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傑:是的,西屏!連勝文「像我這樣的咖,工作這麼多年,靠自己還是買不起東區的房子」 關於這件事你怎麼看?房地產業成長過程中極易出現地產價格龐氏騙局。由於土地價格的市場投機炒作,會出現虛漲,土地價格出現成倍、甚至幾十倍的飛漲。如日本的地產價格暴漲就是典型的例證,日本六大城市的地價指數,在1980年代的10年間上漲了5倍,地價市值總額高達4000萬億日元,相當於美國地價總值的4倍,土地單價為美國的100倍。1991年以後地價暴跌,泡沫破滅,至今經濟尚未恢復過來。房地供需過程中的龐氏騙局,住房市場容易出現這樣一個迴圈:從眾的購房理念—帶動住房需求和價格的攀升—帶動房地產商的利潤期望—進一步推高了房屋價格—消費者認為房屋是不會貶值的投資品而追高購買,這樣供需關係使得價格不斷提高,直至某一天購買房屋的資金難以為繼時,房產價格將應聲而落。房產價格的下跌,必然導致一連串資產價值的大幅減價,直至銀行貸款無法收回而導致金融體系的危機。中央社記者高照芬台北 2014年1月6日電)在日圓、韓元趨貶之下,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今年前3個交易日連續走貶,累計重貶2.85角;倘若韓元持續貶值,新台幣將受波及,恐掀起一波亞洲貨幣競貶潮。
全國工作就業人口(不包括軍公教)有987.3萬人,其中每月收入1.5萬元以下的有45.5萬人,1.5~2.0萬元的有92.7萬人,2.0~2.5萬元的有142.2萬人,2.5~3.0萬元的有149.9萬人,3.0~3.5萬元的有156.9萬人,3.5~4.0萬元的有92.3萬人,4.0~4.5萬元的有78萬人,4.5~5.0萬元的有49.1萬人,5~6萬元的有77.3萬人,6~7萬元的有45.8萬人,7萬元以上的有57.6萬人然而,6月19日之後,全球投資人笑不出來了!主要因為當日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意外發表少有的冗長發言,一如平常淡定地透露出,貨幣政策將採提早退場的機制。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於會後聲明,預期將於今(2013)年下半年開始漸進縮減購債規模,於會中也暗示將在明(2014)年上半年採循序方式相對減緩購債計劃,預定明年中、下期結束自金融海嘯以來,持續印鈔救經濟的購債計畫。
這遲早都應實行的動作,理所當然地不出市場預期心理所料,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無一倖免,皆應聲倒地,籠罩在沉重的慘跌賣壓氛圍中,包括台灣股市與匯價也沉淪於烏煙瘴氣的沼澤中。
其實,市場早有警訊可循,最明顯不過的是美國聯準會的資產規模已高達三兆四千多億美元,是金融海嘯前的三倍數值。另一端倪就是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接受CNBC(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訪問時所提出的警告名言:「我們應儘快處理聯準會過度膨脹的資產負債表,愈快處理愈好,現在的問題已不只是何時開始縮減,而是何時開始轉向,市場可能不會讓我們擁有想要的充裕迴轉空間。」
這些不管是數據或是規範式的警訊,對有準備的投資人來說,確是一大福音,他們理性分析且知道QE和緩漸進的退場動作,代表景氣將會呈現復甦契機,全球股市及匯市等不理性的向上挺升力道,就是未來爭先恐後地逃難時刻。這些贏家的特質就是他們心中自有定見,當市場價值與價格呈現扭曲現象時,他們一點都面不改色地遵行市場趨勢操作;當各市場的熱錢已把價格炒到高點時,他們深諳未來價格一定會遵守地心引力的定律,避免成為或是遠離最後一隻老鼠的陰霾。市場的贏家,總是這些人在竊笑!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