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美國真的有調升實質利率的本錢嗎?!有趣的觀點(〈分析〉印鈔計畫的背後…?你不可不知的聯準會黑暗秘辛)

〈分析〉印鈔計畫的背後…?你不可不知的聯準會黑暗秘辛

18日,美國聯準會大出意料之外,宣布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暫不退場,引發市場一片譁然,隨之而來的是各地股匯市的歡聲雷動。聯準會將利率維持在歷史低點,的確受到歡迎,但《CNBC》報導,其實聯準會這麼做,背後其實有不為人知的原因,而這個原因揭露出來,很可能會讓激起全美民眾的憤怒及抗議。



為了因應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聯準會至今已經推出3輪的量化寬鬆。好處是,熱錢流入,美股強漲,房地產也強勢復甦。但壞處是,聯準會全力啟動印鈔機,每個月大手筆購入美國國債850億美元,雖然成功將利率壓至歷史低點並且削減失業率,但卻也同時累積了3.6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而這3.6兆的負債,有一天終究要償還。

而這才是令人擔憂的地方。

試想,如果有一天,你發現雙手奉給政府的所得稅,通通拿去支付國家的債務利息,會作何感想?相信大部分人應該都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但《CNBC》指出,這就是美國未來將可能踏上的危險之途。

美國國會預算處指出,目前支付國債的利息仍然處於歷史低點,約為2.4%。而有鑒於美國正累積巨額的財政赤字,聯準會將利率水平維持在歷史低點,就成了壓低償付債務成本的關鍵因素。

然而,量化寬鬆不會永遠持續,熱錢派對也終有結束的一天。等到未來量化寬鬆退場,利率回歸到正常水平,那支付債務的利息成本也會一併飆升,《CNBC》指出,若以過去20年美國財政部平均償債的利息5.7%作為基準點,後果將相當驚人。美國政府舉債已經跨過12兆美元關卡,雖然政府預算赤字現在已逐漸獲得控制,但政府的支出仍然多於收入,美國會預算處估計,2020年美國整體債務將達到16.6兆美元。

試算,若量化寬鬆退場,低利率時代結束,償債利息回歸到5.7%的水平,那到2020年,美國的償付債務成本將會飆高至9300億美元。若把這一償債成本和美國國稅局年收的所得稅總合相比,便會發現,在正常利率水平下,相當於約85%的所得稅都會被拿去還債。這也難怪聯準會不敢隨便退場了。

有些經濟學家甚至指出,量化寬鬆完全退場後,償債利息甚至可能高於5.7%,雖然目前還不能精準預測到底退場後會出現怎樣的效應,但可以預期,通貨膨脹的惡夢就在不遠處。

現今,可以確定的只有一件事: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處的預估,若利率回到正常水平,要償付的利息升高,受益者將不會是美國,而是日本、中國,以及那些持有美國債券的海外投資人。

可以想見,若美國人發現自己的所得稅有一大部分都被拿去償還債務,那政府可就要繃緊神經,準備好面對人民的憤怒和抗議了!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30926/KHAC45RL2SKPF.shtml?c=deep
2013-09-26 23:50 發佈
以上說的 以有誠意還債的思考邏輯下 當然。。。。是這樣

但是美國還有一個選項

如果惡性倒債呢 我很好奇世界各國能拿美國如何 可以切割賣州抵債嗎 呵呵呵呵

球哥 wrote:
〈分析〉印鈔計劃的背...(恕刪)

hlz wrote:
以上說的 以有誠意還...(恕刪)

惡性倒債勢必信用破產,最後能夠端出來的唯有拳頭。
限核卻依然坐擁最多核彈和最強軍力的霸主應該始終沒換過,除非有什麼強的過核彈的新品上市,不然還不出來又直嚷著有誠意解決的美國,再繼續借貸全球各國時,不乖巧的借會被合法的先觀察再處置吧。

凸天行 wrote:
惡性倒債勢必信用破產...(恕刪)



真惡性倒債
美國如何再向全球推銷美元
大部分的國家的美元都是來自 美國(消費) > 中國(製造) > 各國(原料)
中國已成二房東
一旦翻臉 美國先擔心 美元如何能賣出去 屆時美國通膨就會很嚴重 開始內亂
中國可是不會看美國臉色
美國的武力 嚇嚇小國可以
中國 俄羅斯 並不把美國放在眼內
之前美國債利率飆升到接近2.9%

馬上說要打敘利亞

說敘利亞有化武

鬼才知道是真的還假的有化武

不過美債利率馬上降下來

這招真好用


科科~~

世界有這麼多國

未來要打哪一個國家

隨便你你美弟

只要利率不飆升

但美弟只有這一招嗎

我看不只吧!
大家是不是都忽略了柏南克之前就已經講過的話: 量化寬鬆(QE) 跟 升息 是兩碼子的事, 不可以混為一談!

