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借款,逾七成買房

..

家庭借款 逾7成買房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3年9月30日 上午6:11.. .

〔自由時報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都會區房價高漲,成為10大民怨之首,民眾望屋興嘆之餘,就算晉升有殼族,又得背負沉重負擔,中央銀行統計,去年底家庭部門借款的用途,仍以購置不動產為主,占比逾7成。

去年底我國家庭部門借款餘額達11.76兆元,為連續第4年呈現上揚走勢,占全年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約8成,家庭部門債務負擔增加,與近年不斷飆漲的房價脫離不了關係。

央行表示,去年底家庭部門借款餘額年增率由前年底1.71%提高為3.54%,用途別方面,以購置不動產為主,占比71.05%。

家庭部門借款除了有7成以上用在買房,房貸支出占家庭所得比率也超過3成,顯示面對房價居高不下的環境,民眾為了擁有1棟屬於自己的房子,壓力沉重且代價昂貴,同時排擠掉其他消費。

在高房價支撐下,因不動產借款的逾期金額持續縮減,使得去年底家庭部門在金融機構借款的逾放比降至0.4%,創近15年最低水準,但未來房市一旦反轉,信用品質勢必受到衝擊。

央行官員表示,在整個大環境逐漸改變的情況下,除了銀行要持續注意不動產授信風險控管,消費者也要提高警覺,宜留意未來利率變動的風險。


另外還有一個消息:

..

不動產授信餘額7兆 占GDP逾45%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3年9月30日 上午6:12.. .

〔自由時報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中央銀行準備重啟升息循環,加上房市周期恐反轉,對金融體系潛在壓力有多大?據央行統計,全體銀行8月底購置住宅及建築貸款,兩大不動產授信餘額合計逼近7兆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占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逾45%。

央行上週四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議,市場憂心房貸風暴恐席捲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說:「我不希望有這情況發生,所以要防患未然,央行要告訴消費者所面臨的利率風險。」

然而,我國這波房市景氣周期已持續10年之久,比過去任何一段期間都長,但只要是商品市場,沒有永遠能處在高峰,房市反轉壓力沉重。

已超過泡沫化警戒線

國際上常把房貸餘額占GDP比例是否超過40%,列為房市泡沫化的警戒線;日本在房價泡沫被戳破後,帶來「失落20年」的夢魘,美國、歐豬國家也都因為房貸餘額過高,陸續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

央行統計,全體銀行8月底購置住宅貸款餘額為歷史新高的5兆5147億元,占GDP比重為36%,若再加上建築貸款(土建融資)餘額1兆4790億元,合計不動產授信餘額達6兆9937億元,占GDP比重達45.6%。

央行近年推出一連串選擇性信用管制,購置住宅貸款及建築貸款餘額成長趨緩,但2009年至今,全體銀行不動產授信餘額占總放款餘額比重均逾33%,代表每3元放款,約有1元在不動產市場,一旦房貸風暴形成,銀行損失難以想像,甚至不排除引爆本土性金融風暴。

大型公股行庫主管表示,民眾薪資成長遠追不上房價漲幅,房市欠缺基本面支撐的情況下,泡沫化風險大增。雖然尚未有立即破滅的危機,但央行上週理監事會議決議文,罕見提醒房貸戶要留意未來利率變動的風險,透露央行已看到房市警訊。



套一句現在流行話: 這不是泡沫,那什麼是泡沫!


2013-09-30 9:0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家庭借款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