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7.31報導]
第2季台北市房價創下歷史新高!據國泰房地產指數顯示,北市今年第2季單坪可能成交價每坪86.42萬元,較上季大幅成長11.48%,創歷史新高,雖然北市交易規模持續萎縮,但房價和推案量都向上突破,且北市高價宅買氣重新點火。第3季受國際金融變化影響,氛圍轉觀望。
國泰房地產指數昨公布第2季房地產指數,全台第2季新推案共310件、2萬998戶,推案戶數創2005年來新高,總銷金額達3536億元,主力總價每戶1694萬元,大樓類推案產品佔91%最多。
市民怒批「不合理」
玄奘大學副教授花敬群說,全台房市呈現高檔震盪向上,北市明顯價漲每坪達86.42萬元。調查顯示,台北市以每坪80~100萬元和100萬元以上的推案最多,花敬群分析,「台北市豪宅效應重新點火,市中心都是超過百萬元住宅,豪宅化很明顯,中低價位房子明顯沒有出來。」
家住北市的民眾小T說,「政府除洪仲丘的案子外,也要多關心房價。」批評北市房價太不合理。
新北市房價每坪39.7萬元,較第1季下滑6.37%,花敬群說是「用價換量」。崑山科技大學教授陳淑美則認為,新北市成為北市高房價的一個出口,使低價位產品成交量相當好,議價空間因此縮小。
新北桃竹房價反跌
調查還指出,新北與桃竹各佔全國1/3推案規模,成交價格卻都下跌,顯示投資客比率增加。景文大學副教授章定煊指,新北、桃竹的新推案戶數創金融海嘯以來新高,依推案不斷擴大、每季都有7000~1萬戶的新推案來算,「若人口無法支撐,未來可能會出現像中國大陸一樣的鬼城。」
花敬群觀察,桃園中壢仍是第2季推案最火熱的地方,中壢、桃園出現歷史性天量,是建商主打「推案量大、坪數小、相對低總價」策略的結果。而中南部情況,台中價格「震盪向上」,但已不如過去動輒漲20~30%,台南則因興富發推出大案,刺激中價位區房價上漲,恐出現「有行無市」的潛在壓力。
高市微漲議價度大
高雄房價雖上揚4.74%,但同時也出現高達21.03%的議價空間,花敬群認為是建商策略,「可讓買方盡情殺價」。陳淑美觀察,高市是五都中議價空間最大者,建商出現慢慢賣、惜售或採「先建後售」策略。
整體來說,房價約在79年產生變化開始明顯下跌,但並沒有崩跌,80、81年以後,也是逐步緩跌,但偶而還是會有高房價出現來測試買氣拉抬房價,買賣雙方就是不斷的拉鋸。
有趣的是,在民國77年,國民所得不高的情況下,竟然1坪也賣到40萬元,記得95年左右,在本波房地產沒起漲前,臺北市地區有許多預售案1坪開價還不到40萬元。
房價其實也是商品,會漲也會跌,沒有只會漲的神話,至於在漲跌之間,就看個人的能力,在適當的時間進入買房就好。
(文章太長且為避免違規,修剪一下,請見諒)
*************************************
**當時投資客與建商也是台北房價炒完以後,南下炒房。
77年5月11日的聯合晚報1版報導:
台北客南下炒地皮 高雄及台中也都有屢創新高的建案推出
*************************************
77年6月13日經濟日報7版報導:
台北市建案競爭 每坪逼近四十萬元
*************************************
台北縣的房價也屢創新高。
77年9月15日經濟日報7版報導:
大台北地區的房市上演撐竿跳﹗利多消息一波波 永和地區的房價也屢攀高峰
*************************************
當時許多人也被逼的去外地買房。
77年9月17日經濟日報7版報導:
不論台北市區﹑中永和地區﹑內湖等地﹐房價均居高不下﹐中產階級購屋只有往南或更偏遠的地方了﹗
*************************************
78年4月7日經濟日報18版報導:
房價打不死!買氣嚇不退﹗大台北地區十餘預售個案調高售價﹐照樣好賣
*************************************
到處都創新高啊。
78年5月7日經濟日報12版報導:
台北市南區房價創新天價 一樓店面每坪128萬元
*************************************
78年仍預估79年房價會繼續上漲。
78年12月1日經濟日報18版報導:
79年房價上漲成份仍居多
*************************************
79年1月12日經濟日報報導:
大台北地區房價一年漲一倍,近三年來,北投區漲幅達五倍,大安區平均每坪單價47萬
*************************************
79年後房價開始反轉。
79年5月2日聯合晚報5版報導:
房市湧現低於市價3成行情
*************************************
79年5月7日聯合報5版報導:
五年來單月交易量最低紀錄 大台北預售屋上月只賣出100間
原因是賣主仍迷戀高價位時代 ,拚命開高,「有行無市」
*************************************
79年8月2日經濟日報18版報導:
上半年大台北房價明顯下滑 預售屋每坪降至廿六萬元以下
*************************************
79年11月22日聯合晚報5版報導:
房市平均跌幅16% 大台北房市慘!三峽淡水掉4成,但前年(指77年)進場投資客,長期抱著還是贏
*************************************
80年時,淡水已經在炒捷運及跨海大橋的議題了。
80年3月11日聯合晚報5版報導:
淡水房市 跌幅達三成,未來要看捷運及跨海大橋的興建計畫
*************************************
房價雖有下跌,但建商還是會不斷推出高價房來測試買氣的底線。
80年4月3日聯合晚報5版報導:
房價見風轉舵又漲了 部分業者嚐了甜頭抬高售價 高房價的‘不合理’情況再現
*************************************
80年8月8日聯合晚報5版報導:
淡水房子在前幾年極盛時期曾經飆到1坪30萬元 現在預售價格只有15萬元
*************************************
三不五十還是會有高房價出現。
80年12月31日聯合晚報5版報導:
台北房價又上漲 台北縣預售屋已找不到5百萬以下的房子 台北市也出現45萬一坪高價位預售案
*************************************
81年2月9日聯合報13版報導:
台北市信義計畫區推出每坪五十萬 一戶四千萬的高價屋 買主不知在哪?
