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經計算,除非認為3、40年後,房屋的價值會連現在的一半都不到,自住者仍然是買屋比租屋划算

假設無論現在租屋或買屋,N年後都要去住養老院 N= 35
而房屋的售價H是年租金R的K倍 K= 60
假設年租金是15000*12 R= 180,000
房屋的售價 H=K*R= 10,800,000

先計算租屋的N年總支出 :

N年內的租金是N*R N*R=6,300,000
定存利率,也就是折現率 r=1.35%
1+r=101.35%
一年折現率: R=1/(1+r)=0.9867
N年的年金現值 P=(R^N-1)/(R-1)=28.1216
原本N年租金現值 P*R=5,061,885
但假設通貨膨脹率=r,不可能N年間租金都不調漲
考慮通膨因子的N年租金支出Y就等於 Y=N*R=6,300,000

再計算買房總支出:

房屋價格如上, H=K*R=10,800,000
自備款比率 pre=20%
頭期款 H*pre=2,160,000
可貸款 H*(1-pre)=8,640,000
房貸利率 r'=1.88%
以房貸利率計算N年間每年攤還本息
房貸利率一年期現值 R'=1/(1+r')= 0.9815
房貸利率計算N年年金現值 P'=(R'^N-1)/(R'-1)= 25.9545
依據房貸利率之每年還本還息金額(可貸款/房貸利率計算N年年金現值) A=H*(1-p)/P' =332,890
N年總本息支出 N*H*A= 11,651,157
但這些支出是要折現的,
N年本息支出的現值 V=P*A= 9,361,399
而繳本息的時候,因為房貸總額是固定的,不會因為通貨膨脹調漲每年支出,無需考量通膨因子,又如果利率調高,利息是會增加但折現值也會增加
是購屋總支出之現值X X=H*pre+V =11,521,399
N年購屋支出較N年租屋多的支出數 X-Y= 5,221,399

可是購屋者手上還多了一棟房屋,這棟房屋假設在N年後殘值Z元
同樣的,設N年後到今天的折現值與N年後通膨抵消
N年後該屋Z=X-Y則買屋或租屋無差異,N年後Z>X-Y則買屋為佳
假設無差異,殘值Z為 Z=X-Y=5,221,399
殘值佔現值比 Z/H=48%

自住者除非認為3、40年後,房屋的價值會比現在的一半都不到,不然仍然是買屋比租屋划算
補充


上述假設有考量通膨及利息等機會成本,所以有用定存利率折現和通膨因子

我們用總體數據估算時,當然可以舉出與總體數據不同的個案
比方說台灣和日本的治安好,犯罪率低,但並非不可能出現你被搶的狀況
經濟再景氣時也有人失業
此外工廠跟住宅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租房本身是劣等財,就是越有錢的人越不選擇租房
就像公共汽車一樣
這種情形經常會出現兩個狀況,有錢人好的單位不會出租,因為豪宅房客如果租得起通常都可以買小單位了,且更擔心房客賴著不走寧可養蚊子;而差的單位不想修繕,因還不如等看看有沒有願意租的人。

有時後出租房子跟賣房子一樣,裝修是必要的,油漆粉刷放點乾淨的家具打掃乾淨立馬多賣錢,如果你家裡10年沒修繕租金沒漲很正常。
換作你租房子水龍頭壞掉冷氣不冷要你自己出錢你覺得合理嗎?

我並不贊成買樓收租,因為投資報酬率並不高,除非認定未來房價上漲賺差價,但我也覺得那個機率不是很高

我單純的認定,通常的狀況,如果是拿來自住的,以目前的利率水準及租金價格比,仍然是買比租划算一點
因為很難想像35年後房屋的價格只有現在的一半。

當然前提是你有那個能力選擇買房或租房,如果現金預算就不可能支應頭期款或是分期款,那叫沒選擇
我自畢業到剛結婚的第一年連租房的錢都省下

寫這文章是提供給那些有能力買房且打算自住的人,不要隨便相信有些人說買不如租的
我的計算也未必對,因為每個人的函數不同,但起碼你把你的數據代進去評估

補充

有人說折現率用定存不合理,說隨便玩股票就可能賺一根停板,頭期款拿去做35年股票,市場基金年報酬8%一堆賺更多,我看了超無言
有房屋跌價損失的風險概念竟沒有股票損失風險概念

股市投資賺一根停板很容易,就像跌一根停板一樣容易

報酬率8%的工具那麼好找那麼穩定的話,大家直接跟銀行借錢賺利差就好
這太沒經驗了
多數人投資基金、債券的經驗,有賺有賠算上匯率風險扣除手續費管理費平均下來未必比定存高

當然,如果有人那麼會操作,隨便投資就能搞根停板不會賠,那真的不如去玩股票囉
就像你能像劉德華一樣幾百塊幾小時贏到參加慈善賭王大賽,那還存個鳥錢買房嗎,去賭就好了,也不用上來嘴砲了

補充

有買賣房屋的人都知道,房屋的價值不是那個建築物本身,而是那個位置的土地持份
都市房屋即使很老,也不會像會計學一樣,幾十年的折舊攤成零
會計學上的帳面值 跟淨變現價值 以及重置成本 是三個不同的概念
如果土地位置不好,當然房屋只有提折舊的份
鄉下地方的算法就適用
但都市地區的老房子除非凶宅,哪一棟的市價比20年前低的
尤其都更困難 土地很稀少的台北市 未來可能根本很難有新屋
通貨膨脹的計算包含了大多數的物價,包含租金及房價
沒錯 假設如果未來是房價、租金都下跌,我這篇以通貨膨脹為前提的文章沒有意義
但實際上人類共常久生活的經驗,像台灣這種平均薪資及物價都還比先進國家低的地方,未來物價繼續上漲,名目薪資增加的機率,我認為比通縮的機率大。
2014-04-29 18:11 發佈
Friedrich II wrote:
假設無論現在租屋或買屋,N年後都要去住養老院 N= 35
而房屋的售價H是年租金R的K倍 K= 60
假設年租金是15000*12 R= 180,000
房屋的售價 H=K*R= 10,800,000

