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前景不佳的國家不管是鄰近的日本還是歐洲 房價都有相同的方向
台灣面臨少子化 還有政府沒有明確的改善經濟政策
人口紅利在2015年左右 進入轉折點 ...
台灣房價支撐的因素在哪?
讓我想起20~30年前 我國小時 台股上萬點那時的榮景,因為隨便買隨便賺。
當然每個國家都客觀條件都不同,我們如何看待我們未來的房價
日本大城市房價為1980年代 50% 日本經濟泡沫化好幾十年
歐洲
西班牙房價 2008 已來降幅 50%
義大利房價
-------------------------
我也揹房貸,已經還完1/4 (兩年)...預估剩下的在三年內還完!
但是我衷心希望 房價回歸正常
因為很多人都被洗腦 認為房價只會漲不會跌...
一但泡沫化,還是全民買單....
有些人撈完可以跑....我們勒....
台灣沒有自然資源 應該一起努力賺外匯
至於我個人認為台灣目前合理房價 應該是要下修30~40% (個人觀點)
諾貝爾經濟學家 指出的泡沫化
年收入 8 ~ 10 倍就覺得太高了
因為歐美國家的房屋稅及地價稅稅率很高,很大程度已經抑制了房價,而台灣剛好在這方面很弱.
在ETtoday電子新聞裡,曾看到台灣有位學者主張降低甚至取消個人所得稅,而採取高稅率的房屋稅及土地稅.我很贊成這種方法,因為有錢人可以透過避稅天堂達到減稅的目的,但一般的受薪階層則沒有什麼方法.
再者,房屋及土地不像個人所得來源可以移轉及隱藏,資訊公開透明.一方面可以抑制投機客炒房,二來也能使建設公司壓抑以養地來哄抬土地價格.
昨日在經濟新聞看到馬英九要減富人稅,可是減稅之後的財政缺口要怎麼補回來?結果還是一般老百姓的荷包要再流血,因此改革稅制的確才是租稅正義及公平的利器.
Robershu wrote:
不論現在的房價是游資過多用來投資,或是自住需求,總是脫離不了“非理性購房”這一句
點出兩點:
游資其實就是游離, 不穩定的資金, 來得快, 去也快
房屋的本質是居住, 買賣來自於自然的供需, 這自然供需有很多因子可以看得到未來的走向....
脫離本質, 就是非理性, 無論股市, 房市, 或是債市
猶記多年前的非理性榮景的下場
但往往, 在市場低點或是高點時, 低買高賣反而被當作不理性, 這就是投資不變定律, 80/20法則
(低高點的相對, 在於你現在的位置, 如, 目前的房價是歷史上沒看過的, 但股價加權指數不是)
當房價在5年前, 開始陸續破新高, 你之後購屋的風險, 本來就是逐年增高
任何一位之前空手, 現在要進場的人, 你的風險都是當下最高的
如果你股市投資會看波段, 但在房產投資就忘了這件事, 這是很弔詭的一件事
歷史可以複製, 但你若是把波段高低點貼反了, 你就必須多花一個波段的時間來回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