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購屋痛苦指數名列世界第一已非新聞,現在更發現台灣住宅貸款總額佔GDP已高達39%,比美國在次貸風暴前的35%還高,也就是說,每出產出10元,就有3.9元要拿來付房貸,顯示出台灣已超過美國的次貸風暴臨界值,學者坦言,若政府不再想辦法抑制,下個金融風暴即將在台灣發生。 台灣住宅貸款總額站GDP已超過美國次貸風暴時的4%,政府若再不想辦法抑制,學者直言,下一個金融風暴就在台灣。
據《風傳媒》報導,政治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林左裕出席「房改盟」表示,台灣囤房情形嚴重,主計處統計,全台有156萬戶房屋是屬於無人居住或租售,光台北市就12萬戶,呈現超額供給的狀態,但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房價卻越漲越高,他指出,在2008年寬鬆貨幣政策後,這種情形更顯嚴重,主因就在於台灣的地價稅太低,才讓囤房者沒在怕。 對於囤房者來說,最大的誘惑就是低利率與低持有成本的「雙低地價稅」,林左裕在報導中指出,台灣的房貸利率只有2%,地價稅更只有0.2%,就算扣掉利率和稅率,炒房還有7.5%的淨利率,是個不敗的生意,導致很多企業都把資金轉入投資不動產。 林左裕也提出「六大部會改革方案」來解決台灣房市政策的亂象,包括財政部、央行、內政部、公平、金管會等六大部會。他認為應增加囤屋者的持有成本,制定出「差別稅率」,對於非自住者應將持有成本提高到市價1%,逼迫囤房者現出原形。加上不僅要降低非自住者的房貸成數,同時也要提高貸款利率來抑制炒房。 再者,應提高租屋供給,不僅公部門如此,政府也應獎勵民間企業提供購屋者如地上權房屋等平價的產品,同時公平會與法務部也要積極去偵查有蓄意炒房或是囤房的情形,若是發現應比照囤積物價處理。 對於金管會提出的「上市櫃公司可自行評估所投資之不動產價格」,林左裕也認為不妥,在沒有任何規範下就讓企業自由評估,恐怕也會影響到不動產市場。
最慘是台灣這種借錢買高價房子,背了一身債卻換來一個準備大跌的資產,自己又沒享受到,真的是虧大了。房奴自己必須長期背了一身債,借來的房貸,卻是花在建商投資客的身上,幫建商投資客維持高生活水準,自己一生青春都在背房貸,到後來房地產資產價值卻又嚴重縮水,一生等於幫人家做免費長工,跟日本差不多。
搞出房地產負資產,隨便損失都是上百萬元,那些錢夠你花很久,又不用背債務,降低生活品質。
bcheng1 wrote:
美國人以為大家都像他們一樣
賺100元就想過130元的生活
透支的結果就是來個景氣波動
周轉不過來就倒了
台灣人最厲害的就是儲蓄了
房貸是利率太低了不想還
不是還不起
凸天行 wrote:
很遺憾的,這是臺灣!
學者?
不是鄙視學術,是學者那些學術用以治這島國處理這島上的事,實績就是讓人確信,愈學者的愈不對症。
別低估貪婪之島居民的生存能耐,風暴形成的條件具備再多年,掀起不了那些紮根深的婪人一絲半點,再怎麼升息,破房爛屋只要同步追漲,改售為租的往窮人身上轉嫁也就解套,最慘不過開水配泡麵,想看到風暴恐怕得再一世紀了。
台灣的自有房屋比例那麼高
租房一直都是買方市場,不是賣方市場...除非你是一級店面
改售為租....不是不行
而是你光房貸利息一個月可能繳 5萬 , 卻只能租1.5萬
現在出售賠1成,再幾年出售可能現賠5成
加上近幾年房屋供給一堆...租房子的只會更少

現在房市下跌已經是共識
只是空軍喊跌5成,多軍喊跌2-3成
重點是...台灣的銀行承受得住跌3成嗎
房貸房2000萬房,跌3成就是現賠 600 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