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營業稅政策對房地產相關影響探討˙˙


【2014/03/02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端出財政健全方案,將把銀行、保險業營業稅從2%回復到5%,金融業界大體上支持,
但還是有些雜音。我們認為這個問題應跳脫營業稅的框架來思考,為政府財政救急,短期內
可先採回復5%作法,未來則可思考讓「金融穩定稅」與「金融營業稅」脫勾。

財政部在記者會上說明銀行、保險業營業稅回復到5%的三項考量,第一,國際間包括美、英
、德、法及韓國,都課徵銀行稅,這是趨勢;第二,國內有多位立委提案修法提高金融業
營業稅,財委會並決議要行政部門本會期提出對案;第三,金融業中有系統性風險者只有
銀行及保險業,且近年獲利已增加,可適度回饋政府財政。對於國際間紛紛課徵銀行稅,倒
無人討論,但對於國內銀行、保險業營業稅提高,業者抱怨好不容易賺錢就要加稅,金融業
又無進項稅額,實不公平。如果能跳脫金融業營業稅的框架,從更宏觀的角度來思考,便能
看清楚問題全貌。

財政穩健與金融穩定密切相關,當金融業發生危機,引爆系統性風險時,政府多會出錢拯救,
這是其他行業所沒有的後盾,這也是金融海嘯後,歐美紛紛對金融業課徵銀行稅或總體監理
穩定稅等「金融穩定稅」的原因,以便下次金融業需要政府伸援手時,政府才有足夠的財力
救援。國際間的銀行稅或統稱為金融穩定稅,跟國內過去用於處理問題金融、現在用於強化
存款保險準備金的金融業營業稅,同樣都具「取之金融、用之金融」的概念。

跟國際相比,國內2%的金融業營業稅率不算低,不少國家金融業多是免徵營業稅;但國內也
沒有課徵金融穩定稅,銀行繳交到存保準備金的存款保險費率也低於國外。從「取之金融、
用之金融」的總負擔來看,國內金融業不見得比國外高。如果說要厚實政府財政,並強化政府
解決金融體系風險的實力,仿照國外課徵金融穩定稅,似乎相對來得合理,也名正言順。但
開徵一個新的稅目,爭議與難度更高,恰巧立法院有多達七個立委修法版本要提高金融業營業
稅,財政部順勢將銀行、保險業營業稅回復到5%,放入財政健全方案。這也許是各種現實考量
下,不得不也相對易行的作法。

短期內,讓眼前具急迫性的財政健全方案先上路,從銀行、保險業營業稅回復到5%來挹注,中長
期而言,仍宜思考如何讓「金融穩定稅」與「營業稅」脫勾處理。金管會在呼籲金融業支持財政
健全方案之餘,已請財政部在政府財政相對穩健後,優先檢討金融業營業稅稅負合理性問題。這
是未來政府要思考的課題,畢竟金融業沒有進項稅額,營業稅的課徵對其相對不合理,國際間也
多免徵,未來有必要再檢討,並思考營業稅以外的財源,例如國外的金融穩定稅,及檢討存保準
備金的來源。

存保準備金主要是支應銀行經營出問題時存款保險的理賠,國外大部分來自向銀行繳交的存款
保險保費,國內則是三分之一來自存保保費,三分之二靠金融業營業稅。國際間銀行繳交存保
保費的支出,約占稅前純益的5%到10%,國內則只有3.5%,明顯偏低,銀行經營業務應有的負擔
,多交由全體納稅人來承擔,也似不合理。

任何增加的稅收絕對會影響成本,但金融業的競爭力問題,不可能只來自稅負成本如此簡單,
國內金融市場存在已久的結構性問題,是另一待解的議題。

1999年金融業營業稅降到2%之後,到2013年止,國庫也就是納稅人,共付出7,500億元,來協助
銀行打銷呆帳、降低逾放,以及處理問題金融。在納稅人提供的資金保護傘滋養下,多年下來
金融業才能逐漸穩定成長,近幾年更有2,000多億元的獲利,政府挺銀行,如今在政府財政面臨
危機時刻,短期內適度回饋,也屬合理。

--------------------------------------------------------------------------------
金融重建基金下架,隱含政府政策宣示要用市場機制自然淘汰體質不佳的銀行
(效法美國,放任銀行倒閉),不再用公營行庫吸收呆帳虧損來合併倒閉的金融業!
單只有中央存保公司(每人每家銀行只賠付300萬),又好像對存款人保障不太夠。
那銀行明年起會有何因應的作為?(歡迎各位大大腦力激盪,加入討論)
一、提高備抵呆帳提撥率(機率小)
二、定存利率不變,放貸利率略升
三、房貸可核貸成數降低(影響首購族大)
四、擔保品勘估值愈趨保守
五、借款舊戶財務槓桿大,可能被要求逐年還本,降至銀行可接受之風險水準
˙
˙
˙
2014-03-03 22:28 發佈
看了好久, 也想了好久
真的還是想不透, 上面的社論與下面的銀行因應方案
一個是加稅, 一個是授信風險管控
這兩者有何關連
還有請版大可以指點迷津
內容大意是5%金融營業稅政府想要全部收歸國庫收入,不再去提撥打消銀行的呆帳,
放款倒帳的虧損要由銀行本身的盈餘去抵消。雖然目前台灣的金融業經過七千多億呆帳
處理後,個個體質身強體壯,殊不知銀行只要其一公司客戶逾放變呆帳,有時一整年的
手續費收入及存放利差盈餘都會化為烏有,沒有配套措施,制度很難長遠。對於存款人
而言,假使客戶個人資產超過三佰萬,錢存銀行,晚上想著銀行會倒,睡覺會心安嗎?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