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銀行放款過度集中不動產,金管會2011年鎖定17家不動產放款偏高的銀行,至今減少近一半,只剩9家,控管已見成效。另為避免限制銀行業務發展,金管會擬取消「不動產放款限佔總放款70%」的監理指標,只剩2大項監理指標做控管,此舉可讓銀行融資中小企業的空間增加。
融資中小企空間增加
金管會2011年針對各銀行不動產放款,提出3大監理指標,要求銀行房貸放款限佔總放款40%、土建融限佔15%、所有不動產相關放款限佔總放款70%,一旦超標「踩紅線」,就得增提0.5~0.75%不等的準備金,以因應風險。此舉可強化銀行風險承受度,但銀行為避免踩紅線,減少不動產放款,反限縮銀行拓展業務。
銀行主管說,尤其是不動產相關放款限佔總放款70%的限制,讓一些區域性的小銀行,無法有效擴大總放款,也無法「拉到」聯貸案或信貸業務,苦不堪言。如今,金管會已在日前決定取消不動產相關放款的限制,將僅以房貸和土建融佔總放款40%和15%(若前10大則為30%和10%)監控。
另一方面,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央行總裁彭淮南和財部長張盛和,財經三巨頭今將赴立院報告。金管會報告指出,控管不動產的目的,是要讓銀行注意不動產貸款的資產品質、及授信集中度風險,「而非限制銀行業務或限縮客戶申貸權利」。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說,不動產集中度管理一直都有在監控。銀行局2011年控管17家不動產集中度偏高者,今年已降到9家,到今年10月合計不動產貸款更較2010年底大減2481億元。
財經三巨頭今赴立院
財政部長張盛和則在健全房市書面報告,提出3項內容,一是抑制財團養地、二是加強清查農舍用地、三是督促地方政府核實評定不動產價格。
財政部表示,各地區國稅局將繼續加強查稅,對個人出售預售屋交易所得,尤其是豪宅交易是否按實際成交價計算財產交易所得、繁榮地點或商圈黃金店面租賃店面都要加強奢侈稅查核。
針對短期頻繁交易、大額交易及預售屋(含紅單交易)交易所得部分,自2010年10月至今年10月底止,查獲2636件,補徵綜合所得稅約23億元。
------------------------------------------------------------------------
各位還期待政府打房嗎?
perahia wrote:
財經三巨頭今赴立院
財政部長張盛和則在健全房市書面報告,提出3項內容,一是抑制財團養地、二是加強清查農舍用地、三是督促地方政府核實評定不動產價格。
財政部表示,各地區國稅局將繼續加強查稅,對個人出售預售屋交易所得,尤其是豪宅交易是否按實際成交價計算財產交易所得、繁榮地點或商圈黃金店面租賃店面都要加強奢侈稅查核。
針對短期頻繁交易、大額交易及預售屋(含紅單交易)交易所得部分,自2010年10月至今年10月底止,查獲2636件,補徵綜合所得稅約23億元。
------------------------------------------------------------------------
各位還期待政府打房嗎?
???
你自己不就打了一堆打房的內容了:
抑制財團養地->打房
加強清查農舍用地->打房
督促地方政府核實評定不動產價格->打房
各地區國稅局將繼續加強查稅,對個人出售預售屋交易所得,尤其是豪宅交易是否按實際成交價計算財產交易所得、繁榮地點或商圈黃金店面租賃店面都要加強奢侈稅查核。->打房
針對短期頻繁交易、大額交易及預售屋(含紅單交易)交易所得部分,自2010年10月至今年10月底止,查獲2636件,補徵綜合所得稅約23億元。->打房
政府作很多打房措施,怎麼您單看其中一項就認定政府沒打房?
這好像是說某人捐錢給殘障、捐給老人、給流浪漢,可是沒捐給小孩,所以我們認定他不關懷弱勢、沒有愛心
這樣的邏輯對嗎?
perahia wrote:
為避免銀行放款過度集...(恕刪)
沒有用啦!!台灣早就不是亞洲四小龍,我看這幾年的經濟發展說蟲一點也不為過
那個管三箭,我看是射自己比較快,繼續炒房的下場就是慘不忍睹
政府已經沒錢建設了,你還能期待什麼,GDP早就已經沒力了,槓桿越玩越大,就是大家一起陪葬而以
如果不想辦法改革增加稅收,加上提升民生經濟,薪資提升,炒房在怎麼搞就是那樣而已
退輔財務黑洞 軍公教稅收撥補
台灣長期走空的趨勢不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