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印度非常鼓勵人民買黃金因為這樣可以藏富於民台灣則是藏債於民昨天從央行統計資料撈出來做成的圖表民眾購買房產的舉債餘額從83年/7月到目前為止增加了4.62倍,來到了5.5兆建商的建築貸款餘額增加了2.13倍,顯然不太對稱,另外餘額除了金融海嘯平緩了下來之後一路攀升到今年又開始趨緩,建商也嗅到了賣不動的跡象????純粹提供資料供大家參考,請各自解讀....
這是不可能的,戳破泡泡不需要任合政策只要價格不在屢創新高,就會有失望性賣壓看看HTC再看看黃金,既然都是「投資商品」那麼就由市場機制決定一切吧銀行最多就是維持低利率,但沒辦法送錢給人買房投資客的購買力總有個極限,這個極限在哪裡,房價的頂點就在哪裡。
Weberkkk wrote:這是不可能的,戳破泡...(恕刪) 大大,上一篇回文是跟你開玩笑的我知道泡泡是會破的PO這篇文純粹想給大家一點訊息,希望對大家判斷情勢有幫助我不能說這邊是頂了,沒人知道,經濟學家也不會知道,但是風險確實比金融海嘯時更高了,注意風險也許不會讓你賺到錢,但是至少你不會賠錢....尤其是投資客
這種自願性的債務, 把資產端加回來, 都還是正資產真正藏債於民的, 是政府龐大的負債, 這些負債, 都要靠稅收來抵減但稅收是年年減少,這些負債加計其他潛在負債, 達20多兆, 要怎樣還?每年都有數千億的財政赤字, 相較新加坡是發紅利給人民, 形同退稅這些赤字, 又要印債券增加負債, 很難印時, 就是釋股與賣地, 這就是明年的財政計劃產業空洞化持續, 也只有加稅可以減緩赤字但沒有一個執政黨敢做對的事, 除非他之後不想執政很不幸的, 我門的下一代因出生率低, 人數又減半國家的債, 勞保健保的分攤, 其實早就讓他們掛了一半最後,窮的只剩下房子因為上兩代累積的房, 絕對超過平均一人的下一代但, 回歸最終的供需原理, 未來只是看怎樣來打折這資產的價值當然這是很久以後的事但若你不買房, 租房可以租64年, 比較起來, 又好像不是這麼遙遠從此來看, 給下一代最好的資產, 不是房地產是走出台灣還可以存活的能力很不幸的, 我們沒有李光耀, 甚至連金大中都沒有當人民麻痺了因政治造成的無感經濟, 就像溫水煮青蛙你回眼看看10年前的南韓, 20年前的新加坡...怎麼轉眼間台灣的差距從勝出,平行, 被拉出了這麼大的距離與其義和團式的愛台灣, 還不如讓下一代培養出走的實力很現實, 但, 也很實際..
kevinniba wrote:這種自願性的債務, ...(恕刪) 政府端的負債我同意你的看法且比民間負債來的難以解決,他們也根本不想解決反正都丟給下一任就好了。民間負債,若這些房產的價值在跌,扣掉負債則不見得是正資產了更何況,我支持 "不會產生金流的其實不叫資產" 的說法自住的房子其實是一種負債,在你沒繳清房貸前,你的房子其實是銀行的資產不是你的當景氣不好時,房地產價格會跌,另外繳貸款的金流是否能持續???若斷流了將引發更多房產價格崩跌,於是5.5兆的負債還是在那但是很抱歉,所謂的資產帳面價值也要您賣掉才能實現,問題是當經濟走下坡甚至恐慌時你賣得掉嗎?
kevinniba wrote:從此來看, 給下一代最好的資產, 不是房地產是走出台灣還可以存活的能力很不幸的, 我們沒有李光耀, 甚至連金大中都沒有當人民麻痺了因政治造成的無感經濟, 就像溫水煮青蛙你回眼看看10年前的南韓, 20年前的新加坡...怎麼轉眼間台灣的差距從勝出,平行, 被拉出了這麼大的距離與其義和團式的愛台灣, 還不如讓下一代培養出走的實力很現實, 但, 也很實際..(恕刪) 我10/5號要遠征大陸開公司了,看了真的很有感~~~全球化只要有創意就不要漏掉任一國家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