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會聽到別人說,現在的房價太高
租比買划算,像是之前的主持人于美人(當然後來她是買了)
抱持類似觀點的人大都會這麼說:假設一間千萬的房子,一個月租兩萬,可以租 42 年
不但可以選更適合自己的租屋地點,而且還不用犧牲生活品質,被房貸綁的死死的
對這個觀點我一直保持相當保留的態度
為了避免話題淪於對房市多空的爭辯
所以先設幾個前提
好讓話題可以侷限在單純比較「租屋」與「買屋」兩種選擇,看哪種選擇划算
1.先不考慮現在的房價是否合理
2.也不考慮現在的房價你是否買得起
3.不考慮短期投資因素
4.假設有一間1500萬的房子,你有租與買兩種選擇
先說我自己的觀點,我個人是覺得在能力範圍內,買會比租划算
主要的理由有兩點
一、「時間」
二、「通膨」
現在大部分人談房價,談的往往是當下貨幣的價值
除非你是很有錢的人,可以現金買屋,
否則對大多數的人來說,買房子需要和銀行貸款約 20 年的時間
這時間其實非常長,長到「貨幣的價值會因為通膨的關係,導致購買力明顯的下降」,
這同時也意味者市場上的各種流通貨物需要以更高的價格購買
舉個例子,一般在估計通膨都以 3% 來算
通膨 3% 意味者貨幣每年損失 3% 的購買力,
而市場上流通的貨物整體相對提高 3%(請注意,是通膨,而非漲價)
OK,我們再回到買房與租房的問題上
把買房這件事情套上「時間」及「通膨」後
所代表的意思就「每年以貶值 3% 購買力的貨幣換取每年相對膨脹 3% 購買力的房子」
與租屋相比,買屋的人一來一往每年因為通膨拉開差距6%
以1500萬的房子為例,第一年通膨3%就等於帳面上房子被膨脹到相當於1545萬的購買力
第二年在通膨 3%,房子就會被膨脹到該年 1591萬3500的購買力
第三年再通膨 3%,房子就會膨脹到 1639萬905元的購買力...依此類推 20年
這其實就是複利的概念!
也就是說對買房子且長期持有的人來說
賺的不是表面上漲漲跌跌的房價
而是賺「時間」+「通膨」所帶來的複利效應,而他會保護你未來的購買力,相對不受貨幣貶值得影響
再反過來說租屋
對租屋的人來說
她永遠是以當下的貨幣承租房子,
而當下的貨幣面值永遠是最貴的,
因為通膨會讓貨幣在未來貶值
也就是說,對租屋的人來講
他與買屋的人相比,光貨幣的通膨就會導致6%的差距
這還不算先前提到買屋「時間」+「通膨」所帶來的複利效應
如果這種情況不改變
20年後,誰會是人生的勝利組?!
總結個人觀點:
我們以為父執輩是因為遇上台灣的經濟奇蹟,
所以才導致他們的資產價值大幅攀升
當然,我不否認這點
但,如果以「時間」+「通膨」的觀點來說
父執輩的資產膨脹其實是可預期的,
只是因為環境的推波助燃,讓這樣的預期達到超水準的地步
而到我們這一輩,也許再去期待這種超水準的報酬是不切實際的
但光算「時間」+「通膨」所帶來的複利效應
我個人實在認為,
在能力範圍內及長期的觀點來看,
買一間房子會比租房子有利。
如果你有其他的觀點,歡迎分享
taipeier.com wrote:
1.先不考慮現在的房價是否合理
2.也不考慮現在的房價你是否買得起
3.不考慮短期投資因素
4.假設有一間1500萬的房子,你有租與買兩種選擇
廢話 什麼都不考慮
每個人都會選擇買房子

taipeier.com wrote:
OK,我們再回到買房與租房的問題上
把買房這件事情套上「時間」及「通膨」後
所代表的意思就「每年以貶值 3% 購買力的貨幣換取每年相對膨脹 3% 購買力的房子」
與租屋相比,買屋的人一來一往每年因為通膨拉開差距6%
以1500萬的房子為例,第一年通膨3%就等於帳面上房子被膨脹到相當於1545萬的購買力
第二年在通膨 3%,房子就會被膨脹到該年 1591萬3500的購買力
第三年再通膨 3%,房子就會膨脹到 1639萬905元的購買力...依此類推 20年
建物會隨著屋齡 會越來越沒價值
土地會隨著人口集中多寡 決定土地的價值
你還是趕快去掃貨吧
現在買一千五百萬
20年下來算複利的話
天阿 你發財了 小朋友

到時候吃碗麵 大概也萬來萬去的喔
通膨到那種程度
你覺得台幣會貶值到什麼程度
你經濟學 是不是該去重修了
好歹也要有個基本概念
taipeier.com wrote:
1.先不考慮現在的房價是否合理
2.也不考慮現在的房價你是否買得起
3.不考慮短期投資因素
4.假設有一間1500萬的房子,你有租與買兩種選...(恕刪)
不考慮這些,那還租房子幹嘛?
要租房子不就是因為房價不合理&買不起,
這樣有什麼好討論的?
以台北市大安區成功國宅為例(和平東路三段1巷)
實價登錄31坪多的成交價2100萬左右
但租屋網上32坪租金26000元,所以31坪的話算25000元合理吧
2100萬自備款630萬
貸款1470萬,利息算2%的話,一個月光利息就2.45萬
利息跟租金差不多,就租吧
還可以拿630萬放在定存股,一年賺個二三十萬股息
不過,買的起不買,跑去租房子是一回事
買不起只好租房子又是另外一回事
因為有一天房價跌下來,租金比利息高很多的時候
你有自備款可以買嗎??
你每個月有比買房子的人多存幾萬塊嗎??
~~~~~~~~~~~~~~~~~~~~~~~~~~~~~~~~~~~~~~~~~~~~~~~~
我95年的時候買新北市的房子
那時候租電梯三房要13000~15000元
但那時買房子只要四百多萬,寬限期利息只要7500元
所以就買了
taipeier.com wrote:
舉個例子,一般在估計通膨都以 3% 來算
通膨 3% 意味者貨幣每年損失 3% 的購買力,
而市場上流通的貨物整體相對提高 3%(請注意,是通膨,而非漲價)
OK,我們再回到買房與租房的問題上
把買房這件事情套上「時間」及「通膨」後
所代表的意思就「每年以貶值 3% 購買力的貨幣換取每年相對膨脹 3% 購買力的房子」
與租屋相比,買屋的人一來一往每年因為通膨拉開差距6%
以1500萬的房子為例,第一年通膨3%就等於帳面上房子被膨脹到相當於1545萬的購買力
第二年在通膨 3%,房子就會被膨脹到該年 1591萬3500的購買力
第三年再通膨 3%,房子就會膨脹到 1639萬905元的購買力...依此類推 20年
這其實就是複利的概念!
(恕刪)
我真的笑翻了



看來新台幣有這樣的潛力喔!
https://encrypted-tbn2.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RycOblaz-GHuOXj48gT5zXfe4L5tjZ2713sWjzxVrhaPRZsyGY

圖片來源:google搜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