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有換屋的需求,所以開始看房子
我們是鎖定某一個區域,各種類型的房子都納入考慮
趁著今天下大雨,想說趕快去看房
物件A 35年的透天
網路上開價1680,房仲跟我們說價格會盡力幫我們爭取,但是屋主想實拿1550...
物件B 20年的大樓
網路上開價598,房仲也跟我們說價格會盡力幫我們爭取,但是底價是580...
我今天眞的很困惑,如果根據他們的說法那幾乎是沒有談的空間了啊?
連9折都不到?
這到底是話數之一,還是現在的行情就是這樣?
台灣人都有殺價的交易習慣,小從一把青菜,大到一間豪宅都是一樣。
所以建議大家把開價當參考,先去看房子喜不喜歡,再來跟仲介談價錢,買賣不成仁義在。
你的問題重點不應該是為什麼殺的空間那麼小,而應該是這個價格是否是行情價或你可以接受的價格。有些仲介會把價格“故意”開低來吸引更多人來看屋,所以報給你的開價當然和底價相差不多。不過重點是這個底價是否合理,如果底價合理那又何必太堅持議價幅度。
否則就耍賤招,看有幾家仲介在賣這間房子,多找幾家仲介測試就知道真相啦!其實賣方要賣高,買方要買低是人之常情,仲介的工作原本就是要“認真談”,就算真的議不下來,至少也要讓對方看到你的努力,畢竟買賣雙方可都是付錢的“大爺”。
Alen.Chuang
前陣子四處找房子時
就曾經在同一個社區看到兩個類似的物件
屋況沒有很大的差異
但是開價卻是天壤之別的狀況
換算下來,是22W/P和15W/P
雖然不是後來下手的物件
但在看的過程發現
22W/P的簽了專任約
而15W/P的則是屋主po網自售
雖然我都是由房仲帶著去看屋的
但看到的開價真的差很多
不過,該區域近半年看到的實價登錄價格約落在14-17間
或許很硬的價格是因為仲介想把金額往上加
也或許很硬的原因是因為屋主不想套用大家習慣殺價的那一套
不過數字真的不是第一個該注意的問題
如果房子喜歡、屋況滿意
金額多少再談吧^^
買屋....不像買麵包,買了口味不喜歡頂多不吃或送人
別單純為了數字買房子^^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