開始出現逆轉,過去價格持續上漲的情況逐漸降溫。

如今,美國即將在2015年出現近年來首次升息,根據美國聯準會官員的升息預期看法,2015年利率還會維持在1%以下,2016年視經濟成長狀況,約在1〜3%的範圍,長線目標是4%,這意味著美國將持續數年的升息循環,加上能源業和製造業的產業革新,美國很可能成為未來數年全球最有投資價值的資本市場,如此一來,一旦美元升息,許多新興市場勢必得跟進擴大升息,迫使全球資金借貸成本提高,美國國內能源和製造業變革,投資套利吸引全球熱錢,東亞房地產泡沫資金外流,這些徵兆和當年亞洲金融風暴彷彿是相似的劇本,一切只等待美元升息,啟動全球熱錢大遷徙。
2014-06-28 6:45 發佈
boosa wrote:蔡佑駿╱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台灣、中

所以彭總裁的打房是對的
先將金融業風險降低
再來等美國升息就夠了
自己先升反而錯殺其他產業
等產業復甦 即使亞洲金融風暴
還不至於全盤皆輸
其實大家在說彭總裁打房,我頗不以為然,他是央行總裁阿,房市及經濟指數跟他的績效無關,但什麼跟他有關,全國上百間的公民營行庫跟他有關。從這個角度思考,不升息用限貸的邏輯就很簡單且清楚了。再者,一個政府官員理應是預防或避免危機,而非創造危機,所以我認為央行一連串作為的目的有兩個,1. 避免熱錢出走,影響國內金融體系,看清楚,不是影響房市,也就是,不論井噴還是崩盤,他只要保住銀行就好。至於熱錢為什麼要出走,我個人認為QE基本上跟禿鷹沒什麼兩樣,美帝跟索羅斯差別也不大。其次,台灣一直是藏富於民的社會,講簡單點,每個人都在逃稅,每個人都在哭窮,若是可以把這些財富“所有權”跟“價值”確定下來,政府要收稅不也比較容易。而所有權就是指地政,因為現金,金飾,擺家裡或銀行保險箱,政府是不會知道的,但要是買了房,就一定得登記,價值就不用說了,調公告現值還會持續下去的。
所以彭總裁不會沒事打房,他只是在避免崩盤後對國內金融產業造成的影響,而以他最近的動作,看得出來他是看壞房市的,至於為什麼他認為會崩盤,這就很難猜測了,畢竟他手上有太多我們一般人拿不到的“極機密”資料。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