先計算租屋的N年總支出 :

N年內的租金是N*R N*R=6,300,000
定存利率,也就是折現率 r=1.35%
1+r=101.35%
一年折現率: R=1/(1+r)=0.9867
N年的年金現值 P=(R^N-1)/(R-1)=28.1216
原本N年租金現值 P*R=5,061,885
但假設通貨膨脹率=r,不可能N年間租金都不調漲
考慮通膨因子的N年租金支出Y就等於 Y=N*R=6,300,000

再計算買房總支出:

房屋價格如上, H=K*R=10,800,000
自備款比率 pre=20%
頭期款 H*pre=2,160,000
可貸款 H*(1-pre)=8,640,000
房貸利率 r'=1.88%
以房貸利率計算N年間每年攤還本息
房貸利率一年期現值 R'=1/(1+r')= 0.9815
房貸利率計算N年年金現值 P'=(R'^N-1)/(R'-1)= 25.9545
依據房貸利率之每年還本還息金額(可貸款/房貸利率計算N年年金現值) A=H*(1-p)/P' =332,890
N年總本息支出 N*H*A= 11,651,157
但這些支出是要折現的,
N年本息支出的現值 V=P*A= 9,361,399
而繳本息的時候,因為房貸總額是固定的,不會因為通貨膨脹調漲每年支出,無需考量通膨因子,又如果利率調高,利息是會增加但折現值也會增加
是購屋總支出之現值X X=H*pre+V =11,521,399
N年購屋支出較N年租屋多的支出數 X-Y= 5,221,399

可是購屋者手上還多了一棟房屋,這棟房屋假設在N年後殘值Z元
同樣的,設N年後到今天的折現值與N年後通膨抵消
N年後該屋Z=X-Y則買屋或租屋無差異,N年後Z>X-Y則買屋為佳
假設無差異,殘值Z為 Z=X-Y=5,221,399
殘值佔現值比 Z/H=48%

自住者除非認為3、40年後,房屋的價值會比現在的一半都不到,不然仍然是買屋比租屋划算 ...(恕刪)


的確很多地方買比租划算,房貸當租金繳,不過一個模型假設太多,甚至每個變數都被假設了,會變得非常個案,隨便一個環節一動,就得新建模型了

偏偏買房子不是跟一個單純的數學題目,例如我也來假設一下有幾個想買房子的人:

甲雖然住家裡比較擠又有婆媳問題,但是先住個幾年也不打緊

乙連頭期款都沒存到,在外隨便租個6000元的套房,先存錢順便觀望房市

丙在外地工作,數年後可以請調回鄉,所以只打算租房子

...
這道也認同
依此邏輯
雙北值得買
雙北以南通通都用租的划算了
Friedrich II wrote:
N年購屋支出較N年租屋多的支出數X-Y= 5,221,399

算了半天,
是不是可以結論: 現在去買房租人不划算?

是的話,
能不能推論: 房價下跌的機會比較大?

所以,
如果可以算出 "何時買房最恰當",
您就是神了!
租與買
最大的差別應該就是不用看房東的臉色
房東不爽要漲價,如果還想租
就只能乖乖任房東宰割
如果你不爽房東漲價,那可以選擇換另外一間

結論就是...
不是租金越繳越貴
就是當無殼蝸牛,三不五時就要搬家
切斷與鄰居打好的關係
比較起碼要在相同的基礎上,這樣比較才有意義,樓主很顯然忘了這點,

一個連自備款都拿不出來的年輕人,跟他說租不如買無異是緣木求魚.


所以租不如買這個命題若能成立,前提是有能力買而不願買,而把首付做其它的資產配置,

但一旦加入了這個變數後,此時在來比較租或買的可能,其結果會是大相逕庭且千變萬化的.


比如......

既然看好樓市,二百萬的頭期款假設投入以下圖表中的房企,

8%的到期殖利率就好,如果能持續35年,是租還是買划算呢?


三四十年後,同一間房屋的價值折現後,不足現在的一半,並不會很難。
假設那間房子名目價格還是同價,通膨率用2%去算,35年之後就會剩不到一半價值了。

至於房租會不會跟著物價調高?以近20年台北市一般公寓的狀況來說,房租無法反應通貨膨脹。

Friedrich II wrote:
假設無論現在租屋或買...(恕刪)


這個模型應該做修正才對。
1. 假設前提應該是兩者皆擁有200萬吧,不買房的人這200萬是會產生利息的。
2. 房貸利率是浮動的,不能只算 1.88%,應該用 2.0 ~ 5.0 各跑一次,這樣會更清晰。
3. 住宅租金近十年事實上是微幅下降的,跟通膨上是拖鉤的。
看到閣下的算法,感想只有一個

台灣的房屋和土地的持有稅實在低到不行

低到您的模型可以不用考慮
30000*12=36W
10years=360W
30years=1080W

就這麼算吧,一堆公式對腦筋差很多的人會造成困擾的。

同樣一千多萬食衣住行全包卅年應該夠活,拿去買一千多萬的房沒增值賣可能得賺錢夠多才能享受得起。

這可以算是房價一直漲還算合理事的說詞。

但根本要不了卅年,本土人口已確定無力支撐經濟,接下來該怎麼坑殺未來的居民與住戶,想必大家都已經準備好了!

中華民國想萬歲千秋,得靠大家一起努力打拼。

讓我們把絕育率同步推昇到世界第一吧!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