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從政府政策預測未來房市走向~小跌~大跌~崩盤~

如無意外~
最近政府推出一堆打房的政策~
預期在營建業跟房仲業會颳起一場失業暴風雪.
大咖投資客~這時應該都應該準備築高牆廣積糧了.
小咖的投資客~都應該屁滾尿流了.

空屋稅~租屋稅~奢侈稅~實際交易所得稅~紅單稅~

基本上~我認為現今這狀況是社會輿論異常,政府方向錯誤,
台灣現在的問題不是高房價或是屯屋族的問題.
而是政府無法讓年輕人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地方買得起房子.
只有加稅加稅萬萬稅~
只是讓社會階級更兩極化~貧富更加對立.
正確的作法~應當是從新檢討國民住宅的條件和辦法~
在適當地區興建真正能讓中下階層都能買得起.品質高.住得開心的建案.
如果供需平衡了~民怨就不會高漲~誰還管帝寶一坪幾百萬?

但政府高層應該都看不到這個問題.

就我的預估看空~政府干預市場的結果~房市應該會崩盤了~

我也樂意見到房價崩盤~但我不希望看到有人失業.

目前只能期待打歸打~就別打到我這種自住的房貸族
比如預備提高利率跟提高地價與房屋稅~

大家對這看法如有不同歡迎提出討論~

~~~~~~~~~~~~~~~~~~~~~~~~~~~~~~~~~~~~~~~~~~~~~~~~~~~~~
這是補充回應下面各位的回應~2013-10-29 15:46 #66
說實話會有感而發的原因是收到今年的地價稅單裡面附的紙條~

從政府政策預測未來房市走向~小跌~大跌~崩盤~

我在萬華長大的~我已經沒住在蛋黃區了~甚至蛋白區我也買不起~
我住在蛋殼區~桃園縣龜山鄉~


結果桃園縣地方稅務局還寄來關心我~

針對某些歡呼加稅的網友~
我只能說~
萬稅萬稅萬萬稅~不會真的公平的~只是多抽點民脂民膏~
就算你不用繳~也會被拖累到~

至於反對興建國宅的網友~
別這麼自私~大家都是國家人民.
讓人民有舒適又優質的國宅能安居樂業~
這才是國家政府該做的~房價自然就便宜了~
加稅猛打房市長期而言效果不見得好~

所以我覺得真的要健全房價方式~就是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國有地大量興建國宅.
再以低廉的價格賣給沒房子的人民~至於貴死人的地方就留給那些錢太多的有錢人去住~
這樣一來不就兩相得利~

至於有舉歐洲為例的網友~
我只能說歐洲那套不適用台灣吧~有需要請多存點錢去移民比較快~
台灣的話~我覺得學新加坡的方式比較適合~
有興趣的可以查看看新加坡房屋政策~




PS:(我是二十幾年前~北市萬華區雙園國中還是類魁男塾的時代畢業.嘿嘿~有校友嗎?)

~~~~~~~~~~~~~~~~~~~~~~~~~~~~~~~~~~~~~~~~~~~~~
再補充一下2013-10-29 17:20 #86
在適當地區興建真正能讓中下階層都能買得起.品質高.住得開心的建案

其實並不難~
以台北為例~

如果在台北市上班~
選擇住林口~淡水~蘆洲~汐止~土城~樹林~新店這種蛋白區~
興建住在有捷運沿線的國民住宅~相信上班不會比市區內開車慢.
如果一定要住在市區~
北投~南港~文山~那邊還有些沒鳥用的軍事基地跟公家機關~
只要遷移後興建有捷運沿線的國民住宅~相信喜愛台北市的無殼族也能買得起.