*************************************
81年5月12日經濟日報19版報導:
因政策面打壓及房屋供給量過大 預售屋滯銷 建商將過寒冬並退場觀望
*************************************
81年5月13日聯合報11版報導:
利空一波波 房市慘淡淡 銷售率探底
原因是政府抑制房價措施不斷 行情已呈疲軟 央行調高重貼現率後 再雪上加霜
受到美國量化寬鬆政策(QE)恐退場的雜音影響,住展雜誌調查,6月房地產風向球轉為「衰退注意的黃藍燈」,終結連5月「復甦安全的綠燈」,也是今年以來第一次出現黃藍燈,顯示下半年房市有下滑趨勢,但房市景氣並未出現「跳水性」急轉直下,而是緩步下滑。
住展表示,北台灣房市買氣小幅下滑,尤其桃園縣青埔與八德地區,看屋人潮大減3至5 成,其他地區減少1成,6月北台灣市場仍以首購型買方為主力,換屋型建案買氣不見起色,6月台北預售的新推案量僅2件,一個位於中正區的重推案,另一案為位於北投的「明德莊」,2案加總的可售總金額23億,較5月預售的量體130億元,大減逾100億元,創下今年前6個月單月預售推案的新低點。
從今年第1季與第2季雙北市預售屋的推案量體得知,北市第2季預售屋的推案量為439億,較第1季的584億,減少24.8%;反觀新北市第2季預售屋的推案量為1107億,較第1季的711億,大幅增加了55.6%,顯示雙北市的推案重心,已明顯往房價較低的新北市傾斜。
近期部分區域案場來人數大減,下半年房市買氣恐轉弱,大型建案首受衝擊。樓高46層、總戶數1500多戶的新北板橋「新巨蛋」,近期委售大增,統計目前市場上約有2、300間房子求售。沉重的賣壓,讓這棟全台最高住宅出現業界人士眼中的慘烈「多殺多」,成交價不斷向下探底,已被視為新的房價指標。
依照實價登錄資料,該大樓4月時25樓有1戶以一坪79.4萬元成交,但最新揭露的5月資料,38樓有1戶僅以66萬元成交,9樓甚至以46.7萬元成交,市場人士認為,這是典型的大型社區「多殺多」,待售物件太多,就會有屋主按捺不住,以較低價格出售,特別是大漲一波的大樓,屋主更有本錢殺低求售。
不少屋主面臨奢侈稅修法變數,情願以低於市場行情出售,「新巨蛋」2006年中預售時一坪開價36萬元;2011年初完工後,表價並一口氣拉高到70萬元。第二波銷售時,因碰到奢侈稅,賣出速度相當慢,整整賣了一年多才結案,今年3月起,由於不少物件結束奢侈稅兩年閉鎖期,委售量開始增加,尤其財政部確定奢侈稅只修不廢後,更有明顯求售潮,大型社區對景氣變化反應快,新巨蛋出現降價賣屋情況不令人意外,如果奢侈稅趨嚴的訊息更明顯,還會有更多大型社區委售爆量。
broomall wrote:
依照實價登錄資料,該大樓4月時25樓有1戶以一坪79.4萬元成交,但最新揭露的5月資料,38樓有1戶僅以66萬元成交,9樓甚至以46.7萬元成交,市場人士認為,這是典型的大型社區「多殺多」,待售物件太多,就會有屋主按捺不住,以較低價格出售,特別是大漲一波的大樓,屋主更有本錢殺低求售。
不少屋主面臨奢侈稅修法變數,情願以低於市場行情出售,「新巨蛋」2006年中預售時一坪開價36萬元;2011年初完工後,表價並一口氣拉高到70萬元。第二波銷售時,因碰到奢侈稅,賣出速度相當慢,整整賣了一年多才結案,今年3月起,由於不少物件結束奢侈稅兩年閉鎖期,委售量開始增加,尤其財政部確定奢侈稅只修不廢後,更有明顯求售潮,大型社區對景氣變化反應快,新巨蛋出現降價賣屋情況不令人意外,如果奢侈稅趨嚴的訊息更明顯,還會有更多大型社區委售爆量。(恕刪)
新巨蛋預售才36萬
短短時間炒了一倍
重點是一千多戶
量太大
根本撐不起高價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要區分 豪宅 公寓 店面 一舨住宅 商業 公業 不然 會把一舨住宅炒得跟 商業 用途一樣
台北市 成交 500-2000萬 佔 6成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property/20131017/35370171/%E6%9D%BE%E5%B1%B1%E5%A4%A7%E6%A8%93%E5%9D%87%E5%83%B93977%E8%90%AC%E5%B1%85%E5%86%A0
實價登錄 至今年7月 買賣轉移 統計
http://www.landagent.com.tw/data/A41/1020903A1.PDF
內文搜尋

X