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看到很多人討論到人口紅利、未來房價、國家經濟等因素之間的關係,小弟雖然從事自然科學研究工作,但是對於人文科學(尤其是經濟與心理)頗有興趣,得空在網路上尋找關於這些因素之間相關的論文。
今年九月有一篇論文提出了很有趣的論點。想看原文的朋友可以去 http://www.nber.org/digest/feb12/w17485.html 看英文摘要,那邊也有聯結到論文原文。雖然其觀點以美國的國情為主,但敝人認為還是對台灣目前現況很有參考價值。茲節錄其中的幾個重點:
一、房價與生育率的關係,端看討論的族群為已有房者還是尚未有房者(包含首購族與換房族)。注意:以論文作者的觀點而言,生育率比較像是『還想生下一胎』,並非一定僅限於有沒有小孩。
二、已有房者,當房價上漲,生育率會升高。這個現象在無法取得其他資本(加薪、投資等等)的家庭特別明顯。
三、沒有房者,房價上漲會造成生育率下降。
四、生育率的升降與女性年齡也有關係,以三十歲為分界。超過三十歲而沒有房子的女性,生育率會大幅下降,而低於三十歲而有房子的女性,生育率會大幅上昇。這種現象在考慮生第二胎以上的情形特別顯著。
至於生育率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個人的結論是要看情況。事實上,生育率的下降正是造成人口紅利的原因之一,只是當人口紅利結束,低生育率會在短期(二、三十年內)造成社會跟經濟的壓力。對國家社會來說,希望後人口紅利世代的生育率是緩降的(當然是以不滅種為前提),這樣可以將衝擊降到最小。目前包含台灣在內的很多國家遇到的問題是生育率下降得太快,讓當前的社會與經濟制度無法承受,進而可能導致政治動盪。
similuroy wrote:
搞錯重點了,你說的論述或許是有影響的,但在台灣,房價影響生育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十而已
因為在台灣,食安問題才是最主要影響生育率最主要的因素
台灣人吃下幾十年假油、假奶、假果汁、假麵包,其實已經生不出來了
食安問題是這幾年才多起來的,沒有生不出來的問題,是要不要生而已,
不生小孩的主因是經濟不好、治安不好,國家沒有美好的前景,國人沒有信心,就少生育了,
中下產階級的錢賺不多,所以就想少生一點,最多的是只生一個,生二個已經很少了,
中上產階級的就看到治安問題,所以通常也是只生一個,要不然就是生二個...
workmail2 wrote:
台灣生育率再不下降那經濟可真完蛋了
要趕快招開國安會議討論生育率不再下降後的資產泡沫嚴重性
您可能誤會了,人口紅利的先決條件之一是某段時間的生育率相對的高,而在現代這種『相對的高生育率』是由後續較低的生育率造成的。生育率如果一年比一年高,那麼也不會產生人口紅利,因為需要撫養的小孩也一年比一年多。後人口紅利的年代,生育率一定比產生人口紅利的那個世代低,問題在於低到什麼程度,還有下降的速度有多快。如果說人口紅利世代的生育率是基準點的 150%,後人口紅利世代是 50%,那麼如果花一百年慢慢從 150% 降到 50%,這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是十年內從 150% 降到 50%,那麼整個退休福利體系很可能會垮掉,進而造成社會與經濟問題。
阿添添 wrote:
你講的問題30年後會...(恕刪)
三十年後自己剛退休,小朋友大概剛進入職場沒多久,所以對我個人來講,當然有切身的利害關係。我還是希望三十年後可以拿到退休金,而我的小孩三十年後不用繳大筆的稅來養一堆老人啊!更何況對社會與經濟的影響,現在已經體現在教育體系上了:學校減班、2016 即將上路的大學學費自訂等等。另外必須提的一點:生育率的影響是長期的過程。即使現在下猛藥讓生育率突然大幅上昇,等到效果出來大概也要十幾年,終究有經濟活動力的年齡層最低也要十五歲。
我所引用的論文,有一項結論讓我頗意外:對白人族群、黑人族群與西班牙裔族群來講,房價跟生育意願的相關性,遠高於是否有工作與生育意願的相關性。這還是在美國,沒有太根深蒂固的『有土斯有財』的觀念,試想這個結論拿到華人世界,應該會更嚴重吧!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