說實話~我知道營建成本是六萬~如果能興建十萬左右的國民住宅~
並且明令嚴禁轉賣.國宅一生一屋只能賣回政府的話~大家不就都有房可住~
這樣房價必能夠穩定不會有買不起的現象.
大家也不用跟我一樣去買蛋殼區~

PS:PM05:26~我要準備上夜班了~有空再跟大家討論.

~~~~~~~~~~~~~~~~~~~~~~~~~~~~~~~~~~~~~~~~~~~
2013-10-30 09:03 #152

今天上來看到很多不同意見的留言~

但有些似乎離題很遠~只有互相謾罵~

希望大家能針對題目來討論~

無論是無殼族~租屋族~有房族~炒房族~投機族~

要討論就是要先冷靜~別像公雞一樣~被草蜢鬥一下~就怒髮衝冠~

再分享一下~我這個有屋族的心聲~

說實話~今天又看到一篇報紙的社論~真的看完汗流浹背~

中國時報【本報訊】

中央為了打房,有意提高房屋稅並要地方配合,事實上,最大問題點並不在於稅率,最大差異在於房屋市值與評定現值的差異,兩者的差異高達10倍以上,民眾囤房成本低廉,加上資金無處可去,自然推漲房價。

依照現行房屋稅法令,分為住家稅率1.2到2%;營業用稅率3到5%;至於非住非營(律師事務所等)為2到3%。目前全台各地方政府皆以最低稅率課徵,即便在中央一聲令下調高稅率,增加幅度對抑制房價一點幫助都沒有。

台灣囤屋風氣嚴重在於成本過低,就以房屋稅基的房屋現值為例,僅約市價的10分之1,如此一來,東折西扣下,政府實收稅金少之又少;反觀國外,每年房屋稅動輒都是市價的1到2%,每1000萬元的房子每年至少課10萬元稅金,這在台灣難以想像。

以新北市為例,民國100年微幅調高地段率後,每年實收的房屋稅從90億元增加到96億元,成長幅度約6%左右,但這與房屋實價比較,稅收少得可憐。

在中央與地方財政困難之際,如果真能朝向實價課稅,再也不必為了找不到財源而困擾。以新北市為例,房屋稅收粗估可以倍增達200甚至300億元左右,不僅可以增加囤屋成本,也能開闢稅源。


恐怖之處~在於建議稅金拉高10倍~
也就是我每年要繳1萬左右的地價稅跟房屋稅~有可能拉到10萬~
我光所得稅就繳得很痛苦了~居然有人建議一次加10倍地價稅跟房屋稅~
說實話~現在中慘階級的科技新跪都快跪到馬路上了~
已經沒股票分紅了~年終跟獎金也縮水了~
政府還要加稅~是當我們繳的太少要多抽一點嗎?

也許有人會說~誰叫你要買房~但說實話誰想被房東漲房租跟強迫搬家~
只能說~日子真的越來越難過了~

我知道也許會有些富二代跟阿舍會說風涼話~
因為十幾萬的稅~他們那裏會怕~跑車都幾千萬再開了~

所以我說~社會將走向更兩極化~富者更富~不貧也貧~

~~~~~~~~~~~~~~~~~~~~~~~~~~~~~

關於有租屋族回應
嫌稅金貴~不會先賣房子.去租房子~等房價跌下來再去買~

我只能說你才租7年~說真的~真的不久

我從小的時候家道中落後,租了快20年的房子~(包含小時候~讀書~當兵~工作)
我會不知道房客的想法嗎?
你的房東趕不趕人我不知道?
你的房東會不會賣房子我也不知道?

不過連你都會想叫我賣房子~等房價跌價後再買回來~
那你應該先去跟你的房東說一下~叫他趕快賣阿!以後還可以買回來~
他就會請你先搬家~讓他賣房子方便~不然每天有人去你家參觀好嗎?
而且到時候那你不就能夠低價承接~呵呵~你想你房東要嗎?

你的邏輯很矛盾喔~

而且我買的房子是來住的~又豈會捨得賣掉~重點我不願多繳稅金而已~
房價崩盤並不太會影響我~但加稅我會很痛苦~
所以我可以接受房價崩盤~但我不能接受加稅.


2013-10-29 9:06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政府政策 房市
適合自己的地方買得起房子,

假設大家都覺得台北市才是適合自己的地方,

那房價會怎樣呢?一切還是供需法則...


chuen777 wrote:
空屋稅~租屋稅~奢侈稅~實際交易所得稅~紅單稅~

基本上~我認為現今這狀況是社會輿論異常,政府方向錯誤,
台灣現在的問題不是高房價或是屯屋族的問題.
而是政府無法讓年輕人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地方買得起房子.
只有加稅加稅萬萬稅~
只是讓社會階級更兩極化~貧富更加對立.
正確的作法~應當是從新檢討國民住宅的條件和辦法~
在適當地區興建真正能讓中下階層都能買得起.品質高.住得開心的建案.
如果供需平衡了~民怨就不會高漲~誰還管帝寶一坪幾百萬?

