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香港李嘉誠旗下樓盤降價25%,李兆基旗下樓盤降價40%出售

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在香港推出的新盤降價25%開售
新鴻基旗下的某項目降價幅度一度達到40%
香港先倒下了,再來是中國還是台灣?
2014-02-14 15:53 發佈
假設信義區某街的豪宅平均成交價1平200萬,現在有賣家開1坪300萬要賣,然後再說1坪再降50萬,開250要賣,這不叫做跌,是調整賣價。
香港一堆豪宅被大陸人搜括一空,李嘉誠當然開高高等陸客來買,現在香港政府要打外來買客,只好把開價降低一點,但是他絕對還是賺很多。
那幾年前怎麼沒聽過要降價賣?現在才要? 有人嫌錢賺太多喔
fact111 wrote:
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恕刪)


還是一句老話

開價皆虛幻成交實真金

成交價是降了多少?
認為這種事即便為真,也確實解釋了這種事依舊顯示出早期買家飽賺的事實。
那麼也好好想想是不是只降到這樣就停了?
若放久了一樣沒人接,打回原形那天也表示沒賠?
這對於一般人來說大概是吧…
對那些用錢滾錢的人來說應該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還有,才買不久的人遇上這樣倒貨的…
應該很無言吧!
台灣不動產可是蒸蒸日上久矣,近五年內有買進的或許相信自己幹對了。
可擺著擺著遇上有人這樣落價「整理」行情時…
一定是開始鄙視這人有夠沒遠見。
因為相信會漸漸跌價怎麼可能還買進?這種情況實在是非常罕見,必有特殊原因吧。

MaxTsai0712 wrote:
假設信義區某街的豪宅平均成交價1平200萬,現在有賣家開1坪300萬要賣,然後再說1坪再降50萬,開250要賣,這不叫做跌,是調整賣價。
香港一堆豪宅被大陸人搜括一空,李嘉誠當然開高高等陸客來買,現在香港政府要打外來買客,只好把開價降低一點,但是他絕對還是賺很多。...(恕刪)


就算這樣 也表示之前接手的已經虧了40%
再來還有人敢接嗎

kill2400 wrote:
那幾年前怎麼沒聽過要...(恕刪)


記住!商人不作沒錢賺與賠本生意,上面指的是開價,而這也是商業的行銷手法,商人要是以底價或成本價 之總價 25% off 40%off賣,你看他們敢不敢

我記的前年不是台灣也有間建商降價好像25%嗎?
新聞也報很大 結果這兩年呢?
不降價再降價賣,賣不掉的

中國人民銀行點名三種債券形式最具風險,促使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 Inc.)警告,借貸成本攀升將讓這些發債者難以避免違約。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本月8日公布的第4季貨幣政策報告,人行將加強監控地方政府融資工具、產能過剩產業,以及房地產開發商等,以避免違約風險蔓延。

遼寧省地方政府融資工具-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集團公司上月以9.1%的殖利率發行最新7年期債券,廣西有色金屬集團則以8.5%的利率發行9個月票據。這樣的殖利率水準幾乎是2021年到期政府公債殖利率的2倍。

駐香港野村首席大陸經濟師張智威10日在電郵訪問中表示,「今年最有可能爆發違約的是人行點名的三產業。」「今年將爆發個別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違約,但不太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因為中央政府料出手干預。」

在官方稽核預估地方政府債務自2010年底到去年6月止,大幅攀升67%,至17.9兆元人民幣(2.95兆美元)下,潛在的紓困成本升高。

人行藉由放手讓貨幣市場利率飆升,進行債務去槓桿。中國大陸社科院預估,債務占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達215%。

大陸債務飆升引發外界拿來和日本在失落10年前的債務飆漲,以及亞洲金融危機前的泰國相比。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在去年7月報告中表示,日本1990年代的信貸占GDP比,自1980年代的127%,攀抵176%,

張智威指出,由於需求疲軟,政府遏止擴張,大陸首宗信貸事件可能發生在產能過剩的產業。在經濟轉向內需和減少空氣污染下,大陸政府已下令包括鋼鐵、鐵合金和水泥等19項產業,超過1400家公司瘦身重整。

人行在8日的報告中暗示,在舉債規模獲控制前,貨幣市場利率震盪恐持續。

大陸7天期回購利率去年6月20日攀抵10.77%的歷史新高,去年均值為4.09%,相較於2012年的3.5%。這項利率昨天來到5.22%。
某大哥:我房地產天王~縱橫40年~沒在怕的拉!

(暗地裡狂call仲介小弟:你到底甚麼時候才賣得掉我要的價格阿!我急都急死了!快周轉不過來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