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比價先行
看多的千萬別在這時候害人
尤其是政府正積極作空房市
做多股市!只為選舉
在政府頻出手打房、且房價已來到高原區的情況下,全台房市交易急凍。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到今年2月底,全台共9892家不動產經紀業者中,有高達3420家變更為非執業中,也就是處於歇業狀態;此狀況也意味著,全台不動產經紀業者超過1/3恐不支倒地、退出房市。兩年內 近千家退出市場再比較變更為非執業中的家數變化來看,前年2月有2425家,但到今年2月已暴增至3420家;也就是說,這兩年來多出近千家代銷或仲介業者處於歇業狀態,甚至恐已關門打烊。房市交易明顯降溫,造成愈來愈多代銷或房仲業者退出市場,存活業者只能力求轉業或轉型,造成市場競爭更加惡化。過去原本涇渭分明的代銷、房仲及建築業等,早就形成「大混戰」,原分工合作或上下游關係的產業結構被打亂。例如不少代銷業者跨入建築業、房仲業者賣起預售屋,互爭地盤。合作變競爭 市場大混戰如信義、永慶都有代銷部,信義代銷部甚至已成為全台10大代銷之一;也有代銷轉進不動產開發,最有名的是早年代銷起家的興富發董事長鄭欽天,去年已躍居為全台第二大的推案建商,建案遍及全台,璞園廣告也成立建築團隊,是台北市知名的豪宅業者。面對代銷、房仲業者紛跨入建築開發領域,也有不少建商建構一條龍,例如遠雄、茂德都成立自家的銷售公司,乾脆自建自銷。前幾年趁著房市多頭賺到大錢的大型代銷更急著「借殼上市」,搶奪資金市場,如海悅及甲山林廣告都成其中一員;產業線從土地開發、建築到銷售,透過資本市場募來更低廉且更多資金,爭取更多案量。海悅去年接案量成為全台最大,超過千億元,成為代銷王;但在此同時,也擠壓小型代銷業者業務量,甚至面臨「無案可接」的窘境。
但是.. 我想大多數人都同意... 房仲實在太多了.......
我想給年輕人一些建議..
房仲就是典型的服務業.. 除了將房價層層疊高以外.. 很難產生"增值".. 當社會上過大比例的人都從事這種行業時.. 代表台灣"製造業"蕭條.. 也代表台灣很難去賺外國人的錢.. 代表整體的社會沒有辦法產生財富..
即使以經營小吃店為例.. 小吃店把食材經過烹煮形成餐食.. 產品價值提高了.. 而房仲業本身根本無法使房地產增加價值.. 只能收取傭金.. 很難產生實際的Value..
台灣政府應該正視"實體經濟投資少"的問題.. 引導資金流入"製造業".. 台灣經濟發展才有立足之根..
其次.. 從個人職場生涯來說.. 學校畢業後進入社會只是另一個"學習"的開始.. 為人父母者都希望兒女能有一技之長.. 何謂"一技之長"? 我認為"技"乃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學習所累積的"技藝"或"經驗".. 一旦身有一技.. 不容易被輕易取代.. 例如: 修車工.. 餐飲廚師.. 工廠技工.. 水電工.. 甚至星級賓館前台.. 等等.. 當一個行業流動性大.. 穩定性差.. 表示這個職位非常容易"被取代".. 表示這個行業的老闆也不想對你作出大量的個人培訓或投資.. 那麼.. 在房仲業中能學到"不易被取代"的"一技"嗎? (也許房仲轉地政士是個出路..) 一旦蹉跎2至3年.. 發覺一技無成.. 想轉業都困難了.. 如果.. 同樣用2至3年的時間去學做麵包糕點.. 同樣用2至3年的時間去學操作電腦車床.. 人生可能大不相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