中肯


chuen777 wrote:
就我的預估看空~政府干預市場的結果~房市應該會崩盤了~

我也樂意見到房價崩盤~但我不希望看到有人失業.

目前只能期待打歸打~就別打到我這種自住的房貸族
比如預備提高利率跟提高地價與房屋稅~



就政府持續打房的情形,表示政府仍預測房價會持平或上揚.
如果政府預見房市要崩盤了,你認為政府會怎麼做?還打房?

在台灣愚民高喊政府課重稅的情形下,
窮政府當然已經順應民意,加重所有持有房地(包含自住)人的稅了.
你們難道都沒看稅單嗎?跟3年前比一比就知道了.
JIN DER LAND OFFICE
同意二樓的
就是因為有太多人認為台北市是適合的所以房價才會高
一堆人排委買 你要它怎麼降
價錢是市場決定的

在台北市工作可以住台北市我為什麼要去住外縣市
當大多數人都這樣想的時候 要怎麼降
你不買別人也是買走 當一堆人都現價交易的時候 房價就一直疊上去
這...無奈 子彈沒比別人多的時候 就換股吧 不要再執著於股王
一堆黑心食品業者 年入數億

不買房 要買啥?
總歸一句
「民不與官鬥」
chuen777 wrote:
如無意外~最近政府推...(恕刪)
搞清楚,目前不是要打房,而是要加税!!房跟本不用打,早就剩一小撮作價的交易!大家怕的是資金断鏈連環爆,請炒房的口袋深的撑吧,現在國家需要你們!!

rexlee1130 wrote:
同意二樓的就是因為有...(恕刪)


所以有很多人說

把總統府行政單位移到台中去

這樣台北房價就會下修很多
chuen777 wrote:
政府無法讓年輕人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地方買得起房子.(恕刪)



政府甚麼時候 需要負責年輕人的房子??


你看高收入的國家 歐洲 美國 澳洲 日本 香港 新加坡
他們的 創新能力 研發能力 服務品質 人文素養 都高出台灣許多
台灣GDP 憑甚麼領超過3萬美金??

台灣人最愛去的國家是日本,每年 150萬人去
但怎麼差這麼多? 人家街道超乾淨 沒有亂停車 房子乾淨 人民有禮貌
東京迪士尼的整體規劃,表參道的規劃,超頂級品牌HARRY WINSTON都跑去銀座開店

再來法國 義大利,那些優美的道路 跟古蹟 ,人民綠化的意識極高,對於建築美感的意識極高
再來美國 澳洲 ,那些大量草皮 跟 強烈保持生存的高度意識,DIY的能力
連女生都超獨立....


台灣隨處都髒兮兮 巷道都是汽車 摩托車 違建 鐵窗 外推 加蓋
自私的佔用公共空間 ,走幾步路都嫌遠....整天都在想有的沒的
台灣改車小屁孩一堆 夢想是在東區開服飾店 開手搖杯
而國外是研發 汽車 高階電子產品 服務品質高 漂亮的街道
歐洲一堆百年房子照樣很漂亮

多去國外看看 就知道了 台灣GDP 2萬剛好而已
生活水準想升級 薪資想升級 從升級自己先


個人並不樂見房市崩盤,也不認為房市會崩盤。
各種層級的不動產需求者還是存在的。
但誠如樓主所言:
如果百姓住宅的需求被滿足了,誰管他地堡一坪幾百萬?
政府的政策方針應該朝向滿足大多數中產購屋需求者。
而非一味瞄準高端房產族群。

老實說,會買豪宅的族群,不會跟中產族群搶房子。
痛的是中普下階層的不動產硬是濫充模仿高端房價,偏離購屋者能力範圍太遠。

以此而言,調高利率,真的會傷害到的,到底是哪個族群?
政府應該慎思。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