現在, 的確如本版轉述的新聞所講的, 聯準會印了太多鈔票, 導致美國政府的債務急遽上升, 但是, 等經濟狀況好轉之後, 美國政府手上的資產價值也會上升(特別是房地美, 房利美手上的法拍屋), 稅收也會增加, 這些都可以大幅度提升美國政府償還債務的能力.

當美國政府慢慢具備償還債務的能力, 此時聯準會可以慢慢縮減購債規模(就是印少一點, 到最後不印鈔票了), 減慢美國政府債務上升的速度, 但是, 沒有說就要同步增加美國政府償還利息的成本啊(也就是沒有說要"升息"啊)

==> 請大家把"債務"跟"利息"分開來看, 聯準會可以讓美國政府慢慢還債(也就是收回 QE), 但是不去增加美國政府額外的成本(也就是"利息")

也就是說, 收回 QE, 未必需要靠升息來達到啊, 他光是靠把過去泡沫化的房地產價值拉回來, 就可以還很多錢了(也就是收回QE熱錢).

QE 本身是債務, 債務可以跟資產對抵, 利息本身是費用, 費用是要用聯邦預算去支付的, 柏南克打的算盤是, 聯準會印鈔票, 把聯邦政府原來手上泡沫化的資產價值還原, 然後用那些資產回過頭來收回 QE, 用成長的經濟稅收來償還這些QE 所產生出的額外利息(就算不升息, 也還是有 1% 左右的利息存在啊), 但是, 這些都不需要去"過度增加"聯邦政府的財政負擔(就是不會升息).

所以, 我們會看到, 聯準會的確會啟動 QE 縮減, 慢慢減少印鈔票的規模, 直到不再印鈔票了, 但是, 他會讓這些"已經"印出來的鈔票, 停留在市場上很長一段時間(因為他需要穩定住已經漲上來的資產價格, 並且實質增加稅收), 直到一切都風平浪靜了, 再依當時的狀況來看要不要升息!

以目前的經濟復甦的狀況來看, 明年底以前可以走到"停印"鈔票就很不錯了, 柏南克還需要這些"多印"出來的鈔票, 在市場上起碼發酵個兩年以上, 等整體經濟真的穩定下來了, (其實他在等這些漲價後的資產處分利益, 把他印出來的鈔票抵銷掉, 而資產拋售可不能一口氣搞, 要慢慢的搞), 當我們看到美國政府債務下降到之前的水準, 那時才有可能啟動升息. 如果我的推算模式正確, 照目前經濟成長的勢頭來看, 樂觀的估算, 看看能不能在 2017 年啟動升息循環. 但是, 我並無意說台灣也是照這個時程來走, 台灣有台灣遇到的狀況, 彭總裁是否會單獨升息, 這要回頭來分析台灣自己的狀況才比較清楚, 我不想離題, 就此打住.

這些一切的作法, 感覺上都跟一般經濟學的理論不太相同, 其中的關鍵點是, 這些因為QE而增加的債務, 是屬於"國內債"性質, 不是"國際債務". 自己借錢給自己, 操控權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 這個現象跟日本的債務性質很像, 日本政府的債務也是很可怕的, 但是, 日本不會是下一個冰島的主要原因, 就是日本政府最大的債主是"渡邊太太", 是屬於國內債, 所以, 完全在日本政府的掌控之中而不會失控.

所以,請大家不要把縮減 QE 跟升息綁在一起看, 這樣你會看到霧煞煞的.
美國國債這麼高 即使金融資產回升
誰要接手 哪來這麼多現金
中國 歐盟會這麼好心 看美國恢復元氣

IMRL wrote:
大家是不是都忽略了柏...(恕刪)


大大果然是有深度的人,真正有sense的人都知道"回收QE"跟"升息"根本就是2碼子事情,網上空軍三不五時就在講要升息了QE要怎麼樣?房價馬上就要跌了,只會讓內行人看了暗笑^^,房地產還有2.3年好光景,內行的就知道我在講什麼了...
難得看到這麼好的一棟樓
昨天吃飯時, 跟一個朋友聊天談及經濟與大選之間的關聯性
我想一些重大的經濟措施, 甚至總體經濟的調控, 是否會與選舉周期相關
未來看一些相關總經施政, 將加入國內外大選去分析看看
如果以此來看2016是否是一個短暫退場的時機, 待新任總統重新規劃?

IMRL wrote:
大家是不是都忽略了柏...(恕刪)


只有兩個字....

"專業"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