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突然想到一些打房方法

除現有機制外希望加上這些限制

1.每人手上只允許擁有兩間房屋照現有房屋稅地價稅課稅...等稅則課稅

2.個人擁有第三間以上房屋課稅比例按級距增加...包含房屋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契稅....等(不過要想配套避免人頭,可規定家戶擁有房產不可超過四間,超過者依此級距課稅)

3.購買住宅坪數超過100坪(各縣市標準可調整,因為有些地方真的地大便宜沒人住,如果一體適用會限制區域發展),或單坪金額超過兩百萬物件加課豪宅稅

4.若有第三戶以上房屋貸款成數不可超過5成,且利率增高,還款年限不可超過10年.

5.建商房屋新建完工後兩年內需規定銷售九成,若未銷售完成則未滿九成部分加課空屋稅,並依持有戶數級距加課,避免養地炒地行為,且融資貸款額度不得超過5成


總而言之就是讓你買越多繳越多,沒辦法利用銀行做槓桿...
2013-12-26 2:5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打房方法
補充:

登記在各公司名下也適用個人規定,依營利事業登記証為單位,且防止開設空頭公司規避稅則

讓保險公司/銀行/財團....都被圈住才有用,擁有更多的住宅類房產會吃掉他們的利潤

netstyle wrote:
補充:
登記在各公司名下也適用個人規定,依營利事業登記証為單位,且防止開設空頭公司規避稅則
讓保險公司/銀行/財團....都被圈住才有用,擁有更多的住宅類房產會吃掉他們的利潤

公司第三屋以上累進課地價房屋稅?
請問比如說嘉里大榮或新竹貨運好了,全國幾十個營業據點該怎麼算?台灣大車隊都有幾十個據點了....
又比如說國泰金控總部,一整棟大樓幾十個門牌,算幾間房子?

不要再坐在電腦前幻想了,用公司名義買賣房屋反而是笨蛋,稅比個人還重的。
不用白費力氣了

其實要把房價打下來方法太多了, 光是持有稅按實價1%課徵這種地圖砲一放下去房價就直接打趴

問題是政府不想打, 你再多想100種方法也沒用
除了房貸利率直升到3%以上會對房市有明顯的影響外,其他都是多餘的。

taiwanrules wrote:
不用白費力氣了其實要...(恕刪)


認同+1

樓主的想法很好,但是政府的態度決定一切!!
馬政府自始自終都沒有要打房,目前種種的政策不過是在做交代的~~
如果真的出重手,嘿嘿嘿~不要說保2了,能不能維持在正數都不曉得了~~~

rocco1118 wrote:
除了房貸利率直升到3...(恕刪)


升息打房速度太慢了

所以現在馬政府為了要快速讓我們住者有其屋

並實現居住正義

目前正在努力設法讓核四商轉

等到核四商轉後

有錢人就會落荒而逃

到時候台灣的房子可能會出現一堆無主空屋

搞不好帝寶不用錢就可以進住了

請大家再稍微等待個幾年

要相信ˋ政府一定會讓房價掉下來的

taiwanrules wrote:
光是持有稅按實價1%課徵這種地圖砲一放下去房價就直接打趴...(恕刪)


實價? 誰的實價?
同一棟大樓裡,同一個區段內
不同時間點買的房子,可能價格有好幾倍的差距
按誰的實價?
若是各自依照各自的實價
絕大部份的房屋都沒有實價登錄的資料
即使再過十年
大部分的房子也是沒有實價登錄的資料
一個連課稅標準都沒有的政策
到時候的爭議會很大
要課稅只能依照公告現值,公告地價,公告房屋現值
盡可能讓這些數字接近一個合理的價格
政府不會為了少數無殼蝸牛把台灣的房地產打趴,為了選票還是要先照顧多數有房者。再說,把建商往死裡打對於台灣經濟絕對沒好處的。建商不蓋房子,連帶許多營造公司沒案子,有錢的老闆還是有錢,但建築工人一定失業,那些沒穩定工作的粗工、臨時工也沒收入。再來,還會掃到包括水泥、鋼筋鋼骨等建材產業,還有衛浴、廚房、門窗拉哩拉雜一堆產業。房仲業,保險業,最多年青人參加的服務業,不會在打房時幸免於難。原本沒錢買房的人可能都跟這些產業有關,本來至少還有收入可以租房,如果再失業,就算房價腰斬還是沒能力買。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