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在下有個恢復房價的好建議~~~~~~~~

回想起10幾年前~家住新莊的公寓約2XX萬

當時月薪到科技廠上班當作業員約可領3萬多

現在屋齡多了10幾年一樣的公寓 需要500萬

月薪還是跟以前一樣多

以前看老爸為了買房子 辛苦的樣子

現在要買房子

套句地50屆新任金馬影帝 李康生的話 比登天還難

原因在這多出一倍的房價

所以在下有個建議

1.房屋貸款成數 降至5成~6成 (銀行賺利息~投資客賺價差~由最後買方買單~也就是我們這些呆子捧著錢給

銀行這些漂亮妹妹 以及這些投資客花用)

2.民間靜止所以營建 改由政府 公家單位來新建所有建築(穩定房屋價格~靜止財團暴利)


3.房屋價格 可以隨公告地價 以及建築成本作調整 (我相信 新莊副都新 那塊地 政府自己來蓋的話 每坪只

要20萬)

4.建築工人變成 公務員 (薪水可以提高 有保障 比被那些財團炸壓好太多了)

那些該死的吸血建商 本來就不該存在 吸的都是我們血汗錢

如果我是總統 我一定立馬改革 住的問題解決 少負擔一半以上的房價 多出來拿到生活所需 那更能

消費成長

每個家庭 把每月省下1.5萬的房貸 拿來消費 全台一個月可增加1千億 資金流動 那GDP 還用在那保3

保2

綜合以上 錢都被 銀行以及建商收進口袋

以下開放討論
2013-11-26 14:2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恢復 房價

lauyuchen wrote:
回想起10幾年前~家...(恕刪)


這個看起來好像北韓噢...

我先買雞排.坐沙發等

lauyuchen wrote:
回想起10幾年前~家...(恕刪)


漲價歸公這個決策就解決了

仲介只能一手賺固定價, 一萬或三萬

成本講清楚說明白


講不清楚的就拉出去砍了, 順帶財產充公

這樣應該沒人想要投機房子了
我覺得你快想辦法多賺點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要不然搬到房價低一點的地方也行.

這是趨勢,因為負擔的起高房價的也不想跟你當鄰居.
社會上沒辦法往上升的自然會被擠到角落,邊緣.

如果台灣真的找不到地方住,移民其他地方也是好方法之一,

就像美國比佛利山莊那區,一般人是住不起的,那裏的住民也不想和平民住.
美國也沒因為這樣而垮掉,大部分美國人也還是認同他們的民主制.

就我看來整體台灣的素質還是在往上提升的,
只是有些人跟不上,開始覺得落差出現,
房價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我是爆發戶,不是暴發戶.性格火爆的爆.有錢的暴發戶另有其人不是我.

直接搬到桃園會不會快一點?

或是兼第二份工作?
任何人的賣屋價比先前買屋價貴,直接拉出去遊行示眾會不會更快!


lauyuchen wrote:
4.建築工人變成 公務員 (薪水可以提高 有保障 比被那些財團炸壓好太多了)


以公務員委任新進人員來比,正常比建築工人還低(外勞不算)
建築工人不是薪水低,是沒人要做,要不就是不穩定(派遣)

22K是那些不肯吃苦耐勞的人在領的.
JIN DER LAND OFFICE
會有這種想法
也難怪你工作10年薪水還是3萬



lauyuchen wrote:
回想起10幾年前~家...(恕刪)
如果每月多了1千億消費~

可讓工廠多了 多少訂單? 增加多少就業機會?

工廠賺錢員工薪水能不漲?

這幾年食衣住行的比例 住的部分 百分比越來越高

導致消費能力降低 東西少賣=工廠訂單減少=員工薪水停滯

這是惡性循環

再來房價漲幅是否在合理範圍 還是這是有錢人的炒作遊戲

全台勞工占了7成 只要解決他們的問題 台灣哪裡還會苦哈哈

這都是不合理房價照程的問題

把錢都鎖在房子裡 銀行賺越來越多的利息 建商胃口越來越大 房價越開越高

房價合理化 公寓2XX萬 大樓4XX萬 每戶限購一間 貸款6成 第二間3成 第三間0成

讓大家都買得起房子 哪裡還有人頭戶可用~ 讓房子只是必需品 而不是炒作的東西

回歸到基本面 有良好的消費能力 國家動能才會成長 各行各業 才會復甦 相對薪水才會增加

成活品質才會好 而不是靠 兼差2.3份工作 來換的有地方住 吃的溫飽 最後過勞死

如果把這些實現化 相信10年後 最低薪資 不再是22K 而是36K以上 平均薪資超過6萬

最怕的是下一代 不用過的辛苦 不用害怕買不起房子 不怕養不起孩子


lauyuchen wrote:
如果每月多了1千億消...(恕刪)


這句說的很好

"全台勞工占了7成 只要解決他們的問題 台灣哪裡還會苦哈哈"

不過政府永遠顧不到

因為政府是一群人組成的

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利益

因此怎麼樣都不會去顧到這全台的勞工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